<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巍巍井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绿岭穹苍,</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吾辈赴赣聚戎装。</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峰相连,</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翠竞长,</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挑粮漫步越黄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井茅坪,</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稻菽争香,</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拓展烟雨松杉上。</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坚定信念,</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砥砺前行,</b></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 井冈精神永难忘。</font></b></h3> <h3> 井冈山是绿色的,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这里群峰矗立,林密竹翠,飞瀑流泉,万壑争流。</h3> <h3> 井冈山是红色的,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她较好地保存了多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迹。</h3> <h3> 井冈山红色革命圣地和绿色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把井冈山衬托得更加秀美多姿。红绿相映的井冈山令多少人流连忘返,在欣赏秀美风光的同时,接受精神的洗礼。</h3> <h3> 怀着对井冈山精神的无限崇敬和向往,我们社区管理中心一行40余人奔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温历史,汲取营养,开展了主题为“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的党员干部红色教育活动。</h3> 公路两边都是高山,绿树葱茏,湿润的冷空气沁入心脾,特别清新,这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不顾细雨扑面,摇下车窗,深深呼吸……<h3> 不知过了多久,驶进一个小镇,第一感觉是干净,第二感觉是安静,这应该就是茨坪吧!</h3> <h3> 原来这个地方古时长满柿树,称为柿坪。因当地人念"柿"为"茨",后渐改为茨坪。</h3> <h3> 初到井冈山茨坪镇,下榻江西省总工会井冈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大家穿上红军服,兴奋不已,纷纷走出培训基地,拿起手机,各种pose,不停地拍拍拍。</h3> <h3> 大家忙着拍照,我一个人开始独自溜达溜达。整个镇上到处都是干部培训机构,中组部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省委组织部的江西干部学院、团中央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各部门各机构的干部教育学院数不胜数。</h3> <h3><font color="#010101"> 茨坪镇上的天街,到处都是特产店和特色餐厅。这里热闹非凡,店内货物琳琅满目,餐饮区美味佳肴,香气四溢,十分诱人,一看就是一块商业旺地。</font></h3> <h3> 特产店卖的最多的是井冈山珍和红米酒。</h3> <h3> 我们深知,来井冈山不是旅游,是来学习。不是休闲娱乐,是来体验生活。不是游山玩水,是来重温历史。短暂的兴奋过后,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学学学! </h3><h3> 以党性教育和红色基因教育为主的红色培训,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断升温。井冈山是全国最典型的红色旅游景区,境内有一百多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遗址,开展红色培训的优势得天独厚,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培训的效果让人记忆犹新,感人肺腑。</h3><h3> 穿一套红军服</h3><h3> 走一段红军路</h3><h3> 做一顿红军饭</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唱一次红军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听一堂红军课</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过一天红军生活</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过一次组织生活</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访谈一次红军后代</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帮扶一户贫困户</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看一场红军演出</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期待着!</h3> <h3> 第三天主要是现场教学,在北山烈士陵园,井冈英烈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大家,我们为英烈敬献花圈,并重温入党誓词。</h3><h3><br></h3> <h3> 井冈山雕塑园是我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青松翠柏间耸立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19尊革命先辈雕像,再现井冈山时代领导人的英姿。行走园中,不禁想起南昌城头的滚滚硝烟,秋收起义的熊熊火炬,毛、朱井冈山会师的雀跃欢呼的场面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h3> <h3> 来到井冈山,不得不提起袁文才,他就是江西井冈山人,红军高级指挥官。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来到井冈山,给袁文才带来100条枪,袁文才同意毛泽东进驻井冈山,回赠毛泽东的部队1000块大洋作为部队给养,并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任红四军参谋长。1930年,被诬陷错杀,时年32岁。解放后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接见了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亲切的称她袁文嫂子。袁文才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永载史册。</h3> <h3> 左上:王佐,江西人,裁缝出身。1927年10月,对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曾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1930年被错杀。全国解放后平反,王佐的儿子和袁文才的儿子,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开国大典。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接见了王佐的妻子兰喜莲。</h3><h3> 左下:陈正人,江西人。创立了井冈山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首先提出“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文化大革命期间迫害致死,时年65岁。</h3><h3> 右上:李灿,湖南人,红八军军长,1932年被叛徒出卖牺牲,时年33岁。</h3><h3> 右下:伍若兰,女,湖南人,朱德第4任妻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曾与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同班读书。1928年3月参加红军,1929年2月,为掩护朱德和军部突围而被捕,年仅26岁的伍若兰,被敌人杀害于赣州城。</h3><h3> 中:何长工,湖南人。参加过秋收起义,受毛泽东委托,改造王佐部队。他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参与设计第一面军旗。解放后,与李四光一起任地质部领导,1987年病逝。</h3> <h3> 贺子珍,江西人。曾跟随袁文才在井冈山干革命,是井冈山第一个女党员,毛泽东秘书。毛贺二人互有好感,毛对贺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随后,“红色土匪”袁文才做了几个好菜,喝了一场酒,贺便成了毛的第三任妻子,史称“井冈之恋”。贺子珍是杰出的妇女先驱,1984年逝世于上海。</h3> <h3> 左上:谭震林,湖南人,1927年随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83年逝世。</h3><div> 左下:蔡协民,湖南人,红军军委委员,1934年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蔡协民的妻子名叫曾志,在井冈山时期,两人被称为军中梁祝。</div><div> 中:王尔琢,湖南人,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为追回叛徒带走的部队而光荣牺牲,时年27岁。</div><div> 右上:滕代远,湖南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之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病逝。</div><div> 右下:张子青,湖南人,红五军参谋长,1930年,因伤病去世。</div><div><br></div><div><br></div> <h3> 下午,参观红军医院。当时,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中央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建院所需材料、经费都是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及捐献的。</h3><h3> 这所名为“红光医院”的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重伤员病房、轻伤员病房等,共三十二个房间,可容纳伤病员200多人。红四军官兵募捐集资1000多元,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村建造了这所红军伤病员的住院部。</h3><h3> 这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是解放军301医院的前身。</h3> <h3> 小井医院成立的第二年,敌人对井冈山进行扫荡,他们用200块银圆买通当地一个游民,在其带领下突袭小井。正在小井红军医院接受治疗的130多名重伤员和部分医护人员来不及转移,不幸落入敌手。</h3> 130多名手无寸铁的红军战士被就地枪杀,其中包括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躲在山上的百姓目睹了这一切,夜晚,他们悄悄地下了山,含着眼泪,忍着悲愤,冒着生命危险,就地掩埋了烈士的遗体。<h3> 解放以后,当地政府在掩埋烈士遗体的地方,建起了红军烈士墓。讲解员在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直在落泪,感人至深。</h3> <h3> 第四天,体验教学课程是重走朱德挑粮小道。感受当年红军革命的艰辛,是我们来黄洋界重走挑粮小道的主要目的。</h3> <h3> 一粒粮食都没带,先拍照留念。</h3> <h3> 三公里的山路走起来还真有些吃力。</h3> <h3> 途中还有西瓜🍉吃,不知当年红军挑粮途中会吃些什么。</h3> <h3> 走了1小时30分钟,终于到了山顶。</h3> <h3> 滚木雷石,可见当时的作战有多么惨烈!</h3> <h3> 站在忘却硝烟的黄洋界上远眺。</h3> <h3>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座土砖结构的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h3> <h3> 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h3> <h3> </h3><h3> 这可是贺子珍专门给毛泽东找的一处住所。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h3><h3> 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h3> <h3> 第五天的上午9点,我们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服,在雨中抵达拓展营地。通过团队建立、红蓝对抗、趣味游戏、密林穿行、横渡激流,逐一体验红军当年的拉队伍、扯大旗、打土豪、分田地、急行军等情景。</h3> <h3> “行动听指挥,时刻准备着”,首先做了两个拓展训练后,开始授团旗,随即进入一个重要环节,为自己的团队绘制团徽和制定团训。</h3> <h3> 我们是英雄的战狼🐺2队。</h3> <h3> 教官训话。</h3> <h3> 拉出的两个团的“武装力量”,经过近一上午的铸魂和改编,完成了预定任务,正在穿越密林,奔赴7公里外的坝上村。</h3> <h3> 队员们穿过深山丛林,跨越激流险滩,冒雨急行军。</h3> <h3> 我却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尤其是山中的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如丝如缎。忍不住驻足拍摄,被队伍远远的甩在后面。</h3> <h3> 红军餐,让井冈山的贫困户,又多了一条脱贫之路,他们从火爆的红色培训中获得了机会。<br></h3><h3> 坝上村,被定为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教学点,用于开展“红军的一天”体验式教学,以体验“红军的苦与乐”,其中就包括吃“红军餐”。</h3><h3> 曾经的贫困户老李家是接待点之一。5月10日,他家接待了我们来自中原油田的学习班。</h3><h3> </h3><h3><br></h3> <h3> 中午11点半,开始进入“红军餐时间”,七菜一汤是“红军餐”的标配。老李一家接到通知,就去买好菜,妻子和丈母娘齐上阵,上午先将“硬菜”如红烧肉等做好,其它的事情由学员们自己动手,包括择菜、洗菜、下厨,以及饭后洗碗。</h3><h3> 做饭时,大家都在忙,我端着相机,到处转悠。</h3> <h3> 饭菜还是挺诱人的。</h3> <h3> 一天的户外训练大家略感疲惫,吃过晚饭,坐车去红军剧场接受红色熏陶。井冈山红军剧场坐落在新区拿山镇,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台演绎红色经典,表现革命战争题材的大型实景演出剧场。我们面对拿山,席地而坐,头顶北斗七星,耳畔炮声如雷,眼前灯光声乐交相辉映。</h3><h3> 600多人的演出阵容真实惨烈的展现了井冈山史诗般的2年零4个月的革命斗争历史长卷。巨大的情感冲击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尤其在十送红军环节,白发苍苍的母亲送儿出征,年轻的红军夫妻把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老乡。就此一别,为了理想信念,母不能为儿哺乳,儿不能为母养老送终,情深处,怎能不让观者潸然落泪。</h3> <h3> 第六天,参观大井毛主席故居、红军造币厂和龙江书院。</h3> <h3> 大井毛主席旧居</h3> <h3> 大家争相坐在毛主席的读书石上。</h3> <h3> 红军将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首饰和银器具,请谢火龙、谢官龙兄弟为师傅,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借用农民的民房,创办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王佐是红军造币厂的主要负责人。</h3> <h3> 为了使这种银元与白区银元区别,红军造币厂采用墨西哥版本的模子制造银元,并在制造的银元中凿了一个“工”字,称“工字银元”,意为“工农兵”。造币厂的设备简陋,仅有火炉、风箱、大小铁钳、大小铁锤、银元压模等。第三次“会剿”,红军造币厂被敌人烧毁。1998年按原貌修复。</h3> <h3> 龙江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是当年本地的最高学府。书院位于江西宁冈龙江河下游,因此而得名。</h3> <h3>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1928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h3> <h3> 访谈革命烈士的后人,是我们这次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是访谈曾志后代石来发、老红军江治华孙女江满凤和王佐后代时的情景。</h3> <h3>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罗咳……”</h3> <h3> 在井冈山学习的教学中,还有一个课程就是学唱红歌,激情唱响的音乐老师教学很是认真,我们也学了不少新的红军歌曲。</h3> <h3> 唱歌🎤也要分组对抗。教学老师通过历史的生动再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80多年前那如火如荼的井冈山斗争岁月中。</h3> <h3> 8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等一代英豪在这里创建了彪炳史册的千秋伟业。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有他们创业的足迹,这里的村村寨寨流传着他们英雄的传奇……黄洋界的“炮声”、八角楼的灯光、大井残墙、小井医院、井冈丰碑……迄今保存完好的100多处旧居旧址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山”!</h3><h3> 短暂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井冈山的一切总在脑海萦绕,挥之不去。忘不了井冈的山,忘不了井冈的水,忘不了井冈的红米酒,忘不了井冈翠竹,忘不了井冈的人民,更忘不了井冈的魂。</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8年5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河南·濮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133339338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