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好多年了。父亲离开时的情形总在记忆的底片上显像着,心绪也一次次被撕扯。那撕心裂肺的永别,是我今生最怕触碰的回忆……唉,人世间的悲痛一如躯体上的疤痕,表面虽已痊愈,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每每回想至泪湿眼底之余,总想写点什么,权作对思念的抚慰,以便让这孤怜的思绪有一处依靠,却总难以成笔。前些日子清理旧物时,找出了父亲生前用过的木犁,锈迹斑斑、布满虫眼。睹物思亲,不禁已是泪水涟涟……不敢怠慢,赶紧清洗干净摆放出来,以作对父亲的思念。</h3><h3><br></h3> 父亲家本是没有犁的。 <div> 父亲乃 一介书生。是那种可以配得上“先生”称谓的教书匠。他的求学生涯在民国时期,尽管那时的教育体制不如现在全面,但那时父亲的国文水平是如今好多的同龄人难以逾越的。父亲也因此写得一笔好字,写得一手极富唐宋遗风的诗词曲赋。这是我所崇拜的,也是父亲的学生们所念念终不能忘的。 <div> 退休后,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无缘东篱釆菊,还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不得不弃笔从农、修犁造粑,回到乡下做起了农夫。清贫的家境,五个未拉扯大的儿女,沉重的日子早已把父亲磨灭得没有了一丝“先生”的影子了。破草帽、旧衣服,配上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父亲已俨然被岁月侵蚀成一个地道的农夫了。如果不甘心非要找点什么,那就是每每劳作之余小憩的田间地头里,总有那么一大群人围坐在父亲身边,听父亲的谈论到烟头燃至手指;再就是日落收工后,父亲掸落一身的劳累,在他那因为有了张桌子就被我们大胆称之为”书房”的卧室里,就着母亲的一盆热水边泡脚边呤诵那套早已旧得泛黄的《古文观止》。我相信,到现在我依然坚强地相信,那必定是父亲一生中唯一的快乐时光!也正是因为这本《古文观止》,使得少不更事的我一直在心底倔强地告诉着自己:父亲不是农夫!</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不会用犁,记忆里满是父亲向乡邻讨教农事的情景。家里虽已堆放了许多父亲从山里弄回的在他看来可以用作犁榬子,牛格头的木料,但来我家帮忙的乡邻总是说父亲的犁、粑之类的农具不好用。弄来弄去,父亲总是白忙活的。到头来还得借别人的来用。农忙犁田耕地时,总要等人家用完了,父亲才好去借。父亲当时那着急窘迫的心情,就如同考试时一时没有了笔的学生眼看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却在那里干着急,要等人家做完了才好去借别人的笔来用。以至父亲的农事总是拖到最后。半道出身的父亲一脸的焦急无奈,老是念叨:怎么办,再不种上就要误季节了。“误季节了”其实就是耽误了农时,是要薄收成的。瘦瘠的山地本身收成就少,再要减产的话,像父亲这样孩子多,家大口阔的人家,那笃定是要挨饿的。那样父亲的担子又要沉甸许多。总觉得父亲肩头始终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挂着装有我们姊妹五人的家,一头挑着生长出我们吃喝的田野。父亲就这样在中间两头忙活着,从黎明至日落,由青丝到两鬓斑白……</font></h3> <h3> 日子就是这样在赊赊欠欠和父亲沉重的叹息声中艰难地往前挪着。记忆中,尽管我们吃穿都不是很好,但是父亲始终没让我们饿着、冻着。退休后的父亲硬是用眼前这套不大好用的木犁维持了一大家子的生计,让我们姊妹五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和那个年代的孩子相等的童年,有了现在我们各自能聊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身为人师的父亲很少坐下来和我们面对面讲述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传授求学的告诫,但不知不觉中我们总能够从父亲身上寻觅到生活的方向,在面临困境时总能从父亲的眼神中获取一股难以名状、不屈不饶的勇气,敦促我们前行。</h3> 暑往寒来,父亲就用这把普普通通的木犁,耕耘着生活,播种着爱和希望。然而,就在父亲即将盼到收获我们的时候,却永远地离开了,离开了他朝出暮归,一手垒造起的家!离开了他倾尽一生,一粥一饭喂养大的儿女!父亲累了,是我们把父亲累着了,游不动了,父亲把我们一个个托举到岸边,自己沉下去了……辛苦耕耘了一生的他只为把收获留给我们,自己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牵就这样匆匆走完了他那苦短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永远无法卸载的疼痛和这终生不尽的思念。为了我们未能安享晚年的父亲用一把木犁为我们犁出了一片天地。这作为当时已年近花甲的他是件多么不容易和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份勇气和毅力就是爱!是如山石般坚定厚实的父爱!是责任,是一个男人兑现家庭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不会因自己年迈体衰而放弃。这,就是一代中国父亲的脊梁! <div> 这么多年了,总想为父亲写点什么,可思绪总从沉重中拔不出来。拾笔顿笔,不知所云。想写他贫寒的家境,写他年少时缺衣少食求学的艰辛,写他后来为师治学的严谨,写他的诗词国学……但我总觉得这些都不是父亲想要的,更不是作为儿子对父亲最好的注脚与尊重。唯有父亲的犁,才是父亲一生真实的写照,是对父亲生命最具体的诠释。也是九泉之下的父亲所能欣慰的。大爱无言,什么都可求计酬图回报,唯有父母的恩情是不要平等只为付出的。他们唯一的奢望只求儿女们各自出息,能对他们当初的付出懂得知晓,就是最好的慰藉了。</div> 父亲节来了。我却好久好久没有父亲了。父亲一生为了我们付出那么多,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的时候,父亲却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我来不及感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将是我背负终生无法偿还欠债!唯有以此文托付给世界尽头的父亲——您在天国还好吗?您不再为借犁发愁吧?您不再像生前那样奔波操劳吧?……您的儿女们想念您!感恩您对我们的养育之恩、骨肉之情,我们会坚定地朝着您的身影,坚强地,幸福地过好您为我们耕耘的生活。但愿有来生,来生父子团圆日,是我思念终结时;来生父子重逢时,是我遗憾解脱日。来生让我们父子再相逢吧,我还要做您的儿子!我还要——好——好地央求您——央求您还做我们的父亲!<div> </div><div> 二零一八年于父亲节。<br><div><br></div></div> <h3> 下面是我保存的参加工作后,父亲写给我的几封书信。透过依稀能辨认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父亲那拳拳的父爱!这些信于当时的我,只不过是很普通的家信,或者看后随手一扔,然后去埋怨父亲的啰嗦。</h3><h3>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在历经几十年后自己也做了父亲的今天,再去读这谙熟的字迹时,字字弥足珍贵!睹物思人,联想自己持家养子的不易和自己对孩子愿意付出一切的那份挂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啊,在这几封父爱的印证面前,我早已是满眼的泪水,满心的酸楚,满脑愧疚……</h3><h3> </h3> <h3> 一</h3> <h3> 一信的内容如下</h3><h3> 敏孜:</h3><h3> 古往今来的名人**无不是从困惑中走出来的。据此,你应刻苦学习,安心于平凡的工作。一分辛苦一分才,贵在坚持到底。</h3><h3> 三月份的工资已发,发壹百元国库券,132.7元现金。翼飞报考中专费拿去102元,我还是给你20元,待四月份工资发后再给点你……</h3><h3> 古:3.14</h3><h3> </h3><h3> 文中 *号是以无法辨认的字,翼飞是弟弟,给我20元是我刚参加工作,自己挣的钱养不活自己,“古3.14”应该是1992年农历3月14。</h3><h3> 132.7-102-20=10.7,这道很简单的减法算式当时的我不会算,亦或根本没有算,因为我只埋怨父亲給我的钱太少。现在尽管知道父亲只为自己留了不到11元,可父亲与我已是阴阳两隔了……</h3> <h3> 二</h3> <h3> 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