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这个暖意融融的初夏,卢氏小语界又迎来了“国培(2017)——线下第二次集中送教下乡同课异构” 活动,我承担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这一课的作课任务,接到任务时倍感责任重大,深恐才疏学浅的自己辜负了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心中忐忑不安,但是想到能与名师同台对弈,面对面接受专家的“诊断”,又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因此努力使自己淡定下来,开始备课。</h3> <h3> 5月1日,卢氏小学语文四年级坊主夏慧鸽老师创建了《丝绸之路》智囊团,呼吁大家在群里共同为这节课出谋划策。5月3日,我备出了初稿,在我们支教的朱阳关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由于自己对教材缺乏深度研读,课堂容量大,面面俱到,效果不佳,第一次试课以失败而告终。孙红老师耐心地对我这节课做了深层剖析,帮我重新理出了一条思路,她告诉我语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引导我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挖掘,指点我设计了对比句、想象补白、拓展练笔等点亮课堂的环节,同时向我推荐了一些优质教学资源,进过进一步整合,《丝绸之路》这篇课文才渐渐地走进了我的脑子里。</h3> <h3> 与此同时,实验小学的领导对本次活动的开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打磨出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张凤礼校长于5月4日制定出了实验小学磨课计划,对活动的开展做了周密部署: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组织磨课,教导处负责安排磨课活动日程,组建了以李琳、高淑丽、侯娟为负责人的四语课堂指导团队。</h3> <h3> 总结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利用双休日重新备课,由初稿的古诗导入变为歌曲导入,增加了复习检测这一环节,一时心血来潮,还写了一首赞美张骞的打油诗,作为对学生练笔环节的一个小结。在和城关二小的李淑华老师商讨这节课的时候,睿智的李淑华老师对这节课的环节设计和细节处理做了进一步指导,让我在补白时创设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这一建议让我顿觉眼前一亮。</h3> <h3> 5月7日早上,实验小学领导特地请来了教研室专家王新方老师对我这节课进行指导,这一次试教效果很不尽人意,整节课死气沉沉,还严重拖堂,当课上到中途我就有一种想逃离教室的冲动。下课后,王老师和听课的几位老师耐心地帮我分析问题所在,王老师在理论层面给我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帮我解读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我在备课时目标进一步明晰了。</h3> <h3> 5月9日,第四次试课,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这一次的效果比前几次要好,为了进一步提高这节课的质量,张晓粉、高淑丽两位老师建议在品读课文上下功夫,如:抓住重点句子读—谈—悟;侯娟、杨蕾、柴云芬三位老师提议以“丝绸”导入,自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一步锤炼课堂语言,力求简洁;范嘉楠老师建议我在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时随机播放图片,以便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这条路的重要;孙娟老师让我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作进一步的斟酌;高淑丽老师为我指出学生自学时不要随意打扰学生,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等,还有王娟老师、宋燕妮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同事们的这些金玉良言让我受益匪浅。她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这节课的打磨,真诚地指出我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我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帮助。能与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伙伴们一起共事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h3> <h3> 5月10日、5月11日,又相继进行了第五次、第六次磨课,张校长、赵丽主任全程跟踪指导,张校长给我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供我参考,想让我进一步拓宽视野。孙红老师再次对我这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我校名师、才女王海珍老师建议我忍痛可爱去掉太过累赘的打油诗,并对我的板书提出了全新的构想,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如何一步步完成板书,对于前辈们的悉心指导,我不胜感激。</h3><div> 本节课上插入的视频是由郭芳老师、韩小健老师、刘少江老师为我提供的,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div> <h3> 在这次磨课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正是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中我才能学着站立,使我有勇气站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真诚地向生命中的这些贵人们说声“谢谢”!</h3><div> 研修路上,你我同行,追随自己的心灵之声, 享受做语文教师的美好,努力向一名智慧型教师进发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