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红霞

<h3> 妈妈,对于孩子和家庭,我想应该是水和阳光。我每每推开家门,最想听到的是妈妈的声音,最想看到的是妈妈的人。妈妈不在家的感觉,总是空落落的不得劲。这时,我便会真切的感觉到妈妈的重要性,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的感觉和家的味道。</h3> <h3>妈妈的味道 </h3><div> 亲人们常说,妈妈做的饭好吃,就连烙得白皮厚烙饼,都比别人的好吃。 </div><div> 一次,年过六旬的妈妈让我陪她买本菜谱,我听了都有些惊讶,瞬间感悟到妈妈的好厨艺来自于恒久的努力呀。吃了妈妈那么多好吃的饭菜 : 牛奶馒头、软糯凉糕、快火酸菜、刺啦脆的炸糕、红茹茹的烧肉……,可儿时的白皮烙饼还是最让我回味无穷。 </div> <h3> 小学时,学校离家一墙之隔。农闲的冬日,自习课课间时,在明媚的阳光里总会出现妈妈给我送烙饼的身影。热腾腾的烙饼,光滑的饼面,匀称齐整的菱形格上,泛着均匀的厚实的淡焦黄色。喷香热乎的烙饼外皮酥脆,内里软和,腾腾地散发着面粉的天然醇麦香。</h3><div> 烙饼好吃的原因,我和妈妈探讨过多次,精髓还是没有切实把握。和面时水量把握好,要做到“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面还要反复省到揉好。火候也是烙饼的关键,炭烧得红壳后,火力正好。妈妈对烙饼技巧的把握,连烙饼上的菱格都那么整齐优美,让我佩服。如今的燃气灶上烙的烙饼,总也烙不出当年碳灶上的味道。总之,那热乎醇香的烙饼,着实成为最让我回味的妈妈的味道。</div> <h3>爸爸的贤内助</h3><div> 当年19岁的白白净净的妈妈,从河西嫁过来,村里人觉得这媳妇像城里人,干不了农活。爸爸成天在外跑车跑买卖,家里农田主要靠妈妈打理。地里的活虽然有爹爹们帮忙,妈妈还是主要劳动力,不会闲坐一天,干活顶一把二的。每逢春夏,白净的妈妈都会晒得黝黑。小时候,她除了干农活,还开过两年小卖部,还要喂养猪、羊、鸡。即使再忙也从来没有让我挖过一袋苦菜喂猪,割一捆草喂羊,只是让我少玩耍,多学习,偶尔收拾收拾房间或衣柜,收麦时,做顿饭。</div> <h3>  直到中学时,机械化种田技术引进,妈妈的农活才轻松了。家里和亲戚合伙做起了收瓜子的生意。成百吨的瓜子,妈妈是主力质检员,负责定价、过称。那段时间,她一天到晚非常忙,也忙得充实,颇有大将风度。</h3><div> 后来,家里办起了面粉厂,妈妈总是配合亲人们出谋划策,做好收购、后勤工作。</div><div> 她和爸爸是很有默契的夫妻。爸爸年轻时,经常在外人面前,夸赞妈妈。妈妈总是事后说,不要老在人前夸老婆。她们虽然鲜有拌嘴,但他们一旦协商确定了的大小事情,总是夫唱妇随,里应外合,全力以赴。</div> <h3>妈妈的“惯习” </h3><div> 习惯养成的久了,就成了“惯习”。我想妈妈的惯习,应该从妈妈的奶奶开始。我没见过妈妈的奶奶,但祖奶的“英雄”事迹,妈妈从我四五岁说到了四十多岁。 </div><div> 祖奶针线活漂亮;衣服洗得褪色,依旧立立整整;儿孙满炕,上炕时鞋子摆得像用线拉过一样整齐;从来不多说废话,儿子媳妇各个尊重孝顺…… </div><div> 妈妈的针线活也很漂亮。儿时,各种纸质鞋样子夹在一本厚厚的书里,我时儿还会欣赏。妈妈用这些鞋样,给我做得千层底带把把的红底黑碎花的条绒鞋,很是灵巧。她用蓝色劳动布,为我剪裁缝制的裤子,穿上感觉像牛仔裤一样好看帅气。妈妈利用阴雨天或农闲时节,织得毛衣毛裤,针脚紧实,裤型“科学”,很是好穿。 </div> <h3><font color="#010101"> 壮年时的妈妈不会耗费太多时间串门、拉闲话,也不喜欢听村里人讲骂人的玩笑话。她从来不说脏话,再生气也不骂人,这在我们村子里,是很少见的。她并不是寡言纳语,她的话往往犀利而有强烈主张,很有见地。时至今日,我都奇怪,只读过五年级书的妈妈,哪来的那么多至理名言,有时觉得在理都想用笔记下,可往往手懒领略了意思,忘了原句。</font></h3><h3> 妈妈的故事,述说不完…… </h3><h3> 妈妈的恩情,回报不了……</h3> <h3> </h3><h3> 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们已经长大,您还未老;我们能些许报答,您仍然健康。</h3><div> </div><div> ——致母亲</div><div> 祝天下母亲安康幸福!</div><div>妈妈,母亲节快乐!</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