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苹果花儿开

Danger

<h3>  立夏几天,我晨跑穿过苹果产业园区,一路向西,经过洛川苹果科技示范园。<br></h3><div> 放眼望去,成千上万刚刚上苗的苹果树,沐浴着初夏的晨曦,像一群正在做操的孩子,整齐划一,蓬勃生长。驻目观察,不少枝头已有果花绽放笑脸,粉嫩娇艳。哦,苹果花,你这让人怜惜的百媚笑颜,瞬间融化了我那颗被倒春寒冷冻的心。我欢呼雀跃,连连拍照,恨不得一口气把这好消息分享给每一位乡亲。</div><div> </div> <h3>  因工作之便,我无数次在一片片示范园的绿叶繁花深处,拍摄过绣花般抚育苹果的人。这些人中,有名符其实的果农,有县乡村苹果技术员,还有远道而来的专家教授。 大家携手进行多项试验示范,开展新的生产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如果不搭话,你根本辨别不出谁是教授,谁是果农,一样的衣着朴素,皮肤黝黑,一样的汗流浃背,动作娴熟,一样的爱花惜叶,含情待果。</h3><div> 记得八年前一个春花烂漫的周末,我跟随县果研所和生产办的技术员,在旧县镇千亩示范园那一片绿色海洋里采访拍摄。这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位教授和几个人伺弄枝条嫁接。那边,一堆人忙着给花朵授粉。先是一片一片掐掉花瓣,再用沾着花粉的棉签轻点花蕊,最后用果袋套住点过粉的花朵。教授告诉我,三天之后,他们还要逐一摘掉套袋,让坐好的苹果自然生长。待到秋天取出熟透了果子里面的种子,再开始一系列的育苗、栽植等好多复杂工续,花费五到十年时间,才能培育出新的苹果品种。那时的千亩示范园里,进行着上百个试验示范项目,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谁知后来因为土地产权纠纷等问题,研究项目被迫终止。</div><div> </div> <h3>  痛定思痛,后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延安市携手,在凤栖芦白村旁的峁头,建立起实至名归的洛川苹果试验站。在那里,集结着一个名叫“苹果逆境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团队。他们在一块一块整洁有序的果园里,研究老果园怎样更新,如何最省力管理果园等等果农最迫切解决的新问题。每次采访拍摄,这里的人都如数家珍,那像夸赞儿女一样的语气,那份对果树和土地的真情挚爱,总能深深感动感染我。还有不少示范园建立在果农的果园,那些园主跟我说,专家们把果园的事,比他自己还上心,有事没事都要经常来看,让他不佩服都不行。</h3><div><br></div><div> </div> <h3>  今天这片一望无际的新栽果园,就与试验站紧紧相邻,是目前洛川塬上连片栽植面积最大的矮砧宽行密植现代果园。我不确定,这些树苗是不是我采访过的那群人培养出来的,但我清楚,这些当年栽植当年就能开花的优质树苗,必然是一群群优秀的人们,经过无数辛劳换来的。因为晨跑和工作,我也见证了这片果园的“前世今生”。从老园挖除、土壤处理到品种选择、幼树栽植,倾注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目的还是为示范推广抗旱抗寒,适宜渭北黄土高原栽种的苹果品种和生产管理模式,让果农持续增收,果业健康发展。</h3><div> 由于这些新栽的幼树,是在清明节之后才发芽的,所以躲避过了零下五度的倒春寒,开成了这一片打动人心的花海。我不知道,立夏之后的苹果花能坐住多少果子。只在心底欣喜,这些美丽的苹果花,有这么多人在用心呵护,肯定会有丰硕的回报,果农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盼望乡亲们尽快走出倒春寒的打击,重新扬起信心和希冀之帆,好好生活。</div><div> 苏洁</div><div> 2018.5.1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