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北川援建的日子

一杯清茶

<h3>2008年5月30日下午,我荣幸的成为牡丹区委、区政府第一批对口援建四川省北川县惯我个人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宝贵经历。</h3> <h3>为了方便和便于开展工作,菏泽所有援建队员都穿上了写有“山东菏泽”字样的迷彩服山区的气候是早晚温差较大,早晨起来感觉比较冷,还得穿上迷彩夹克。大家清一色的迷彩服,不仔细看,俨然是一座‘军营。牡丹区参加援建的都是从预备役民兵中抽调的业务棒和政治素质高的同志,每天的吃饭、休息等都是军事化管理。在早晨饭前的集合会上,牡丹区常务副区长练建军同志发表了令人振奋的战前动员讲话。练区长说,我们带着全区百万父老乡亲的嘱托而来,为灾区人民的需要而来,这几天的灾区的情形大家也都亲身体会了,虽然说灾区危险性极大,能来到四川北川县灾区第一线,本身就是一个壮举,“来的就是英雄,干活的都是功臣”这句话是一点不含糊。灾区和家乡的人民都在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在确保大家安全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克服一切困难,一切行动听指挥,要争取在当地雨季来临之前尽快把群众急需的过渡房保质保量的建立起来。</h3> <h3>过渡房的各种部件正通过公路运输源源不断的从1600公里外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运到桂溪乡菏泽援建总部。由于大车无法直接到达贯岭乡和都坝乡,需要有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和车辆从桂溪乡从大车转卸到小车上,再运到贯岭乡和都坝乡的各个板房援建地点。由于路途遥远和当地路况不好,板房的部分构件因为来回装卸受损较为严重,大部分的援建地点因为海拔较高,车辆无法直接上去,所有过渡房材料都需要大家和当地群众人力搬运上去。加之当地为山区,平地及其稀少,援建过渡房的困难程度超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h3> <h3>我们的帐篷驻地和教室板房建设地点海拔有1000多米,四面环山,山的最高处据说有3000多米。当地山清水秀,峡谷中河水清澈,流淌的河水很大也很急,如果不是地震灾情,平时绝对是个休闲度假避暑的好去处。虽然我们的住所搬到了高地,但是地面是潮湿的土地面,当地气候也是湿度早晚很大,因此早晨起床是感觉到被褥很潮湿,尤其是连续下雨时,潮湿的被褥有拧出水的强烈感觉。帐篷的内表面也是潮湿不堪,用收一划,水流马上顺着手掌手腕流淌下来。</h3> <h3>因为潮湿和气温的较低,早晨饭后全身的皮肤开始感觉很痒,比较的厉害,腿上有些地方起了一些丘疹疙瘩。向牡丹区医院的张医生要了些抗过敏的赛庚啶药,上下午各吃了两片,才感觉好多了。四川是南方气候,多雨而空气潮湿,久住北方较为干燥地区的我们在灾区时间长了会很不适应的。因此,药品中要多带赛庚啶、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外用药品主要是炉甘石、皮炎平。我们的体会是皮炎平绝对不能长时间使用,皮肤湿疹后期特别是皮肤破溃后容易引发或诱发感染,使用炉甘石则较为温和,配制时如果再添加些抗生素效果会更好。赛庚啶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发困,全身极其倦怠,觉得浑身软绵绵的,非常影响工作,最好不要服用,扑尔敏还是首选。息斯敏的副作用据说也不小,副作用也是最近才发现的。</h3> <h3>六月三日上午各发生有强烈震感余震两次。据网上资料说自汶川“5.12”大地震之后,4级以上余震已经发生200多次了,4级以下有1万余次,专家预测余震将持续半年以上。余震发生时,我们正在作为临时仓库的一间教室里登记发放从菏泽带来的各种救灾物质。感觉到地动,大家纷纷从教室内冲了出去。这样的情况下午又发生了一次。余震绝大多数震级较小,震感轻微,人只有静止的时候余震才会感觉的多和强烈些。为了防止余震引发的伤害,王市长特别强调,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尽量不要呆在房屋内或者屋檐下,也不要在屋檐下行走,以防落瓦砸伤。虽然中午时分帐篷的温度在40℃以上,但如果没有事情要尽量呆在帐篷里。帐篷中还是比较安全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唯一的通往贯岭乡山路</font></h3> <h3>住的帐篷</h3> <h3>不论职务人人都参与劳动</h3> <h3><br></h3><div> 短短的二十多天,一排排整洁、明亮的板房落成了。 200多名群众已住进板房,我们还援建了65套板房教室,以切实解决350名孩子的读书困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