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潘宏斌

<h1>  今天是母亲节,我看到党校的一个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其中一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我很有感触。于是想起了与哥哥生活在一起的母亲,陡然间,鼻头发酸,喉咙哽咽,泪水也不自觉地在眼眶打起转来。回想母亲大半辈子走下来,真不容易。</h1> <h1><br /> 在我的眼里,母亲的性格是坚韧的。她36岁时,父亲因公去世,撒手人寰,丢下她和未成年人的我们。当时我12岁,哥哥15岁,姐姐14岁。要知道分田到户后,我家12亩田。全靠母亲一人劳作。特别是夏秋两季农忙,她没日没夜地干活。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母亲安顿好哥哥姐姐,拉着跟路的我到外婆家,找舅舅姨娘来帮忙脱粒。我记得没说几句就和外公呛上了。当外公那句"要你改嫁你不听,现在晓得忙不过来啦"。话刚说完,母亲二话不说,拉着我就走,外婆拦都没拦住。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声不吭。刚出庄,我猛一抬头,看见母亲眼泪哗哗的往下流,那时的我才发现一向坚强的母亲,是多么的伤心与无助,当时的我恨不得明天就长大 。其实外公是刀子嘴豆腐心,第二天天未亮,我还未醒来,他就带着舅舅姨娘过来了。</h1> <h1>  在生产队,母亲聪明能干是公认的。不但农活干得快,手工也一流。她做的布鞋生产队无人能比。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过年时,都是把别人家现成的衣服拿来做样子,然后在家给我们做。有一年春节拜年,我们穿着母亲做的滑雪衫,无论在生产队,还是在外婆庄上,好多人都夸母亲心灵手巧,我们心里开心极了。此后,我发现,时常有左邻右舍的乡亲,以换工的形式,要母亲帮她们剪鞋样,缝鞋面,裁布料,做新装。现在想想,她这手艺多半也是家里穷,被逼出来的。</h1> <h1>  在潘氏族中,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小时候,我家和伯伯叔叔挤在老庄墩上,因为地身高,谁也不愿搬出。后来母亲主动提出到新庄台,把地皮让给他们。母亲性子急,脾气不太好,有一次与伯伯的大儿子为打谷场的事吵架,弄的很不愉快。但那年春节,我们兄妹三人就约定不去到伯父与大哥家拜年。母亲知道后说,"不关你们事,牙齿和舌头还经常磕碰呢,也不全怪你大哥,我脾气也不好"。在母亲的劝说下,我们过去拜年后,大哥也过来拜母亲的年,两家很快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说实在的,母亲只读过两三年的私塾,这样识大体,我们当时还真没想到。</h1> <h1>  在子女面前,母爱最是无私。俗话说任要讨饭的娘,不图做官的爹,现在想想真有道理。因为在我小时候,有个与我同龄的小伙伴,父母离婚,母亲改嫁,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到头,没见他穿过一双合适的鞋子,身上的鞋子,袜子,褂子,裤子破了,从没缝补过。虽然我家条件差,但我们兄妹三人缝补吃穿是不烦的。现在我们都成家了,特别是我,住在城区。每年的米油蔬菜全是她供应。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喜欢吃什么蔬菜,她就种什么。有一回,因为丈母娘供应了一段时间,她居然担心地电话我说,你们夫妻俩是不是斗嘴闹矛盾,不要我的油米菜啦。回家我告诉妻子,弄得哭笑不得。一次工作,我顺道回家吃饭,她居然到邻居家借了几个鸡蛋,她知道我喜欢韭菜炒蛋。当时我瞬间泪奔,因为她头一天把鸡蛋全给了我们,自己没留下一个。</h1> <h1><br /> 平常的日子,闲来无事,母亲最想我们回家。因为父亲英年早逝,哥哥店里生意忙,平时少人陪她说话。有一回,常年在外的姐姐要从上海回来,睡眠很好的她,居然激动得两三夜睡不着觉,每次她们电话,都要个把小时。这时候,我才理解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时我才读懂谈心就是最诚挚的孝心。现在我每星期都要到老家拿蔬菜,都与她拉拉家常,并在老家吃饭。有时候有饭局,喝酒了不好开车回城,我就骑自行车回家,并在她床边放个被窝,然后忆苦思甜,聊聊过去那些陈年往事。每次聊天都到凌晨一两点钟,且都是我先睡着,第二天又是她先醒来。烧好早饭,在上班前的半小时喊我起床。临走时,总是那句话,把工作当当事。现在我儿子每次放假回来,都要他去看奶奶,看到孙儿,甭提多高兴了。</h1> <h1>  现在,我陪母亲吃饭,饭桌上常说,要是父亲健在多好。她说,人走了又不能复生,你父亲小时候就是孤儿,在世三十七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其实母亲嫁到我们家,在我们成家立业前,也没过一天安生的日子,特别是父亲去世后那十年,真是不堪回首。好在她终于熬出头了。作为子女,我们兄妹三人,只希望时光慢点走,她也慢些老,在安享晚年的每一天,开开心心,健健康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