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坞乡情

紫气东来

<h3>  寻访父辈浴血足迹,</h3><h3> 抚摸艰苦岁月记忆。</h3><div> 山还是那山,</div><div> 水还是那水,</div><div> 乡情依旧定格在烽火年代,</div><div> 浓浓难以化开。</div><div> ——题记</div><h3><br></h3> <p>   阳坞乡情 </p><p> 杨 明</p><p> </p><p> 从诸暨应店街镇灵山坞村向里面走,可达五云岭的石佛山脚下,有个叫阳坞的山村,这是在中国版图上极不起眼的一个小小山村。五云岭的东面是诸暨,西面是杭州富阳。这里深山邃谷,峰迴水转;林密苔滑,树多草繁。 </p><p> 1945年9月,中共与国民党重庆谈判后,决定让出南方八个解放区,命令在浙东、苏南和皖南的部队撤到长江以北。战斗在浙赣铁路金(华)萧(山)段两侧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也随令北撤,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父亲作为中共大西区委书记兼副区长奉命留守。随着天气转凉,父亲遭遇参加革命后最为艰难的时候——与上级失去联系而流落在这一带。据父亲回忆录记载,因为与上级失去联系,国民党清剿日趋加重,留下来的战友有的牺牲,有的被捕,有的回乡,也有个别投敌,其他人都分散活动。当时,“一边要逃避追捕,一边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p><p> 有一天,在阳坞,父亲一天没饭吃,几乎要倒在一家草屋门前,遇到女主人孟阿花和其儿志明,被母子认出是“新四军的人”,送上饭菜并由志明带领躲藏于山中。之后,志明经常送饭并报告山村敌情于父……在乡亲帮助下,父亲终于度过艰难时光,找到失散领导和战友,逐步组建起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展开斗争直至迎接大军南下。</p><p> 2018年5月10日,我们几位金萧后代到此寻访当年父辈战斗生活的足迹,受到金萧后代和村民的热情接待。特别高兴的是,见到了志明的四哥陈水泉和四嫂汤水美。</p><p> 谈起我父和游击队的事,水泉叔如数家珍。他的小弟志明比我父小11岁,1945年我父21岁,志明叔才10岁。抗战时期,灵山坞一带是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和中共路西工委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是诸暨抗日力量的活动地,群众基础好,10岁的志明就知道新四军,“在村街看到过女兵的抗日演讲。”抗战结束不久,共产党游击力量北撤后,志明叔一家深明大义,支持革命,遭受国民党保安部队捆绑殴打威逼,吃尽苦头,但只字未吐露我父及战友的行迹。我父在回忆录中写到:“志明妈妈呀,我与你素不相识,连话也没有说过一句,你这样爱护我,反动派威胁拷打,就是不说出我的行迹……还有小志明,每天给我送饭、通风报信,为了什么?就是因为我是新四军的人!”</p><p> 可惜志明母亲早已去逝,志明叔早年参加工作落户于河南洛阳,听水泉叔说,现健在,应该八十有三了。</p><p> 近年,我多次到故乡寻访父辈革命行迹,每每感受到乡亲们朴实的真情,这次同样也是,扑面而来的是款款挚爱:水泉叔拄着拐杖给我们带路,娓娓道来当年金萧支队故事;水美婶一早就上灶台,忙忙碌碌。当我们走完诸富游步道,从老佛殿下来时,水美婶为我们做的可口饭菜早已摆在大圆桌上;金萧烈士后代理淮妹(其大伯是金萧支队战士,北撤后转战华东战场,后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多次喊我们去灵山坞戏。当得悉我们要来,一大早特意做了咸肉西蚕豆糯米饭送给我们,知道我们城里人喜欢养花育草,悄悄从山上挖了黄精小心包好塞进我们的小车;理淮妹的好姐妹彩琴和丈夫苗信对金萧支队十分崇敬,一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中歇脚喝茶吃饭,还同理淮妹陪我们拜谒应店街烈士陵园。一路上,彩琴妹怕我们口渴,怀抱装满热水的暖瓶随时为我们倒水;我们的小车不慎被卡,村民马上开了叉车搬来石块,援助解困……</p><p> 当天回到家中,虽是十分劳顿,却久久不能入睡,许是想到父辈的忠诚信仰和奋斗精神,弱冠之年便担起革命重任,而自己20岁时却是懵懂无知?许是想到乡亲自始至终的拳拳之情,深为直到自己花甲之年才来寻访体验乡情而深感愧疚?</p><p> 多年来,我有每晚听乐入睡的习惯,今晚特别挑选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都说,德沃夏克的思乡情结贯穿了他整个作品创作,每个音符都能触发游子泪腺。今晚听来感觉特别亲切,大提琴的忧郁,像山脉连绵起伏遮挡着层层薄雾时隐时现;小提琴的快乐,似清澈溪流汩汩从心头上流淌而过……殷殷述说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p><p> 朴实热情的乡亲,无私奉献的乡情……“来噢!多来来!下次来,不要忘记带了老婆女儿来哦!一定要来……”理淮妹的声音一直伴随到我渐渐入梦……</p><p> 哦,我的乡情!哦,哦,我心灵的温暖归宿!</p><p> 杨 明 文/图</p><p> 题图为石佛山脚下的阳坞。</p> <h3>  五云岭诸富游步道,从这条小道翻过山岭即可抵达富阳常禄。</h3> <h3>  五云岭上眺望大西区。</h3> <h3>  我与水泉叔在当年水泉家(解放初在原草屋上改建,现已不住人)前留影。</h3> <h3>  石佛山因山上有酷似佛像头而名。</h3> <h3>  当年父亲躲避追捕的山涧,金萧支队指战员曾以大石为桌,风餐露宿,艰苦斗争。 </h3> <h3>  从村道上远看石佛山。</h3> <h3>  行走在诸富游步道。</h3> <h3>  穿过灵山坞村走向阳坞。</h3> <h3>  在石佛山脚下听理淮妹讲述金萧支队故事。</h3> <h3>  金萧后代寻访父辈足迹,在老佛殿前休息交谈。</h3> <h3>  彩琴妹介绍五云岭地理。</h3> <h3>  五云岭呼狗石。</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佛殿蝙蝠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金萧后代在五云岭诸富山道途中交谈。 </font></h3> <h3>  寻访当年金萧革命后代出生遗址。</h3> <h3>  五云岭是金萧支队活动地。图为设立在五云岭上老佛殿边上的“革命足迹纪念地”碑。</h3> <h3>  苗信兄弟捧出刚出锅的“钬焦”(锅巴)热情招待我们。</h3> 应店街镇烈士陵园。<h3>  应店街,诸暨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北部,属诸暨西部低山丘陵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辖聚一个居民区和板西、崇柱、大马坞、大石岭、丁徐、飞跃、丰周、灵山坞、留下庄、三应、上山坞、上游、十二都、仕坂坞、双龙、五云、伍堡畈、幸福、巽坞、杨家坞、洋渔山、应店街、云溪、扎箕坞、寨头、诸阳、紫阆2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应店街村,距市区16公里。</h3><h3> 这个陵园是为纪念该镇各村抗战以来共产党人百余名烈士而建。</h3> <h3>  在烈士陵园山上远望新农村。</h3> <p class="ql-block">  理淮妹是烈士陵园建造主要负责人,她向我们介绍烈士及陵园情况。</p> <h3>  金萧后代与乡亲合影于彩琴妹家院子,背景是五云岭峰呼狗石。</h3> <h3>  1980年5月,父亲重返阳坞,见到了志明母亲孟阿花。</h3> <h3>  父亲摄于1949年初,时年25周岁,任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政治处主任,兼任中共金萧工委宣教部长。</h3> <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同共路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警卫班在浦江县马剑乡张家坞(今划归诸暨市)留影。中间者是父亲杨光(中共路西县工委书记兼县长)。</p> <h3>  由父亲签署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军粮征用公函(1948年9月)</h3> <h3>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胸章。</h3> <h3>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宣传资料。</h3> <h3>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宣传资料。</h3> <h3>  父亲撰写的《路西(金萧)纪事》一书,37万字。书中回忆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路西(金萧)地区军民在中共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拓展根据地,夺取人民解放事业全面胜利的光辉历程,讴歌了路西(金萧)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游击队的深厚感情和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h3><h3> 书名由抗战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支队长彭林(后任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旅政委,解放后任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题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