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集娓娓地讲述了太湖西山岛古村明月湾的故事。整个江苏省多少名村古镇,仅挑选出四个最具特色的村落,明月湾赫然在榜。</h1><h1> 古村位于苏州西山岛,北靠郁郁青山,南临浩淼大泽。地形弯弯如钩似月,故称“明月湾”。</h1><h1> 美好的民间传说是吴王夫差和爱妻西施八月十五赏月之地。才取名“明月湾”。我个人宁愿相信后一种说法,西施赏月充满着诗意和远古的情怀。使人浮想联翩…。</h1><h1> 戊戌年农历三月中旬,春夏之交。天气晴好,大书遥望太湖涟漪微动,远帆遥遥,闻名已久,心潮逐浪高。吾来明月湾村采风啦!</h1><h1> 看!村口千年古樟树历经沧桑岁月守立在古村巷口,见证了明月湾村民千年以来农耕,渔获 ,纺织和商贾全部历程。</h1> <h1> 《好大一棵树》</h1><h1> 明月湾村口特大香樟古树种植于唐代。距今一千二百年。远在唐朝明月湾就是文人骚客游览之胜地。</h1><h1>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他曾经担任苏州军事判官。在任上游历太湖。著有太湖诗篇二十首。其中就有咏明月湾诗云:“曉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试问最幽处 ,号为明月湾…”。</h1><h1> 照片右下角打酱油的“老客勒”是闺女的小舅。“嘿!小舅你还真是小…渺小的舅舅啊”。</h1> <h1> 火焚,雷劈,斧砍,钢锯,千年以来这棵老樟树经受了多少天灾人祸。</h1><h1> 看!整整半棵大树被雷劈去,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愈发葱翠挺拔。</h1><h1> 最可恨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勾结汉奸“忠义救国军”。以砍树来威胁村民,敲诈勒索钱财。</h1><h1> 汉奸开价一千银圆,村里爱国乡绅吴震久与之谈判,最后谈成四百五十银圆,当场就付二百五十现洋,还要立下欠条字据。可恨之极!</h1><h1> 直到现在老樟树根部斧迹刀痕犹存。</h1> <h1> 古樟树有三国文字的简介,请君细看。弱国被人欺,强国是根基!</h1> <h1> 千年樟树跟连根,</h1><h1> 姊妹和谐情谊深。</h1><h1> </h1> <h1> 明月青山合,悠幽照巷侧。</h1><h1> 绿水映蝉娟,家家尽枕河。</h1><h1> (村口)</h1> <h1> 明月湾有三多。一是古代建筑多,二是绿化果树多,三是河港湖汊多。</h1><h1> 既然是家家尽枕河,当然进出要过桥。瞧!金山花岗条石砌就,白皮木栏杆。尽显古朴乡村本色。</h1><h1> </h1> <h1> 唐人诗意:水村山郭酒旗风…。</h1><h1> 前面有招牌旗帜飘飘。虽然不是酒肆,但是茶炊也是雅俗共赏之好去处,更何况西山岛盛产姑苏碧螺春正是当令饮品。</h1><h1> 还拍啥照片呢?随大书踏小桥,过溪流,入农家泡一杯雨前茶。“一旗一枪,风最清”。</h1> <h1> 礼和堂现今还有吴家后人居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重新修缮了“礼和堂”供游客参观游览。 瞧!堂前绿萝成荫,大红灯笼又挂起。门联还是今年新贴的…。</h1> <h1> 《禮龢堂》</h1><h1> 南宋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吴麟,吴玠兄弟二人当年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率兵抗金。(1126年前后)他们的军队被称为“吴家军”,在和尚原,仙人关战斗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役,直打的金兀术无还手之力。</h1><h1> 后来内部出现叛徒出卖了部队的重要军情,吴家军从此一蹶不振。</h1><h1> 吴麟的儿子吴挻带着家眷和少数亲信穿越半个中国,寻找到隐密的太湖西山岛。那已经是南宋嘉泰年间的事了。(1201~1204年)</h1><h1> 为什么吴氏一族千里迢迢寻到姑苏西山岛呢?这是与唐宋以来风水堪舆的兴盛有重要的关系。吴氏宗族必有风水高人指点。从川陕一路寻觅风水宝地,最后斟定姑苏西山岛。必有内在道理。请看后面“山海镇”一节。</h1><h1> 八百多年来吴氏一脉农耕,商贾,读书,入仕。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直到如今。和风水大有关系。</h1><h1> “礼和堂”就是吴家的一处老宅</h1> <h1> 修缮如旧的厅堂,推门出去就是庭院天井。太湖石靠着花格透景墙,绿色共黛瓦相映成趣。</h1> <h1> 老屋转角处那一抹翠绿色的惊艳!</h1><h1>礼和堂风光悠幽传到今。</h1> <h1> 吴家老宅,礼和堂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h1><h1> (村中)</h1> <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镇佑护一方》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镇”石碑可不是地方名哦!说起来大有讲究哦!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风水学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择吉避凶的工具 。提出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 的 境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山海镇”是风水学术中的重要工具和八卦太极图配合起来,有非常特别的功能:第一,镇宅,化煞。第二,旺财,利市。第三,居家平安,事事如意。</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下面山海镇的照片是大书走到跟前突然心里悸动 ,就随手拍下来了。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引出一段有关明月湾风水的故事。 (参看下面太极八卦石板街)</font></h1> <h1>《八卦太极图,铺在千年古巷里》 </h1><h1> 八卦太极图是山海镇的核心,若是用在室内,则是用桃木雕成。中心是八卦太极图,左右各按日月。下面有三山五岳。周围五湖四海 。具有镇压一切煞气百无禁忌的力量。 </h1><h1> 明月湾先贤有大智慧 ,精通堪與,在棋盘街首设立石板街八卦太极图 ,然后在棋盘街中心设立“山海镇”石碑。</h1><h1> 形成“八卦太极图”对应“山海镇”这样的内格局,可以护佑全村男女老少身体健康,家宅安宁。</h1><h1> 再从天空望下看,北靠青山,明月湾如钩似月拥太湖。应该是典型的“山环水抱”大格局。</h1><h1>(大书的研究成果,先前无人提及)</h1><h1> 如此就有了明月湾内外两套风水格局相辅相成:</h1><h1> 村里是“山海镇”和“八卦太极图”内格局。</h1><h1> 村外是明月湾乡天然形成“山环水抱”大格局。</h1><h1> 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格局,几百年来有黄氏宗族,吴氏宗族,秦氏宗族,邓氏宗族等陆续迁徙过来。</h1><h1> 果不其然千百年来,战争,疾病,天灾人祸都没有对明月湾村民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百余古建筑又也基本无恙啊! 大书虽然不太懂古人的智慧,但是总是心存敬畏之意。 </h1><h1> 大书穿红鞋,一步跨越千百年。 </h1><h1> 亲轻点一点,阴阳八卦在眼前。 </h1><h1> 🌧🌙🌨🌙🌨🌙🌨🌙🌨🌙</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湾石板街 雨后穿绣鞋》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月湾棋盘街是乾隆三十五年建成的石板街。用了四千五百六十六块金山花岗岩铺成。匠心独特,角度精微。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棋盘街有特点,雨过天晴,石板立干,不湿绣花鞋,其中大有玄机!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月湾的祖先大都从北方迁移过来,遇到江南绵雨天气非常不适应 。特别是黄梅天足足一个多月下雨,整个村莊道路泥泞不堪。</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为了彻底解决泥路这世界性难题。老祖宗发扬了超级智慧,用愚公移山的大毅力。深深地挖开棋盘街主要街道,并形成一定的坡度。</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高处引入涧水在棋盘街下面变成下水道,最终归入太湖。然后把大块的烁石放入水道,上面复以粗沙,最上面盖上金山花岗石条。形成良好的快速透水层。让雨水顺涧水自然流归太湖。(我把它称为古法沙滤下水道)这是明月湾先民的一大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哦😊。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综上所述:八卦太极石板图 ,山海镇石碑,棋盘街下水道,村头的古樟树,北靠巍巍青山,南邻浩汤碧波…。是整个明月湾风水的有机整体结构。岂是大书一个凡夫俗子能揣测得了呢。偌大山川地理格局的堪舆,在南宋嘉泰年间也只有风水大师吴景鸾能够担当得了!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顺便说一下,央视《记住乡愁》第一季第三辑播出时,历史学家面对镜头也说不清楚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有许多官宦人家迁移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来繁衍宗族。</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大书初步解开了这个千年之谜哦!风水学初兴于唐朝,昌盛在宋。涌现出许多流派,和有名的大师。</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1><h1> (简注:风水说~山环则旺人 ,水抱必旺财。大格局应该是南宋嘉泰年间吴景鸾大师堪舆的 ,而内格局是清朝乾隆年间罗人俊大师斟定,大书一家之言,敬请指正。)</h1><p><br></p> <h1> 棋盘街后面有幽静的小巷 。</h1><h1>所谓:苔深不可扫,</h1><h1> 路窄行人少。</h1><h1> 大书趁兴来,</h1><h1> 惊起黄鹂鸟。</h1> <h1> 旅游达人,摄影高手钟景凯老师在古巷棋盘街寻觅南宋青砖 ,清初黛瓦,神情专注。如获珍宝。</h1> <h1> 金山花岗岩条石路载着老祖宗的智慧伸向远方。</h1><h1> 左边是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村民们盖的新房。</h1><h1> 右面是乾隆年间古老的青砖宅院。</h1><h1> 大书心中充满着对明月湾聪明智慧的村民敬佩之意,向你们致敬!</h1> <h1> 明朝唐祝文周四大才子,其中唐寅在明月湾曾留下诗句:</h1><h1> 凉风善待多情客 ,</h1><h1> 明月愿伴有义人。</h1><h1> (题在清风亭楹柱两侧,参看最后一张照片)</h1><h1> </h1> <h1>青砖白墙黛瓦在,</h1><h1> 千年光阴岁月长。</h1><h1> 蜿蜒曲巷何处去,</h1><h1> 枇杷欲黄是吾乡。</h1><h1> (特产枇杷五月黄)</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h1><font color="#010101"> 唐朝白居易曾经慕名前来并赋诗一首。(时任苏州太守)摘录如下: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湖山处处好淹留,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最爱东岸北坞头。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掩映橘林千点火,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泓澄潭水一盆油…。 题目很长呢!</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夜泛阳坞入明月湾 即事寄崔湖州》</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下图就是白居易系舟的东岸北坞头,现在称为古码头。最早建立的时代已经不可考证了。</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有文字记载的是乾隆二十一年,村民们集资修缮过。 古码头长五十八米,宽四点六米。用二百五十六块花岗岩铺成。</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遥想乾隆年间,明月湾码头舟辑往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小小明月湾商贾好几千。</font></h1> <h1> 渔舟静静停泊在桥畔 ,餐厅里顿顿都有新鲜的“太湖三白”。北方的吃货朋友们,您知道“太湖三白”是啥东西吗?</h1> <h1> 《黄氏宗祠》</h1><h1> 上溯至北宋徽宗朝代黄明善先在汴梁入仕,官衔是明经博士。南渡后到姑苏西山岛驻足。一脉相承至今已经有近九百年历史了。 </h1><h1> 黄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h1><h1> 宗祠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四合院落,保存完好的砖雕,木雕,石刻。整颗的楠木大立柱…。精致典雅,富丽堂皇。是江南地区乾隆年间保存至今最好的乡村祠堂。</h1><h1> 祠堂门里走出一位大叔,神情若有所思…服装复古,好像穿越到四十年前让大书揣测一下吧。</h1> <h1> 《黄氏宗祠》 宋 苏轼</h1><h1> 先把照片放大以后,然后请看:大叔身穿铁灰色涤卡中山装,黑色隐条混纺花呢裤子。约有七八成新。脚上着一双手工黑布鞋。手提玫红购物袋。</h1><h1> 诸位请猜猜看这位大叔是啥样情况?</h1><h1> 当时瞬间感觉好像回到二十世纪了。</h1><h1> 现在仔细想想:大叔四十年前的服装至今保存完好,肯定平时舍不得穿。大叔六十来岁,那么这套衣服可能是结婚礼服,然黄氏宗祠现在不住人,他从里面慢慢走出来,神情若有所思,应该是周边农村居民出来旅游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伯伯富裕起来了,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出来逛逛,看看太湖山水和古代园林建筑。</h1><h1> 正赶上好时代,祝这位大叔身体健康!这是一张难得的动态照片~瞧大叔迈出的右脚腾空着,尚未沾地,就被大书咔嚓一下,代代相传,千古流芳。</h1><h1> 🎈🎉🎈🎉🎈🎉🎈🎉🎈</h1> <h1> 左边犄角旮旯有古树枯木,衬映出黄玫瑰鲜活欲滴。今古交汇,鲜枯同框。恍惚若千年穿越于瞬间。</h1> <h1> 大书在宾馆前的湖畔远眺咏诗:</h1><h1> 山随平野尽,</h1><h1> 江入大荒流…。</h1><h1> 月下飞天镜,</h1><h1> 云生结海楼…。</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 <h1> 太湖之滨有唐人诗情画意:</h1><h1> …晴川历历汉阳树</h1><h1> 芳草萋萋鹦鹉洲</h1><h1> 日暮乡关何处是</h1><h1> 烟波江上使人愁。</h1> <h1> 千年超级大香樟树邂逅上海小…小…小舅舅。(古香樟树之全貌)</h1><h1> </h1><h1> 👲🎅👲🎅👲🎅👲🎅👲🎅</h1> <h1> 《画外音》 </h1><h1> 著作要有点文采,</h1><h1> 思绪须存些情怀。</h1><h1> 男著些微幽默感</h1><h1> 女书略入婉约派</h1><h1> 若是如此才精彩。</h1><h1> 大书有感而发 戊戌年四月初四。</h1><p><br></p> <h1> 摄影 大书 文字 大书 器材 荣耀 8 </h1><h1> 配曲 云间月 谢谢来访!</h1><h1> 下次旅游再见。</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