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走川藏(一)

山人

本人热爱自然,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由于工作的关系,退休前去过全国除海南和西藏外的所有省。还多次出国工作。能把个人爱好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div> 其实自己很早就有骑车走川藏的想法。但说走就走那是年轻人的专利,他们有这个资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相对在公园里散步,长途骑行是有风险的,骑行川藏线更是一项风险较高的活动。但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总不能躺在床上躲避风险吧。喜欢做的事,就应该勇敢的去做。但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管控风险。 </div><div> 退休后,自己先后完成了环海南岛、环千岛湖、环太湖和镇江到威海等骑行。积累了一定的长途骑行经验。2018年初,开始了具体的的准备工作,查阅攻略、购买装备、车子送专卖店大修、升级改造、更换易损件。江南无山可爬,就经常到过江大桥上做骑车爬坡锻炼。利用单位年度体检的机会,还做了一次出发前的体检。 </div><div> 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一日与几个朋友小聚,说到很多年不感冒了。一位养生达人说,这样在西藏如果得了感冒就会很重。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但感冒也不是想得就得的。一天骑车出汗,就脱了衣服,在长春严冬跃入冰湖冬泳都不感冒的我,竟然感冒了。一场感冒好像如约而至,一周后不药而愈。准备工作全部完成。</div> <h3>  本来体检报告可以寄到家里,但为了能听到专家的解读,选择了去自取。除了老眼昏花、老年性骨质酥松外,就是血糖值略高(6.27)。专家建议,多运动、多晒太阳、多喝奶、少吃糖、少吃盐。这是对大多数人都适用的建议,估计对大部分人他都是这套嗑,还等什么,遵医嘱出发吧。</h3> 本次骑行的一大失误,就是带东西太多。觉得什么都需要,其实很多都用不到。这是个通病,很多骑友在路上都把没用的东西往家里寄。 第二大失误是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对川藏线的险峻还是估计不足。骑着这辆适合城市休闲骑行的折叠车出发了,自己的折叠车虽然做了双盘升级,但仍不适合翻越川藏线上海拔4000到5000米的高山。 不同轮径的车子,决定其爬坡能力的是最小速比。速比越小,爬坡能力越强。自己升级后的折叠车最小速比是21.25,普通山地车的最小速比是17.87。 <div> 另外,折叠车车身短、车轮小、立把高,稳定性差。后面再驮行李,下坡时车子发晃。几十公里长下坡,为了安全车速都控制在30以下。骑友们的旅行车、山地车通常可放到40—50。</div> <h3> 5月4号乘飞机到成都,出发前到处转转。来过成都多次,每次都有新变化。毕业实习时,第一次来成都,这是当时成都最宏伟的建筑。好像是毛泽东思想展览馆,现在是科技展览馆。只是正门前毛主席招手的雕塑还保持着原样。</h3> <h3>  成都人特有的一种休闲服务,掏耳朵。</h3> <h3>  成都人在公园的茶馆里,享受着幸福的慢生活。</h3> <h3>  著名川军抗日将领刘湘的墓,凡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人民会永远怀念他。</h3> 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四川人的爱国情怀,和骨子里的血性令人敬佩。抗战爆发,正在相互混战和剿共的四川各路军阀,毅然响应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的号召,停止内战。在刘湘的统领下出川抗战。抗战期间,日军没到过四川,但在全国各省中四川出兵、出民夫、出粮最多,牺牲最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他们为民族的解放而牺牲,就是民族英雄。向人民英雄致敬,向四川人民致敬。 <h3>  四川的保路运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前奏。</h3> <h3>  5月6号到约好的骑行客栈与队友汇合,大学毕业后还没住过这样的房间。好在当时是骑行的淡季,整个房间就我一个人。</h3> 我很喜欢青旅客栈的骑行氛围,成排的自行车停在门厅里。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来来往往。在青旅客栈的大厅,来自天南海北的骑友在这闲聊。年轻人对即将起程的川藏之旅,充满期待且信心满满。他们中许多人是辞职来骑行的,希望这次骑行能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他们有人称我大哥、有人称我大叔、有人称我大爷。还有人一会称大哥,一会称大爷。称呼什么我都愉快的答应。融入这个年轻的群体,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h3>  5月8号这支队伍出发了。D1天,成都到雅安,全程145公里。大家相互还都不熟悉,也不知道都有怎么样的想法和按排。我准备按25天的攻略骑行。据说这个攻略适合大多数普通的骑友,但最后发现,大部分人不搭车是骑不下来的。</h3><h3> 青旅客栈的工作人员送我们出城。全队6人,两个20多岁小伙子,三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中有一对夫妻),加上我。开始一直担心跟不上队友,但按照25天攻略骑行,心里还是有把握的。在成都到雅安的快速路上,还遇到另外几支年轻人组成的队伍。第一天大家都很兴奋,你追我赶。我深知以自己的年龄,和自己这辆非主流的折叠车,是不能与他们追逐的。再说拉萨还远着呢,急什么。我按照自己的正常速度骑行在队伍的最后一个梯队中。队伍中最快的,差不多早我们两个小时到雅安。50来岁的老刘骑在前面,因骑的太猛,拉伤了腿,第二天就搭车去康定了。</h3> <h3>  头盔盖住花白的头发,骑行镜、魔术头巾遮住脸上的皱纹。穿上骑行服,跨上单车,怀着一颗年轻的心,与年轻的骑友组队。一同去骑行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没有之一),去挑战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同样没有之一),去追逐他们所说的青春梦想。趁着还不算太老,出发!</h3> <h3>  这是川藏线上要翻越的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不知为什么,海拔超过4000米的熊宗卡山榜上无名。</h3> <h3>  沿途见一季稻成熟了。</h3> <h3>  开始收割。</h3> <h3>  二季稻开始插秧。这种人工插秧的方式,在北方已很少见了。 </h3> <h3>  中午在邛崃县吃午饭。白酒应该是这的支柱产业,沿街酒厂林立,空气中弥漫着酒糟味。过去常听说“川酒云烟”,果然名不虚传。</h3><h3> 晚上在雅安城外的一个客栈住下,客栈环境不错,条件一般。</h3> <h3>  川藏线上客栈的主要客源,就是骑行川藏线的骑友。这是客栈的骑行文化特征。</h3> <h3>  D2天,从雅安骑行到新沟镇,全程91公里。这是雅安的标志,飞马踏球,骑友们戏称立马滚蛋。雅安据说有三雅,雅女、雅雨、雅鱼。匆匆而过,没时间体验。</h3> <h3>  在川藏线上,每天可以看到各省牌照的自驾游车辆。骑摩托车旅行的、骑自行车的、徒步的骆驿不绝。据说旺季每天有1000多人骑行在川藏线上。雅安东升竹庄客栈这块很经典的牌子说明,真正全程骑行到拉萨的人很少。川藏线上很多路段,有客栈免费托运行李到下一站(客栈间竞争的一种手段)。所以自己驮着行李的人更少。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想法也不同,搭车和托运行李无可厚非。但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出发前就决心不搭车,不托运行李,实在骑不动,就推车。在骑行圈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推车不丢人”。相比那些把行李交给客栈托运,自己轻装骑行,所谓“不推不搭”的人,我更敬重那些自己驮着全部行李,推车爬坡的人。决心做让自己敬重的人,就是要齐装满程骑到拉萨,给自己一个最完美的川藏线骑行之旅。</h3><h3> 在整个25天半的行程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搭车和托运行李的诱惑。经常有好心的骑友提醒我,托运行李是免费的。想轻松骑到拉萨是很容易的,只要在艰难的路段,对招览生意司机轻轻点一下头。我N次的对他们坚定的摇头,说不,并一直坚持到拉萨。</h3> <h3>  茶马古道分川藏线和滇藏线, 雅安是川藏线茶马古道的起点,城西有一组讲述茶马古道的大型浮雕,很壮观、很漂亮。</h3> <h3>  有一段修复的茶马古道,供游客们怀古,游览。</h3> <h3>  沿途风光。</h3> <h3>  无数次的坐车穿越隧道,今天第一次骑车穿越隧道。隧道中鼓风机的巨大轰鸣声,夹着汽车的鸣笛声,让人感到有些恐惧。但有了这次经历,以后多次穿越隧道都很坦然。</h3> <h3>  四川的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沿途的小水电站。</h3> <h3>  途中遇到一个娇小的女孩骑着一辆折叠车,爬坡时,她高大强壮的男朋友用绳子拖着她的车。这是一对勇敢坚强、又有相同爱好的情侣。也是我路上遇到的唯一一辆折叠车。看来折叠车真的不适合川藏线。</h3> <h3>  茶马古道上的一处古关口。</h3> <h3>  关口前一组关于茶马古道上背夫的雕塑。</h3> <h3>  想想当年背负重载,在险峻的古道上艰难行走的背夫,骑行川藏线真的不算什么。</h3> <h3>  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今天最后10公里,由于修路,路况极差。又有很多大货车,骑行非常困难。一部分路段需要扛着车子和行李,在泥水中行走。</h3> <h3>  接近藏区,当晚入住客栈开始出现藏族元素特征。</h3> <h3>  D3天,新沟镇到泸定县全程51公里,途中要翻越川藏线上第一座高山,二郎山。早上出发,遇到一位去拉萨的徒步者,他从雅安走了3天到这里。徒步者要带着帐篷、隔潮垫、睡袋、相对充足的食物和水,因为他们通常赶不到客栈和补给点,需要经常在路边露营。而这一切装备、食物和水,都要他们自己背着。根据自己的行李估计,他们的行李应该在40—50斤。据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纯徒步走到拉萨。我认为只要走完四分之一,就比全程骑行要难很多。后来还遇到年轻的女孩途步去拉萨,真得很佩服他们。</h3> <h3>沿途风光。</h3> <h3>  这里塌方、落石经常发生,建有保护棚。落石对骑行者的危害最大,因为它通常毫无症兆,但被拳头大小的落石砸中,就会要命。</h3> 川藏线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塌方、落石、泥石流都时有发生。很多地段加护网,防止飞石滚落。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自己选择在雨季来到前,完成川藏线骑行。 <h3>  道路险峻,车祸时有发生。据养路工人介绍,这是早上刚翻下去的货车。</h3> <h3>  从山上回望刚骑过的公路。</h3> <h3>  刚骑上来的盘山公路,放大可以看到,下面还有骑友在推车爬坡。</h3> <h3>  二郎山的海拔只有2000多米,但它从成都平原的海拔500多米,直接上升到2000多米,坡度还是满大的。</h3> <h3>  山顶的观景台。</h3> <h3>  二郎山海拔只有2000多米,与后面那些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没法比。但在内地它却很有名。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首歌就是它的仙。</h3> <h3>  二郎山的隧道口,那天隧道维修定时放行。路边停了许多车,一辆客车的乘客下车在路边休息。其中一位喇嘛看我艰难的骑车爬坡,喊着加油跑过来,在后边推着我跑了很远。我连声谢谢,猛然想起,翻身下车,对已经远去的喇嘛高喊:扎西德勒。这是第一次与藏民接触,心里暖暖的。</h3> <h3>  路遇年轻骑友,合影留念。</h3> <h3>  第一次骑几十公里的下坡路,有些紧张。双手捏车闸都麻木,途中停下来休息了两次。</h3> <h3>  过了二郎山隧道后,一路下坡中午到泸定县。如果继续赶路的话,当晚可到康定或到途中的镇子住宿。但非常想去瞻仰那座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桥,就住下来。</h3> <h3>  在高原的烈日下长途骑行,任何品牌的防晒霜,都不如魔术头巾。</h3> <h3>  吃过午饭,来到泸定桥。</h3> <h3>  硝烟早已散去,桥上游人如织。在桥上走了两趟,想像着当年战斗的情景。</h3> 这是桥头固定铁链的柱石。由于工作关系,我对爆破略知一二。评估了一下,不需要很多炸药就可将柱石炸毁。在战乱的年代全国许多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有些甚至毁于十年动乱。这座建于清代的古桥,当时是川康交通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多年的战乱中能奇迹般的保存下来,真是一件幸事。 <h3>  巧遇“红军”。</h3> <h3>泸定夜景。</h3> <h3>  D4天泸定到康定,全程51公里。当天完全可以骑到折多塘村,考虑到集体行动,到康定就住下了。</h3> <h3>  山上的一股溪水流入大渡河。</h3> <h3>  大渡河上一座新建成的大桥。</h3> <h3>  新桥旁有一座纪念碑,上面的浮雕讲述着大渡河上建桥的历史。</h3> <h3>  退休前曾去丹巴工作过,一条山谷里的几个寨子据说盛产美女。县里每年都要举行选美大赛。</h3> <h3>  河对岸是一座藏族传统风格的白塔。大家一定想不到,河这边是一座水葬台,有石阶可下到河边。上边有祭祀台、香炉、经幡等等,一块牌子上写着水葬的一些要求。真不知道藏族还有这种习俗。当时拍了照片,晚上觉得不好,又删除了。一些攻略中提到,不要到天葬台拍照,认为是对逝者的不敬。</h3> <h3>  川藏线上的路,爬坡是常态。</h3> <h3>  在泸定穿着半袖,骑行51公里到康定,海拔上升了1000多米,下雪了。</h3> <h3>  康定古称打箭炉,据说三国时诸葛亮命郭达在此筑城造箭,而得此名。城东一组展示清末风情的雕塑。</h3> <h3>  D5天,从康定到折多塘村。全程15公里,海拔上升到3200米。攻略这样的按排是为了适应高反,为后一天翻越折多山做准备。这是出康定后,路上的一个观景台。</h3> <h3>  远处的雪山,气温明显下降了。</h3> <h3>  山上的一处天然温泉,因害怕感冒,没敢洗澡。在高原上一次感冒,就可能终结这次骑行。</h3> <h3>  这是一家藏族同胞开的客栈,房间都是藏族风格。晚饭后,为明天翻越折多山,我很早就躺下了。静静的等着高反的来临,一夜无事,早上起来头有点疼。但一些骑友有不同程度的反应。</h3> <h3>  D6天,折多塘到新都桥镇,全程59公里。要翻越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折多山。出门就遇到一位带着爱犬去拉萨的徒步者。他是一位退役的军人。大家个自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川藏线去拉萨。</h3> <h3>  途中的一个观景台。</h3> <h3>  川藏线上的里程碑。</h3> 出门就爬坡,出发第一天你追我赶的现象不见了。有人折返回去了,有人选择了搭车,骑行的人都在努力爬坡。我年龄较大,爆发力不行,但耐力还可以。仍然按着自己习惯的速度骑行,途中没休息,赶过了许多出发第一天远远超过我的年轻人。在全队中第一个到达山顶。在成都出发时,一直担心自己跟不上这个队伍,现在对自己充满信心。 折多山主峰。 <h3>  山顶的白塔和飘扬的经幡。</h3> <h3>  山上很冷,穿好衣服,沿着栈道爬到最高峰,山上的风很大。</h3> <h3>  从山顶看下山的路。</h3> <h3>  新都桥号称摄影家的天堂,有很漂亮、很经典的藏族民居。但自己这种手机党,真对不起没来过这的摄影家。</h3> 第七天,新都桥到相克宗村,全程85公里。一路大起伏路段,翻越高尔寺山,再下降2000米到雅江县。在雅江县吃过午饭,已经下午2点多了。午饭后骑行19公里很陡的上坡,到相克宗村。上午爬坡真不是太难的事,下午特别是2——3点钟之后,爬坡确实很艰难。最后这19公里骑得非常艰苦。晚上6点多才骑到客栈。队友老刘夫妻留在雅江休整。两个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搭车走了。我们这代人吃过很多苦,这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富。50岁的队友“毛铁”和我骑到客栈。晚上躺在客栈的床上忽然有了当年下乡在集体户的感觉,那时每天在田间劳动十几个小时,晚饭后筋疲力尽,脚都不想洗。第二天早上起床,虽然头还有点疼,但体力神奇般的恢复了。出去转了一圈,这个村子很小,没什么好玩的地方,所以决定按原计划出发。队友“毛铁”骑不动了,不走了。 <h3>  第八天,相克宗村到红龙乡,全程82公里。早上自己独自出发,队伍分散了。聚散皆是缘,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一起骑行。出门就爬坡,这是川藏线上著名的天路十八弯。路上看到一个独自骑行的小伙子,赶上聊了几句,他也是队伍散了。俩人决定结伴同行。</h3> <h3>  刚骑上来的天路十八弯。</h3> <h3>  路上翻越的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h3> <h3>  中午在一个藏民开的小卖部吃方便面。房间正面墙上挂着习主席的像。</h3> <h3>  对面墙上是当地几位宗教领袖的像。店主兴奋的告诉我,其中一位大活佛徒步去拉萨朝圣,早上经过这里。他敬献了哈达和许多贡品,得到了大活佛的摸顶赐福。如果我能得到大活佛的赐福,就一定能顺利到达拉萨。听说后,匆匆吃了方便面向前赶去。</h3> <h3>  下午3点多,赶上了这位带着众多随行人员和后勤保障车,正在路边休息的大活佛。这时才想起来应该在小卖店买一条哈达。问候了“扎西德勒”后,在随行人员的引领下,向大活佛表达了诚挚的敬意。经大活佛同意,合影留念。</h3> <h3>  真诚的请求大活佛,为骑车去拉萨朝圣的汉族同胞摸顶赐福。大活佛欣然应允,摸顶赐福的同时,还和随行人员一起念了一段祝福的经文。</h3> <h3>  这段公路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段,连续几天,都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度骑行,高反越来越重。由于条件太艰苦,施工难度大,这段公路由武警交通部队养护。看着那些年轻军人因常年高原缺氧,而呈现暗紫红色的脸,真的很心疼。他们应该得到更高的物质待遇。向人民军队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