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北京的众多旅游景点中,有一处很低调但历史悠久的景点,它曾经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唯一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求官的场所。它就是被誉为“国学圣地”的国子监。<div> 国子监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又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div> <h3> 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有一条胡同叫国子监街。明代称“国子监孔庙”,清代称成贤街,民国称国子监,1965年改称国子监街。街口立有一块“下马牌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显示出对国子监和孔庙的尊重。</h3> <h3> 通过“太学门”进入国子监后就是一个琉璃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匾额均是乾隆皇帝御题,正面是“圜桥教泽”,阴面“学海节观”。</h3> <h3> 穿过琉璃牌坊就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辟雍设计独特,建造于一个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基台之上,四面开门,四面分别都架设一座精致的小桥。殿宇四周建有围廊,几十根大红檐柱,“金龙和玺”彩绘,精美绝伦。是按照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的,跟天坛的“圜丘”设计理念如出一辙。</h3> <h3> 辟雍是历代皇帝到国子监讲学的场所,自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会到辟雍讲一次学,表示皇帝对教育的重视。辟雍殿堂内饰富丽堂皇,正北悬挂着乾隆皇帝亲题的“雅涵於乐”,正南悬挂道光皇帝亲题的“涵泳圣涯”,正东悬挂咸丰皇帝御笔“万流仰镜”的牌匾。</h3> <h3><font color="#010101"> 环绕辟雍殿,深深为古人独具匠心的设计所叹服,巨大水池所需水源取自殿前一口深井,通过暗渠把水源源不断地抽到水池里。水池四周用汉白玉修建的几百根围栏,精美华丽,把整座殿宇烘托的气势恢宏,彰显出王者之气。</font></h3> <h3> 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内,陈列着一组珍贵的文化遗产,“十三经刻石”也称“乾隆石经”,共63万字。碑文为康熙年间贡生蒋衡历时12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和刘墉等人组织工匠刻制,石碑共190座。碑文为楷书,精美绝伦,令人惊叹。</h3> <h3> 北京孔庙与国子监相邻,东为孔庙,西为国子监,按照“左庙右学”的格局建造的。孔庙和国子监经持敬门相通,甬道的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刘墉、纪昀、林则徐、康有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均在其列。</h3> <h3>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后来几经修缮扩建,目前现存的多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乾隆皇帝亲谕,允许孔庙使用最高规格的黄琉璃瓦顶,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h3><h3> 孔庙有文庙和家庙之分,文庙很多,北京孔庙是文庙。家庙全国只有两座,一是曲阜,一是衢州。据记载,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赐家衢州。每年9月28日,曲阜、衢州同时举办祭孔大典。</h3> <h3> 孔庙的主建筑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h3> <h3> 这是一棵守护在大成殿前700多年的松柏,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臣严嵩代皇帝祭孔,经过此树时被树枝掀掉乌纱帽,掉乌纱帽在古代官员是大忌。后人说此树能辨忠奸,就称它为“触奸柏”。</h3> <h3> “触奸柏”树身长出一个似爪似头的结,人们传说庙里百年古树有灵性。</h3> <h3> 孔庙内古树参天,大多都是数百年的古树,最长的是七百多年。这些参天古树和恢宏的古建筑,见证了北京孔庙的兴衰和悠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