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尼罗河寻觅古埃及文明的踪迹(三) 卢克索

求是gaodm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卢克索</font> </b></h1><h3><b><br></b></h3><h3><b> 卢克索是埃及古都底比斯的遗址,是古文物比较集中的地方,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虽历经兵乱,好多文物已破坏湮没,保存较完好的仍不计其数,如著名的卡纳克神庙和尼罗河西岸的帝王谷都保存有珍贵的古埃及艺术。</b></h3><h3><b> 底比斯兴建于第十一王朝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b><b>在近7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b><b>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b></h3><h3><b> 卢克索已成为一座现代旅游城市</b><b>,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b></h3><h3><br></h3> <h3><b>  4月6日傍晚游轮抵达卢克索。还没靠岸就看到一座雄伟的神庙,那就是卢克索神庙。</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上岸后,我们先去游览卡纳克神庙,就是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凶手从石柱顶端往下推大石头妄图砸人</b><b>一场的摄影地。</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卡纳克神庙</b></h3><h3><b><br></b></h3><h3><b>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主殿有十分壮观的柱子,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b></h3><h3><b> 卡纳克神庙是太阳神<font color="#b04fbb">阿蒙神</font>的崇拜中心。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一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b></h3><h3><br></h3> <h3><b>  卡纳克神庙主体以东西向为主轴,向南为支轴,共有10道门墙,而古埃及一般庙宇仅有1道门墙,可见规模之大。</b></h3> <h3>  <b>神庙第一道门前有200米长的公羊大道 ,又称“斯芬克司道”,狮身羊面像多达90多座。埃及史书记载“狮为百兽之王,象征统御的力量;公羊接受阿蒙神之神力,威力无比”,两者合在一起,则标志着神明的最高权力,寓意法老的力量和生命力。</b></h3><h3><b></b></h3><h3><b><br></b></h3><h3><br></h3> <h3><b>  这就是高达43米,宽113米的第一塔门。</b></h3><h3></h3><h3><br></h3> <h3><b>  沿“公羊之路”进入第一道门是第一庭院,前方由许多道门和柱廊连成一条直线的通路。往里走就逐渐收窄,门也越来越小。古埃及神庙信奉神秘内向,与世隔绝。</b><br></h3><h3><b> 第一庭院内的石柱,建筑和雕塑零散破落。</b><b>在庭院正中,原本有一座高大凉亭式建筑,但现在几乎完全消失,十根高大的柱子,也仅剩一根耸立在庭院中央。</b></h3><h3><b><br></b></h3><h3><br></h3> <h3></h3><h3><b> </b></h3><h3><b> 第二道门墙前有8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他胯下是王后的塑像。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法老。他力图恢复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帝国版图,发动了对西亚的大规模征服战争。前1299年与赫梯人在卡迭什决战。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67年,是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b><br></h3><h3><b> </b></h3> <h3><b>  卡纳克神庙最大亮点就是大柱厅!</b><b>大柱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134根石柱,分成16排,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中央两排的柱子最高,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近百人。</b></h3><h3><br></h3> <h3><b>  中央12根最大,高22米,柱顶呈莲花状,上面可以站立100多人。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凶手从石柱顶端往下推大石头妄图砸人的一场戏就发生在这里。行走中,禁不止不时向上看,似乎怕有石头掉下来。</b></h3><h3><br></h3><h3><br></h3> <h3>  <b>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据说,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b></h3><h3><br></h3> <h3>  <b>穿过第三道塔门,终于看到久闻的方尖碑了。</b></h3><h3><b> 金字塔,神庙和方尖碑是古埃及石头建筑的三大标志。</b></h3><h3><b> 方尖碑有三种目的:宗教性(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方尖碑是古埃及帝国权力的强有力象征,从中王国时代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时竖立,通常成对竖立在神庙前两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方尖碑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廊柱是用石块堆砌而成),重达几百吨,表面磨光,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制成一个方尖碑将耗费一座山。从开山取石、雕琢、运输、竖立,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力真是匪夷所思一般。</b></h3><h3><b> 金字塔和神庙搬不走,掠夺者便盯上了方尖碑,全世界现存的方尖碑有29座,埃及本土仅有9座,意大利有12座,英国4座,法国1座,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美国1座。埃及本土仅有9座方尖碑,卡纳克神庙占了2座。</b></h3><h3><br></h3> <h3><b>  在这儿可以看见两支高高的方尖碑,右边较近是图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原来有一对,现只剩一座,左边较远的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的方尖碑,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原来也一对,另一座倒塌后放在神庙后的圣湖边,方尖碑的上部雕刻着阿蒙神和女王的图案。女王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阿斯旺采下石料,制成当时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沿尼罗河长途运输150公里,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真不明白古埃及人是怎么把它们高高竖立起来的。</b></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b></h3> <h3>  <b>中庭院除了2座方尖碑外,大部分是残垣断壁,到处是残缺不全的神像、巨石柱、石柱底座、碑门、柱廊、柱厅和经过修复的墙体壁画铭文等等。</b></h3><h3><b> 这些神殿、神像、巨柱历经千年风霜,遭受天灾人祸而残破不堪。神像大部分只剩下半身,当初欧洲人发现卡纳克神庙的时候,对卡纳克神庙采取如对中国圆明园的政策,能拆的拆,能拿走的拿走...上半身不是在大英博物馆就是在卢浮宫,剩下的在开罗博物馆。当对诸神的敬畏和信仰在埃及衰落,这些石刻的圣物就成了“废物”,能搬走的,能拆散的,都以比建造它们更为快捷的速度消失了。直到人们发现原来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大、最雄伟的神殿,可以用它来研究古埃及历史,可以用它来赚外汇……修复工程才开始缓慢地进行,一直到现在。</b></h3><h3><br></h3> <h3> <b> 高大的墙上也刻满了浮雕和铭文。</b></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神庙旁边的圣湖</b></h3> <h3>  <b>圣湖边有一尊圣甲虫雕像。圣甲虫就是屎壳郎,古埃及人以太阳神为最尊,看见这种甲虫成天推着个球,就认为每天太阳的运行就是这种虫子推动的,因此加以崇拜,认为是吉祥之物,具有神奇的能力,在古埃及是幸福的标志。据说围绕它顺时针走7圈,心中默念你的愿望,便可梦想成真。不少游客真的默念心中的愿望转了七圈。</b></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卢克索神庙</b></h1> <h3>  <b>从卡纳克神庙出来不远就是卢克索神庙。卢克索神庙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b></h3> <h3><b>  这是从游轮上看到的卢克索神庙。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前面一部分是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后面是阿蒙诺菲斯三世庭院,中间是由四排纸莎草捆柱组成的柱廊连接,最后是太阳船祠堂和圣所。神庙全长262米,宽56米。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h3><h3><b><br></b></h3><h3><br></h3> <h3>  <b>前院的围墙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北部一座由泥砖建的赛拉匹斯小神庙。</b></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拉美西斯二世像与方尖塔</b></h3><h3><b><br></b></h3><h3><b></b></h3><h3><b> 前院的西南是一座巨大的大门。原来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和两根方尖塔。今天方尖塔只剩下了一根。1836年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一根方尖塔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这根卢克索方尖塔今天屹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作为交换开罗的一座清真寺获得了一座钟塔。 </b></h3><h3><b> 前面已经提到,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304年至公元前1237年在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拉美西斯二世在位长达67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b></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14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庭院</b></h3><h3><b> 穿过大门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庭院。它的三面都是采用纸莎草形状建造的巨大廊柱,上有柱台。</b></h3><h3><br></h3> <h3>  <b>奇怪的是,庭院东面左侧有一座清真寺,位于神庙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在十一世纪阿拉伯人来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卢克索神庙已经被风沙淹没,仅露出一些较高的建筑物。阿拉伯人就在废墟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后来,尘沙被清除干净,寺庙位置就显得很高,使得这座清真寺看上去仿佛架在神庙的屋顶上。</b></h3><h3><br></h3> <h3><b>  其实,远眺卢克索神庙就能看到清真寺的尖塔。神庙里还能看到基督教堂的遗址。古埃及的遗址和伊斯兰建筑、基督教教堂三者并存,难得一见。虽然有的已经成为了废墟,但也正说明了古王国时代结束后,卢克索神庙仍为民众所使用这一事实。现在,这座已有1000年历史的清真寺还在使用。到了节日之时,清真寺会变得更加热闹。</b></h3><h3><br></h3> <h3><b>  古埃及神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数量众多、造型优美的圆柱:柱身有优美的孤度,有模仿纸草刻出的一束束装饰线,柱头装饰图案,多为纸草、莲花和棕榈树叶,造型有如含苞欲放的花蕾,有的呈现为盛开的花朵,展现出古代埃及特有的列柱建筑风格。</b></h3><h3><br></h3> <h3><b>  庭院左侧北面有一座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小圣堂,这座圣堂由三座屋组成,分别献给姆特、阿蒙和孔斯。</b></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庭院</b></h3><h3><b> 柱廊的后面是阿蒙诺菲斯三世建造的庭院。它的三面也有双重的纸莎草柱围绕,柱上有柱台。1989年在修复时在三米深处发现了多座法老、神和狮身人面像。今天它们被展出在卢克索博物馆。</b></h3><h3><br></h3> <h3></h3><h3><br></h3> <h3>  <b>第二庭院的南边是一座廊柱殿,它由4x8根廊柱支撑。其浮雕显示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的众神前以及他的加冕。</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厅</b></h3><h3><b> 穿过第二庭院南边的廊柱殿中门,就来到在罗马时代祭奉皇帝的圣厅。在神坛的两边有两道科林斯廊柱。神坛后有一条通道通到一个有2x2根柱的廊柱厅,此后是圣殿,这里是放阿蒙的担架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照片也照不好。</b></h3><h3><br></h3> <h3><b>  值得一提的是在廊柱厅的墙上画着反映基督教生活的壁画。那是在罗马帝国时期,许多埃及人开始信仰基督教,后来受到罗马皇帝的迫害,纷纷逃离家园来到这里,与我们在菲莱神庙见到的情况一样,他们在卢克索神庙里开始了群居生活。从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这里设立了几个基督教堂。他们在神庙四周的石墙上画了很多彩画,据说还有一幅“最后的晚餐”很有名。不过,由于洪水的腐蚀、年代的久远,大部分壁画已经剥落。最近,有两个意大利艺术家前来帮助埃及文物管理部将这些壁画进行修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之中。</b> </h3><h3><br></h3> <h3><b>  从圣殿出来原路返回,在这里可以往北看到卢克索神庙狭长的全景布局。这时,天已经黑了,夜幕下,卢克索神庙那些雄伟的庭院和柱廊更加壮观。</b></h3><h3><br></h3> <h3>  </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夜幕下的卢克索</b></h3> <h3><b>  次日(4月7日)的主要行程是到尼罗河西岸去看帝王谷,孟农巨像和女王神庙。早上我们还参加了坐热气球游的自费项目,每人145美元,不便宜。但听说卢克索是世界十大热气球放飞地之一,从来没坐过热气球,那就品味一下热气球的滋味吧。不到4点离开游轮坐摆渡船到对岸码头,有车送我们到乘热气球的地方。</b></h3><h3><br></h3> <h3>  <b>天朦朦亮就到了乘热气球的地点。有几个热气球已经点燃,差不多完全充满气时,热气球竖了起来,人们就开始排队爬进篮筐,能坐20多个人。热气球起飞的时候,还是会隔一会加一次热,在上升的时候,加热则更频繁。</b></h3><h3><br></h3> <h3>  <b>热气球先飞向无际的荒漠和寸草不生的山峦。向下望去,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清晰可见。一会儿我们将乘车去参观。</b></h3><h3><br></h3> <h3> <b> 一会儿,热气球转向东方尼罗河的方向飞去。向下望去以一条公路为界,一边是整齐的农田和住宅区,一些庄稼已成熟并收割,还有些油绿的庄稼正在生长。尼罗河沿岸的庄稼能一年三熟呢。另一边则是荒凉的山丘,一点植被都没有。界线十分明显。</b></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整齐的农田和远处的尼罗河</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b>彩霞染红天空,太阳从天边升起,尼罗河也被霞光照亮。遗憾的是,不知是风向还是其它原因,我们的热气球未能飞向尼罗河,所以,没能一览尼罗河沿岸的城市建筑和那两大神庙的整体风采。</b></h3><h3><br></h3> <h3>  <b>热气球从同一个地方升起,落在何处不一定,要看风向,看驾驶员的操作。一小时后我们的热气球在离起飞地不远的一块沙地上降落。拉人和拉热气球的两辆车跟着气球,地面上有十多个人</b><b>接住藤筐,我们平稳着地。这些人还在地面上铺上大大的一块布,热气球慢慢落在上面不至于被扎破,再慢慢收拾装车。</b></h3><h3><br></h3> <h3><b>  热气球游览结束后,会齐其他团友乘车去游览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b></h3><h3><br></h3> <h3>  <b>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是在3500年埃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和她的父亲图特摩斯一世亲自建造的神庙。它坐落在危崖环伺的谷地中庙背靠土黄色山岩,与山石浑然一体。两道长阔的斜坡将三座平广的柱廊建筑串联起来,整体造型简洁明快,却显露出不可一世的气势。今天我们看到的女王神庙是历经40年(1961-2000)重建的。难怪看上去整个建筑有点新,但内面的遗迹却是实实在在的文物。</b></h3><h3><br></h3> <h3>  <b>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他的长子与哈特谢普苏特结婚,继承了王位,称为图特摩斯二世。其实,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姐与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不久大权就落到哈特谢普苏特的身上。几年后,二世病死。此时的哈特谢普苏特根基不稳。她安排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完婚后继位,这就是图特摩斯三世。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国家事务。哈特谢普苏特执掌国政的期间,开始了埃及与邻国的商贸,使埃及在她执政的期间变得十分繁华富庶,哈特谢普苏特继而利用财富开始大规模建筑神庙。</b></h3><h3><b> 图特摩斯三世慢慢长大不愿再作傀儡。于是,哈特谢普苏特赶在图特摩斯三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将他流放到偏远地方。至此,哈特谢普苏特成为法老已万事俱备,只欠如何打破女性无法当朝的传统了。于是,她联合僧侣编造身世,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之女:太阳神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统治埃及,化身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产下一女,如今,这位女子已历经磨难,可以为统治埃及的法老了。接着,她开始女扮男装,下令所有人用男性代名词称呼她。哈特谢普苏特如愿地成为埃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法老。当上法老后,她精心治国,使古埃及继续保持兴盛。为了奖赏神庙中的僧侣,她复修了许多古建筑、祠庙,并赠送给神庙4座高达30余米的石雕方尖碑,为太阳神吟诗作赋。</b></h3><h3><b> 哈特谢普苏特统治的第22年,图特摩斯三世突然重返王位,哈特谢普苏特从此不知去向。在图特摩斯三世在执政期间,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刻在纪念碑上的大部分文字和形象都被锤平了。图特摩斯三世最大限度地清除了他继母的名字,而早期的基督教徒则将这里改造成了一座修道院,破坏了浮雕。</b></h3><h3><br></h3> <h3>  <b>大殿分为3层,中间是斜坡走道。廊柱建筑是神庙的一大特色,不过最不可错过的是里面恢弘的壁画:神庙第一层廊柱左侧描绘的是古埃及人使用船只,把方尖碑从阿斯旺运到卡纳克神庙的过程;第二层左侧廊柱的左墙的浮雕,描绘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从红海远赴庞特的过程,右侧的浮雕描绘的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出生时候的情景。</b></h3><h3><br></h3> <h3> <b> 随后去参观帝王谷。</b></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帝王谷”</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3><b> 与卢克索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带就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于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在那断崖底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点。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这里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一处雄伟的墓葬群,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b></h3> <h3><b>  其实,帝王谷是此次埃及旅游中的鸡肋。虽然陆陆续续已经开发了62个陵墓,对外开放的只是其中几个而已。 由于声名远扬而让人们蜂拥而至,但确确实实全部是法老的陵墓,除了考古学家和专业学者,对于一般旅游者说来,观赏对象太过单一了。</b></h3><h3><br></h3> <h3>  <b>我们购买的门票是只能参观三个墓穴。长长的</b><b>进入通道都在半山腰间,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墓穴中没有陪葬品和木乃伊。据介绍墓穴中的陪葬品包括木乃伊都已经放在埃及博物馆。在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b><b>。可惜,这些墓穴不让拍照,从网上下载几张吧。</b></h3><h3><br></h3> <h3>  <b>最后,我们来到孟农巨像。</b></h3><h3><b> 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做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b></h3><h3><b> 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孟农像右侧的这一座在清晨日出时会发出无边的悠远之声。许多旅行者都曾经记录他们听到了一首悲伤悠扬的歌。古希腊人将这个现象与攻占特洛伊城的故联系起来。科学家则认为是自然造成的,声音的出现由于日出时分温度由冷至热的突然转变,清晨的第一道太阳射线生成的热量穿过石像的身体使之发出金石之声。孟农巨像前,不远处有广阔的田野,绿浪翻滚,两座巨像象是一道历史与现在、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大门,威坐千年而不衰。</b></h3><h3><br></h3> <h3>  <b>孟农巨像高20米,脚有2米长,1米厚。两尊坐像已风化得十分严重,脸部不可辩识。但是仍可以看出整体是法老坐在王位上,双手平放在大腿上的样子。两尊坐像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左侧的为一整石雕成,右侧的是由石块砌成。</b></h3><h3><br></h3> <h3><b>  到这儿,几天的乘游轮沿着尼罗河寻觅埃及古文明的游程就结束了。我们先后到了阿斯旺,埃德福和卢克索几个城市;游览了七座神庙;还参观了阿德旺大坝。虽然是匆匆而过,可那些象征7000年埃及古文明的雄伟神庙,令人震撼的石柱和纸莎草花</b><b>柱头</b><b>,精美的雕塑和浮雕,高大的方尖碑,还有出神入化的象形文字......都深深刻在脑海里,也许永远不会忘却。我们将带着这些记忆乘车去赫尔格达,在红海边休闲游两天。然后,去开罗游金字塔。</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