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ff8a00"> 有种记忆叫使命</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 ——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崔 坚</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 十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震惊。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我和我的同事摄影记者吴苏琳就到达震中映秀镇,经过6个昼夜的不间断采访,在震后第20天,就在我们当时供职的原总参《现代兵种》杂志(已于此轮军改中撤消)第6期上刊出了陆军官兵“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报道,并在第一时间送到抗震救灾一线官兵的手中,堪称我军新闻出版系统的一个奇迹。而我们就是原总参新闻出版系统里仅有的两个亲临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我军著名军事摄影记者吴苏琳,还有我的小哥、新华社军事部的著名军事摄影记者王建民,是他们帮我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灾区采访图片资料。</font></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5.12地震发生当天下午14时,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即与原成都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工化处处长王德华电话联系,做好随时奔赴灾区采访的准备。然而,由于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不久与灾区部队的联系就全部中断了。就在我万分焦虑时,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条“紫坪铺大坝至映秀镇阿坝铝厂水上通路被某集团军工程兵部队打通”的消息,促使我当下决心,即可动身去映秀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5月16日11时,我和吴苏琳王建民组成的临时采访组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到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新闻中心报到,接受统一安排的采访报道;二是直接进入震中“孤岛”映秀镇,围绕打通生命通道进行深入采访报道。我们没有任何犹豫,搭乘一辆地方前往灾区运送救援设备的车辆,直奔震中映秀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此时,都江堰至汶川的公路已经面目全非,强震造成的地裂、桥断、塌方、车翻随处可见,大面积的山体滑坡不仅把道路封死,而且还有滚石不时飞落。在这种路况条件下驱车前往映秀镇,无疑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生死体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定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赶到寿江大桥时还是因桥梁受损无法通行。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突然发现昏暗的嘉陵江面上有一个大面积门桥满载着灾民顺流而下。于是,我们驱车跟踪这个门桥来到“水上生命通道”的出发地——都江堰紫坪铺大坝临时码头,同时也见到了负责指挥的原成都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王盛怀部长,见到了已经失联多日的该部工化处的王德华处长,我们日后的采访活动就有了车辆保障。次日凌晨采访结束,我们就搭乘冲锋舟来到阿坝铝厂的临时码头。下了冲锋舟,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位十六七岁的少女,往我们手里塞了一张预防疫情的宣传单,一种感动在我心底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接下来的5天时间(其中抽出一天时间,搭乘运送物资的陆航直升机,去了北川进行采访),我们开始对抢修并维护水陆生命通道的13集团军某工兵团展开了深度采访。让我感到震憾的是,所有运往灾区的物资(包括帐蓬),全部堆积在由这个工兵团负责管理的临时码头上。可是直到我们离开的那天,这个团的七百余名官兵仍然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防震棚中,他们就是这样,用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还想告诉朋友们是另外一件事儿:那就是现场亲眼见证了武警上海救援队抢救被地震废墟掩埋125小时蒋雨航的全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个帅小伙就是蒋雨航,刚刚大专毕业分配到“都汶”高速公路映秀收费站,住在映秀电厂宾馆。发现并救出他时,时间为125个小时,而且几乎毫发无伤,这不能不说是一段生命的奇迹。后来,蒋雨航回到了家乡贵州省凯里市,并被选为奥运火炬接力手。再后来,蒋雨航入伍到抢救他生命的武警上海总队消救援队,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回馈社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位悲痛欲绝的妇女,就是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她从千里之外的贵州凯里来到成都,硬是徒步从都江堰走到了映秀,仅仅凭着一张照片找到已经成为废墟的映秀电厂宾馆。下午二点刚刚到达救援现场,通过一声你是“二哥”吗(蒋雨航的小名),确认了她的孩子还活着,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武警上海总队救援队抢救蒋雨航的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一张缺少母亲的全家福,因为母亲龙金玉在把蒋雨航送到医院后,立刻返回到都江堰当了一名志愿者,她是在用这种方式感激抢救她孩子生命的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和王建民对蒋雨航进行回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向十年前参加抗震救灾的全体官兵致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