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用心成瘤——华西医院三枚Pipeline桥接病例

婷婷

<h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例Pipeline桥接病例由谢晓东教授主持完成,虽历经曲折但终得圆满!</h3><h3>患者为11岁女性,因头晕头痛体检发现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造影发现如下</h3> <h3>载瘤动脉近远端直径及瘤颈情况</h3> <h3>Pipeline输送系统到位后释放支架<br></h3><h3>第一枚Pipeline规格3.75✘35</h3> <h3>第一枚Pipeline完全释放后的形态</h3> <h3>第二枚Pipeline规格4.0✘35,释放第二枚支架的过程中第一枚滑落入动脉瘤中</h3> <h3>所有操作重新来过,导丝重新穿过动脉瘤,重新上Marksman<h3><br></h3></h3> <h3>第三枚Pipeline释放过程,规格4.75✘35</h3> <h3><br></h3> <h3>第四枚Pipeline释放过程,规格5✘30</h3><h3><br></h3> <h3>术后情况及支架重建</h3> <h3>动脉瘤出、入口出的支架情况</h3> <h3>桥接支架和脱落支架间的关系</h3> <h3>整个手术过程充满坎坷,但患者术后情况目前很好,所谓好事多磨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最后总结</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有重建治疗和非重建治疗,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首选重建治疗方式。包括传统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液体栓塞等,但复发率均较高。随着神经介入器材及理念的革新,以Pipeline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逐渐兴起,为巨大动脉瘤的腔内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本病例中共置入4枚Pipeline,第一枚脱入瘤腔,实际起作用的只有三枚桥接Pipeline。</h1><h1> 为何不填圈的考虑:我们在右侧股动脉置入了7F 90cm长鞘,里面套叠5F115的Navien,术中经7F长鞘和5F的Navien之间的空隙送SL-10微导管时,十分困难;于是从对侧股动脉置入了5F指引导管,已经把填圈微导管置入瘤腔,但由于第一枚支架掉入瘤腔也可以起诱发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就未再填圈。<br></h1> <h3>谢晓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脑血管病亚专业医疗组长,神经介入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神经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委员,神经介入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神经介入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