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张国钟</h3><div>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div><div>教育硕士、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div><div>山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div><div>张老师就深度阅读和理解,从四个方面讲开来。</div> <h3>张老师说,语文其实应该是少而慢的,少了慢了就不会差费。我感觉有道理,张老师也不反对多快,他说要在少慢和多快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好。我看这是张老师的滑头了。呵呵(^_^)。</h3> <h3>关于深度阅读的方法,张老师讲了五条。</h3><div>1 一个根本:读懂与内化。克服读写障碍。</div><div>2 两种目的。阅读的目的无非两种,消费性阅读,投资性阅读。大众的阅读往往是消费性的,愉悦了了事。投资性阅读是对阅读的书目有所选择,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有所期望,要有提升。投资性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div><div>3 三个层次。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核心层一定是指向投资性阅读的。</div><div>4 五个纬度。精度 硬度 纯度 长度 广度。精度是要读深读透。硬度是有一定难度。纯度呢,是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就读什么类型的文。</div><div>5 五个境界。你带作者一起起舞,与别人的灵魂一起舞蹈,模仿别人的灵魂舞蹈,随着别人的灵魂舞蹈,看着别人的灵魂舞蹈。这五个境界听着有点绕,我的理解是,开始你是读者,你看,看着看着,你就开始想,想着想着,你又开始有看法。此解不知对错?</div> <h3>张老师认为:读好一本书,强过水过地皮不湿的读很多书。提倡小和尚念经式读书。说没读熟的读时需要意识。读熟时已经在心里了,不需要意识,潜意识的动口就是了。也就是说小和尚念经只需动口,已化入内心,成为本能。</h3> <h3>对于经典文本,张老师说如此使用:超前阅读,滞后仿写。授之以渔,工匠精神。胸有成竹,心有范本。</h3><h3>教材无非是个例子。</h3><h3>小学教师最少要通读初中语文教材。</h3><h3>关于写作,张老师说,重复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写作不外乎主题,结构,细节。</h3><h3>观察能力就是写作能力。</h3><h3>用好课文这个例子,1人物语言表现的四种方式,《剥豆》《故乡》《祝福》。2心理描写的五种方式。3整体事物分开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百草园,先整体后局部,先静物后动物,再特写一角,先动物再静物。4核心事物边缘写。5文章结构,顺叙,倒叙,插叙。一首歌,一句话贯穿全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h3><h3><br></h3><h3>前面听了诸城老师讲习作教学,感觉细,碎,缺少整体感,不大气。张老师的报告给人以有一种高屋建瓴之感,和薛法根老师所讲一样,不去掰开了揉碎了去讲,老师只需要把相关的一类文章整合后让学生去读,去发现共性的东西,在比较阅读中自己悟得作文之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