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家埠的风景里

小桥流水

<h1>2018年5月11日,我陪同淑菊、老张、国瑛再赴朱家埠,我和淑菊告诉他俩,那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地方就是朱家埠啦。</h1> <h1>朱家埠就是新安江流经铜官峡后南面的一个山坳,朱家溪从山坳流出向北汇入新安江。我和淑菊站在废弃的铁路桥上眺望朱家埠,老张将我和淑菊拉入了风景里。</h1> <h1>老张提议,在这儿合影吧!</h1> <h1>1959年4月9日,敬爱的周总理视察正在建设中的新安江大坝,为新安江水电站题词,并到朱家埠参观了工人俱乐部和科技展览馆。</h1> <h1><font color="#010101">向那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地方走去,一路上我给老张和国瑛介绍,早先这里是水泥预制场,那里是局机关,又和淑菊印证,这里应该是当年工地交通车车站吧?</font></h1> <h1>走着走着就看见五一桥了!这可是朱家埠标志性物事之一哦!淑菊是1956年跟随父亲来到朱家埠的,据她说,五一桥那时就有了,但我知道,这名字却是文革后才有的。不过,我们都觉得这桥原本很大的啊,如今看着,有点小可怜的样子了。虽说小了,但却自然地融入周围的山水,成为风景——小桥流水、绿树青山,还有昊天白云!</h1> <h1>我和淑菊奔到桥上,面对原先的河东住宅区,看到的是浙西电力培训中心!看起来,培训中心很有气派。</h1> <h1>电力培训中心</h1> <h1>脑海中闪现的却是一排排竹篱泥巴墙筑成的简易工棚,奋战在水电站建设工地的干部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属就是住在这样的工棚里,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己安装的大型水力发电站!</h1> <h1>在五一桥上捣鼓手机,有什么景象入了你的法眼?</h1> <h1>桥的那头就是河西,河西是当年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银行邮局新华书店俱乐部大会堂粮站百货商店供销合作社蔬菜店豆腐店饮食店等等都在河西。当然,这些服务行业的家属也都住在河西,另外还有许多单身职工被安顿在河西。淑菊指着前面对我说,你家就在那个位置。我说,对,那是2栋,文革初我家住这儿。之前我家在银行边,15栋,后来还住过29栋,最后住在18栋。原先,河西的工棚还保留着,去年全都拆除了。</h1> <h1>河西夷为平地了。</h1> <h1>可是,曾经的生活地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成为永远的记忆!</h1><h1>你看,五一大会堂,工人俱乐部,朱家溪,河东,还有远处的朱家岭……历历在目啊!</h1> <h1>留下的只有远远的那杉树下的平房,就是早年的太和馆。国瑛问,太和馆是什么?我和淑菊笑了,是啊,没在朱家埠生活,怎么会知道太和馆呢!可是,从朱家埠走出去的人都知道,太和馆是当年朱家埠唯一的饮食店。</h1> <h3><font color="#010101">太和馆正门。</font></h3> <h1>这两棵大树是什么位置?哎呀,一时还想不起来了。</h1> <h1>转悠转悠,想一想……</h1> <h1>再转悠转悠,再想一想…… 想起来了!这是百货公司门前的两棵大树!</h1> <h1>往前再走一点点,就是著名的大上坡了,那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地,如今看着,怎么就仿佛没有坡了呢?</h1> <h1>过了大上坡,便是黄家岭。淑菊向大家招手:快来啊,我家就住这儿!我记得,淑菊家就在黄家岭,我还去她家玩过呢!</h1> <h1>黄家岭的前面不远处应该就是朱家埠小学了。一起往学校遗址走去,我不停地说着当年的顽皮:下坡当赛马,过桥不走桥面却踩架在水沟上的自来水管……淑菊听了插话:你那时可皮了,尽和老师对着干。这话不错,那时自我感觉很好,认为自己在伸张正义呢。不过这样的糗事就不要说了嘛😊。</h1> <h1>国瑛吃惊地听着我的叙述,感慨着彼此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h1> <h1>我兀自前行,淑菊则回身捕捉风景。</h1> <h1>到了,这一片低洼地,这一片开阔地,就是当年朱家埠小学所在。朱家溪在这儿转了个弯,原本自西向东的河道转而自南向北了,这片开阔地便是溪水携带沙石历经岁月积淀而成的吧。远处那座白屋子应该就是学校厕所的位置,而白屋子的后面是溪水,更远处才是青山。学校便在山环水绕之中。</h1> <h1>经过学校就到了郑家口,林爱貞家就住在这儿。朱家溪在此拐了个弯,溪上有座桥,桥的那边是郑家村,都是水电建设者驻地。</h1><h1>你看这就是那座桥了。</h1> <h1>淑菊站在桥上,指着溪水南岸的那片竹林,兴奋地说:我家就在那里!</h1> <h1>我觉得奇怪,不是在黄家岭吗,怎么又跑郑家村来了?嗯,可能是后来搬家了吧,犹如我家,不是也有许多个住处吗?</h1> <h1>桥的上游</h1> <h1>桥的下游</h1> <h1>这儿的溪水好可爱,我们忍不住就来到溪边,正戏水呢,一不小心又被老张抓进了风景里。</h1> <h1>郑家村的里面是林场。通往林场的路边,高大笔直的水杉排列整齐高耸入云,赶紧秀一秀吧!</h1> <h1>很惬意哦!</h1> <h1>听说林场里面的兵团展览馆不开放,就往回走吧。老张说,好像全是下坡。是啊,顺水而下,自然下坡啦。不一会儿就回到了电力培训中心大门口。这是原先的河东,设法进去转转,找个地方开饭吧。</h1><h1>草地上居然有石桌石凳,拿出各自带来的宝贝,准备用餐。很丰富,大家看看吧:</h1> <h1>准备开饭了,还要秀一秀。</h1><h1>我想,这个位置距离原先的五一大会堂、小桥不远,恐怕是春田家吧。</h1> <h1>用完餐,老张拿出一张歌纸,是他自己写词自己谱曲的,真是了不起哦!</h1> <h1>老张热心地唱给我听。</h1> <h1>校园景色不错,走走吧。老张发现了这处藤蔓走廊,和藤蔓来一个亲密接触吧。</h1> <h1>不过瘾,再来一次!</h1> <h1>和国瑛很正式的合影。</h1> <h1>本次出行唯一的男士、摄影师老张,终于亮相:怎么样,很帅哥吧?</h1> <h1>南面是一幢教学大楼,上到二楼,低头看到了这树盆景,松针很有韵味。</h1><h1>四面看看,我想,谢玲或者戴昆玲家好像就在这儿。</h1> <h1>通往朱家埠口子的路边,居然有这一树的白花!淑菊说,这是果儿蔷薇!</h1> <h1>原来它是攀附着大树形成的!</h1> <h1>再见了,朱家埠的蓝天白云蓊郁的树木!</h1> <h1>留下你们,永远的见证岁月流淌,人事沧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