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2018:在上党梆子的故乡 ——长治、晋城印象

<h1>  </h1><h1><font color="#167efb"> 长治和晋城位于山西东南部,处在太行、太岳山脉连接处的上党盆地上,历史上称上党郡和潞安府,郡治和府衙都在长治。晋城本是长治的辖县,煤铁资源丰富:无烟煤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占山西二分之一……这种巨无霸式的资源优势,使“凤城”(晋城别名)“终非池中物也”……八十年代,这只凤凰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地级市……</font></h1><h1><br></h1><h1><br></h1> <h3><font color="#010101">上党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一战,要算是两千年前的长平之战了:获胜的秦将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降卒。</font></h3> <h1>  <font color="#ff8a00">赵人(现在的晋人)怨恨白起,专门创设了一种叫“白起肉”的菜品,以表达对滥杀无辜者的愤恨……</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而距今最近也最富戏剧性的一次,是在1945年9月,国共两党的党首在重庆握手言欢,而对峙在这里的两党军队却大动干戈,最终是刘邓大军大胜,全歼国民党军3.5万人,给晋省土皇帝阎锡山一个下马威,……这就是现代史上著名的上党战役!</font></h1> <h1> <font color="#39b54a">上党地区,尤其是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高都遗址等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是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神话的发源地,它还是古代最早也最著名的冶炼之都:考古发现,还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有较为发达的冶炼技术了!冶练工艺,别具一格,闻名遐迩的阳阿古剑,就出产在现今的阳阿古镇上……虽然景点众多,但分布较分散,且大都在外县和远郊,我只游了长治和晋城市区的几个景点。</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长治市区的上党门,始建于隋,是隋上党郡的府衙。“党”指处所,“上党”按今天的话,是说上党这里是“高大上”的地方。上党门巍峨雄伟,地势高,海拔1500多米,有1500年的历史了,说它高大上,着实不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山西公园也不错……</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晋城的景点较长治多!我先去了赵树理公园,满怀崇敬地在赵氏纪念馆前伫立。从事了大半辈子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我当然懂得赵氏在文学史上的份量。赵氏纪念馆前刻石上,刻着“文魂”两个镂金的大字——为农民写作,为农民呼号——这个文坛之魂的称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尽管我对他“遵命文学”的主张还难以认同……</font></h1> <h1> <font color="#b04fbb">我还游了泽州公园(晋城也称“泽州”)、凤凰岭森林公园和玉龙潭公园。游玉龙潭公园时还是在雨中,衬衫被中雨打湿,所幸并未感冒……</font></h1> <h1> <font color="#39b54a">晋城真正好玩的是司徒小镇!这是一个集风情体验、休闲娱乐、美食品尝、演艺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园中景观,美不胜收!</font></h1> <h1>  <font color="#39b54a">最值得一提的是小镇的“打铁花”表演:民间匠人将小熔炉中的铁,熔化成几千度的铁汁,然后再奋力抛起,击向天空,形成朵朵铁花,如天女散花,绚丽夺目,美不胜收……但我去的不巧,这样的表演要6小时后进行,按我的行程,是无法“等待戈多”的,只好从百度上搜几张图片,“望梅止渴”……</font></h1> <h1> <font color="#b04fbb">最后,我想说说在山西,最重要最有影响,也最独特的戏曲品种——发祥在长治和晋城的上党梆子!它虽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但和晋省其它三个梆子,乃至整个“梆子”戏不同,是撷取了昆曲、皮簧等其它四种声腔的精华,并熔于一炉的梆子产品……可能是杂交优势的原因,这种梆子戏在上党,在山西,一直很流行。爱好者有老一辈人,也有年轻一代,甚至还有儿童。我就拍到一位女童演唱梆子,虽稚气十足,但招式规范,声情并茂……还有一位老者,看不出是票友还是退下来的专业人士,演唱颇见功力。他唱的是一段悲情的段子,哀怨凄切,如泣如诉。在北方话中,山西话是不大好懂的地方乡音,再转为唱,我就更听不懂了!只听清“白起”二字,才约略知道,老者唱的是长平之战,表达的是晋人对白起坑杀赵人的哀怨与愤懑……</font></h1> <h1> <font color="#ff8a00">站在上党这块产生了上党梆子,也产生了古代史和现代史无数经典战役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我思绪遨游,浮想联翩:战争是人类的灾难,“一将功成万骨枯”。对白起而言,“名将”的美誉,能敌过成千上万赵人,和他们的后代的唾骂吗?两千年后,那司徒小镇美食街上“白起肉”的招牌(幌子),不是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回答了吗?</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