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家风和家训

砾行

<h3>  家风和家训,最早听见这句话是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听到,之前也听过这两个词,只是感觉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或者是并没有在意这两个字的涵义。在我开始做企业的时候开始,我身边多了很多成功的生意前辈,有些家世的也大有其人。和朋友聊天,聊到企业的管理,他经常会引用一些字句,前缀是"我们家家训……"如何如何。朋友家世代经商,到他这一代也是成功商人的一代,他的家训里更多的是对生意的经营,以及对待"伙计"的态度,如"用人以长""以德服人"等。朋友的家训经过几代人的完善,据说是有几十页的册子。</h3><h3> 我的家族,世代贫民,是标准的无官无富贫民阶层。贫民家庭的身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给家族带来过巨大利益的,就是曾经讲究"成分"和"出身"的年代。这样的家族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巨大的基数,毕竟官二代和富二代属于少数的族群。家训这种成文的家风的延续,很多是存在于那些知识阶层的家庭,或者是有过知识阶层的家庭。但是家风在每一个家庭都是存在的,而且,家风的传承也都伴随着家族的延续。所以,家风来自于家庭长辈的传承,尽管没有成文的或者成册的家训,家风也存在于每个家庭。</h3><h3> 勤俭节约,是很多长辈叮嘱晚辈的话,也是通过长辈以身作则的影响来影响晚辈的行为。母亲常说"挣着没有省着准",就是说创造财富艰难,需要付出加倍的勤奋才能获得,同时在支配财富的时候还要学会盘算,盘算不好的家庭即使拥有一座金山也一样会被败光。还有待人诚恳,只有诚恳的对待身边的人才会得到身边的人诚恳的对待,很多人谈到"家训"都会提到这一句。"吃亏在于不老实"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这样说,也一直是这样做,也同时这样要求儿女们。这就应了那样一句话,即"吃亏是福"和中国自古相传的"舍"与"得"的哲学理念。舍与得是并存的,父亲常常在家里说"没有舍哪有得"。母亲也常常教育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吃苦,只有吃够了苦才会有甜给自己吃。</h3><h3> 公认的民族英雄岳飞家训是"精忠报国",岳母把这四个字刺刻在儿子的后背上,使岳飞一生以此为人生的准则,尽管风波亭罹难,却也是流芳百世。所以,家训未必成册,但往往代表着家族长辈对后辈的期望。家风就流转在家庭对晚辈的期望的目标中,这目标是家庭长辈期望的儿女成长的人生的期望。什么样的家训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风。</h3><h3> 我所理解的家训,就是家庭的长辈对晚辈行为准则的具体指导,围绕这些行为指导形成的家庭就是所谓的"家风"。</h3><h3> 前面讲到的我的家风,岳飞精忠报国的家训,都具有很大的正能量的意义,尽管,从格局上区分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家风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它的多样性的存在,家风也必然会有一些不好的家风。比如,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要求孩子"不能吃亏",遇上吃亏的事情就要"找"回来,找回眼前的利益。这样的家训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必然是睚玼必报的性格,形成的家风必然是互不相让,完全没有包容的加分。这样的家风就不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必然有饱含正能量的家训养成,好家训一定是给家庭带来正能量的家风。</h3><h3> 好的家风必须有好的家训,无论格局大小,家训一定是要有正能量在里面。</h3><h3>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家训"和家风,以及家训对家风的影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