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语文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个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h3><h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h3><div>高中的学生核心素养</div> <h3>三篇语文教育前沿的文章,建议老师们读一读。</h3> <h3>现在加大了语言表达的训练,要达到阅读与写作的均衡。</h3> <h3>每一次写作训练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有方法可依据。</h3> <h3>从三年级开始都有专门的习作单元</h3> <h3>写作要有体系有步骤</h3> <h3>每一个课后题都是在指向表达。</h3> <h3>从例文中形成方法体系。</h3> <h3>批注指向写清楚的具体方法。</h3> <h3>写作之前有支架</h3> <h3>精读课文的价值是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是归纳学习到的办法,片段写作是初步尝试。习作例文是帮助我们帮助学生感知具体的写作的方法。</h3> <h3>老师要会利用资源,建构方法</h3> <h3>重庆赛区的表达课整体水平提高很多。</h3> <h3>老师要有文体意思和文本特点,两者不可缺失。文体意识是概念是教师心中的理念,没有必要直白的灌输给学生。</h3> <h3>教育研究要有从理论到实践有机过度的能力。</h3> <h3>为什么写是我们写作的必备点,是需要研究的。动机需要在开课之处被激发出来。写作课一定要和孩子融入一体。</h3> <h3>童话里的人物像人一样,但是他还是他。这是从学理出发,从童话故事“似人,是物”文学理论引发来的。</h3> <h3>从经验出发的设计。《我敢做了》,从题目开始目标就精准了。从生活经验出发:我们的面对一件事,做还是不做有怎样的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引导孩子认识自己。</h3> <h3>目标聚焦——创建《班级名人录》。有趣的题目,鲜活的镜头,灵活的方法。这是结合学理和经验的结合。</h3> <h3>从三个课例看出,源自不同的思路,根据不同的学段,设计具体的课操作的教学方法。</h3> <h3>习作课需要精准的知识。《吴勇.写作的精准知识》会给大家很多的思考。</h3> <h3>作者以本人的经历,搭支架建方法。</h3> <h3>取舍、详略、细节是六年级的孩子要建构的自己的写作思路的方向。让学生构思并修改自己的构思,先想清楚再写。</h3><h3>从头到尾在一个语境里一以贯之。</h3><h3>引入读者来丰富修改。</h3> <h3>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还是你我关系呢?</h3><div>我们要让孩子像儿童一样思考而不是像学生一样学习。</div><div><br></div><div>陈老师的课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引发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有写作教学,我们要有怎样的写作教学。</div> <h3>做到第三步已经算是优秀的课了。做到第四步我们的课高级了。第五步,由教到建构,课就更高级了。</h3> <h3>方向和方法缺一不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