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老山界

姜植荣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ed2308">  </font> </h3><h3></h3><h3></h3><h3> <font color="#167efb"> 人生总要经历些刻骨铭心的东西,而老山界正是我们这一届学员一生中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font></h3><h3> </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font color="#b04fbb">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font color="#b04fbb"> 怀念梦之初</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h3><h3>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一所培养指挥军官的摇篮,注重政治素质,强化军事基础……军官的成长从这里起步,英雄的足迹在这里延伸……”,每当唱起激情豪迈的母校校歌,都会使我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h3><h3> </h3><h3> 转眼间,我们毕业已20年了,母校也随着军改,已更为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在军队院校阔步向前的征程里,每当提起在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使我们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我们为实现理想,努力拼搏,献身国防的青春岁月。</h3><h3> 是母校为我们铸魂!</h3><h3> 是母校给我们淬火!</h3><h3> 是母校助我们圆梦!</h3><h3> 90年代的我们,情牵国防,向往军营,立志在部队建功立业,年轻的我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军营,自觉接受摔打和磨练,“士兵帽”换成“军官帽”、“解放鞋”变成“三节头”、“细拐拐”换成“红肩装”,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全部梦想与追求,从此,追梦路上,青春在军营里绽放、梦想在大学校里实现、热血在使命中奔腾。</h3><h3> </h3><h3> 军校实行全程淘汰式,刚入校门,还不能说就是一名正式的学员了,三个月的定向起步,入校时的强化训练,严格的筛查筛选,至今还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为筑梦心中的国防绿,没有谁甘愿掉队,三个月后,我们108名部队生得以留在了桂林,开始了快节奏的求学生涯,“108”——这个吉利的数字伴着我们直到毕业,成了我们那个时代“好汉”的代名词。</h3><h3> </h3><h3> 母校五湖九山,环境优美,素有“军中小桂林”之称,每每提及母校,我们无不引以为荣!</h3><h3> ∵</h3> <h3>  毕业20年后,我们有的继续奉献军营、有的开始搏击商海、有的已经转业地方,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们开始变得特别怀念母校,感悟人生20年生活历程,开始回头搜寻有关对母校的所有记忆,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立志军营、建功军旅、走摸爬之路,唱奉献之歌,那些关于我们曾经的青春誓言,随着时间的沉淀,让我们变得即使相隔千里,也会心心相映,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问侯,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对军旅的怀念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强烈起来。</h3><h3> </h3><h3> 大拉练、强行军、搏风雨、老山界、大营救、……一连串野营拉练的历历往事无时不在我们的眼前浮现。</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翻越老山界</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作为98届毕业学员,为响应学院“重走长征路,做红军传人”的号召,参加了历时20天、行程500公里的千里野营大拉练,对于每个人来说,即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考验,今天重温往事,并非弦耀,而是激励我们继续走好人生余下的“长征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翻越老山界成为我们学院历届毕业学员的必修课,或许,我们这一届对于往届学员,有着更深刻的回忆,这就是我写下此文并以《风雨老山界》为题的最主要目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说起大拉练,不得不说老山界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山界地处桂北兴安县境内,以高山、林密、坡陡被称之为“神仙山”,因为当年红军长征曾翻越此山,加上几许悲壮的“湘江战役”,更显示出它几份神秘的色彩。</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特别是我们这一届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形,去路被淹、绕道登山,改道涉水一个长达300米长的涵洞,正是这个涵洞,让我们第一次经历了人生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正是有了这次考验,我们看待生死变得十分淡定,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年的水流再大一点、涵洞再长一点、挡板再弱一些,当我们“牺牲”在了老山界的涵洞后,今天的回忆录恐怕只能由后人来写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老山界在我们这一届毕业学员中留下无法抹去的记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 <h3>  翻越老山界的前夜,我们在兴安县华江镇露营。五月的桂北,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大雨倾盆,经历了一天的行军,夜幕被拉了下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搭起了帐篷,说是帐篷,其实就是两块雨布临时搭成一个屋顶型的小屋,在里头垫上一个人的被子,另一个人的被子作盖被,两个人挨着钻进去睡觉,不敢有大一点的翻身动作,忙活了半天,刚睡下一会,只见山风吹过,下起雨来了,风,掀翻了我们的帐蓬,也击碎了我们的美梦!我们的帐篷开始露雨,垫被已被弄湿,被冻醒后再也无法入睡了,只有静静地等待天亮,第二天一清早就接到了向老山界开进的命令,此时雨虽暂时停歇,但山洪已经开始暴发,一条条原本干涸的河床一下子变成了湍急的河流,飞瀑随处可见、淙淙作响,乌云黑压压地笼罩在老山界的上空。</h3><h3>  </h3><h3> 激流淹没了去路,我们只好改道而行,整个拉练队伍后撤近2公里改道从一条钢丝桥上通过,该桥已长久没有启用,铺着木板的桥面上长满了青苔,每组只能安排小股人小心翼翼地通过,为了尽快找到原路,过桥后只有一条涵洞可走,大家来不及考虑,依次进入涵洞,刚开始行走时,涵洞里的水还不多,还有两名学员在里头嬉水,可是越往洞里走,光线越来越暗,心情不由得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水慢慢地漫过了我们的膝盖、腹部、胸部、下颌……</h3><h3> </h3> 为了避开头顶随时可能碰壁的石头,大家开始举起手电筒在涵洞里蹒跚而行,原来的说话声已经没有了,随着后面人的不断跟进,水流仍在不停地上涨,以至于不用低头,张开嘴就能喝得到水,整个身体几乎完全浸在水中了,空气中的氧似乎在急剧减少,“快、快,快些到达尽头呀”,我开始渴望老天爷的眷顾起来,一边趟水,脑海中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个并不长的涵洞我们竟足足走了两个小时。<div>  还是老天爷被我们的坚强感动了,远处传来一丝清晰的光亮,像一束生命的亮光,立刻消除了我们恐惧,大家小心翼翼的向着洞口挪动,我们终于到达了出口,就在将要走出洞口时,我发现:外面的山洪正一个劲地往洞里涌,洞口被几块随时可能被冲走的木板挡着,急流在洞口前拐了一个弯,除一部分灌进涵洞外,其余水流漫过路面,飞奔直下,如此凶猛,伸长脖子向山谷望去,不禁令人心惊肉跳。 </div><div> 到达洞口,我口含手电筒使出全身的力气从洞口爬出,发现这个被浸泡长久的手电筒已经被咬扁了,这个再也无法拧开的电筒自然成了我军旅中最珍贵的纪念品。</div> <h3><font color="#010101"> 搜寻老山界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之余,我开始寻找历史中的老山界:那是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边境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同志写下著名的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这个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在兴安、全州进行了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湘江战役,激战七天七夜,损失近4万将士。渡过湘江后,突然得到情报,国民党军已经在通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第五道封锁线,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等人据理力争,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向敌人防御薄弱的山区前进,翻越老山界成为唯一选择。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开始查找有关老山界的相关内容,只有陆定一的那篇著名的《老山界》和一篇新华社记者采写老山界的短稿,除此之外就是今日老山界景区的雄伟照片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毕业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老山界。紧张的军旅,把所有的日子填的严严实实,如今,转业地方,有限的公休也没来得及挤出一点时间再去老山界看看,每次回老家经过兴安,我都要在兴安县高速服务区停留片刻,习惯于向着老山界的方向不停张望,远方的群山依旧,宽阔的马路代替了当年的“之”字形路,来不及思量太久,我又开始风尘仆仆地赶往回家的路,虽然如此,横在心底的老山界一刻也没有被遗忘,反而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有时我也喜欢同好友们聊聊记忆中的老山界,无论我怎么介绍,都让他们打不起精神,没有同样军旅的历练,他们也只是一笑而过。</h3> <h3>   <b><font color="#b04fbb">协力救教员</font></b></h3><h3> </h3><h3> 爬出洞口后,我们来不及半点时间的喘息,继续向着老山界山顶进发,沿途是前面队伍留下的标语:“坚持,前面还有500米”,走过了一程又一程,拐过了一弯又一弯,也不知走了多少个500米,仍然不见山顶,发现自己原来还在半山腰,老山界的半山腰有一段非常艰险的路叫“百步陡”,右边是陡峭的悬崖峭壁,左边是个大峡谷。跟随我们拉练并负责拍摄任务的陆教员拿着相机正在拍照,突然被石块绊了一跤连人带机掉下了峡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我队学员王强奋不顾身地绑好背包带沿着崖壁滑了下去,在大家的协助下硬是将陆教员从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陆教员被救后,王强再一次滑下谷底寻找相机,在与激流搏斗1小时后,终于把相机打捞了上来。可是由于水流太急,王强右脚穿的鞋子连同背包上的备用鞋都被洪水冲走了,别看他1.68米的个头,穿的鞋却是44码,我们的鞋都不适合他穿,入伍后他穿的鞋都是部队特做的,没办法,王强只好左脚穿着鞋子,右脚打着赤脚继续翻山,他以顽强的意志,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走在泥石路上,等停下来休息时,我们发现他的脚板早已血肉模糊。 </h3><h3> </h3><h3>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爬上了老山界山顶,尽管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身上的装具经过雨水的浸泡,变得更加沉重,寒风笼罩着山峦,雨点又一次扑打过来,但我们还是刨开树叶生火做饭,星星火苗在老山界闪烁,我们吃上了美美的晚餐,雄壮的军歌由山巅传向远方。</h3><h3> 回到学院后,我们为王强请功,在学院的总结表彰大会上,王强接过院领导手中闪闪的军功章,掌声在大礼堂里久久回荡。</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b04fbb"><b>深情忆战友</b></font><font color="#010101"></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转眼间,毕业后,每当想起翻越老山界时的情景,都使我陷入美好的回忆之中。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翻越老山界和历历往事又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又一次振着精神,撒下烦恼。当年的王强听说已转业进了公安缉毒队伍,成了一名缉毒尖兵。听说他冒着生命危险捞起来的相机至今还完好的保存在学院的史馆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多年后,同学们工作在不同战线,虽然平常不曾联系,但到了一起,总有着聊不完的话题,这些年,我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学犯了错误或受到处分,已有人走上了师、团职领导岗位,无论职务高低,官衔大小,到了一起,倍感亲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h3><h3> 在千里野营拉练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受限,那时数码技术还不够发达,能留下一张照片已经很不容易了,整个大拉练我仅留有一张照片,为了让照片保存得更久一些,我将照片过塑后放在书房的显眼位置,它的出现,经常激起我心中的老山界,它就像一座方向标,时时激励着我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h3><h3> 直到今天,总有很多人不解,大拉练,为什么要行那么远的路,部队不是早就实现了机械化了吗?未来的作战对于体能还有那么高的要求吗?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用双脚读懂了大拉练的全部内涵:</h3><h3><br></h3><h3> 大拉练,铸就了我们不改初衷,藐视困难的坚定信念。</h3><h3> 大拉练,培养了我们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的军人品格。</h3><h3> 大拉练,浓缩了我们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的战友深情。</h3><h3> 大拉练,造就了我们直面生死,勇于牺牲的战斗品格。</h3><h3> 大拉练,历练了我们勤奋好学,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h3><h3><br></h3> <h3>    <font color="#b04fbb"><b>将军赠挚言</b></font></h3><h3><br></h3><h3> 千里野营拉练,并非只是一味的行军,十多个战术课题,设置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其目的是锻炼学员走、打、吃、住、藏、管、联的本领,为将来胜任第一任职。拉练期间,学员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断提高其战术素养和组织指挥的能力。演练中,有时根据作业想定,大家为了主要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炮阵地的选择、观察所的设置等问题争的面红耳赤,但过后大家又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h3><h3> </h3><h3> 在一次演练小结时,院长陈义春少将来到演练场,将军曾说过的一段话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我们的人生总要经历点什么,今天借这个机会,我送给大家三个字,第一个字是“拼”,就是我们要拼搏,只有拼搏了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第二个字是“创”,我们一定要突破前人,在他们的基础上去创新,学到更多的本领和技能;第三个字是“熬”,大家是不是发现,只有熬过的汤最好喝,也最有营养,因为它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痛苦沸腾和激情翻滚。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要经历一些让我们刻苦铭心的东西,这样,到了晚年,我们才好写回忆录呀!将军的话今天回忆起来,还尤如耳边回响,它刻在我们的内心,存在我们的脑海,成为鞭策我们实现理想,完成人生重要转折的良药,打牢了我们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20年来,我们牢记着老首长的挚言,积极投身军队建设,不辱使命,克服了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h3><h3> </h3><h3><br></h3> <h3>   <font color="#b04fbb"><b>感悟军旅情</b></font></h3><h3></h3><h3> </h3><h3> 20年,弹指一挥间,然而,细数人生,又能有多少个20年?感谢在我们生命的历程里,有过当兵的历史,成为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失去了很多,然而,我们又得到了许多,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战斗品格、良好的生活作风……是无法用金钱买得到的。前年在北海参加军转干部培训,北海市人社局长为我们介绍“如何实现一名军队干部向地方干部的转变”时,这名老军转说过的一段话仍在我耳边回响:“我们连打仗的事情都能做好,还有什么事情难得倒我们?”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保持军人的良好品格,到哪里,都可以实现我们的华丽转身。</h3><h3> </h3> <h3>   再踏新征程</h3><h3><br></h3><h3> 在兴安县县城不远处,有一座纪念塔,为纪念红军突破湘江而建,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宣誓,向红军烈士敬献了花圈,表明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转眼20个春秋过去了,如今,同学们发来的照片静静的摆在我的电脑桌面,我耳边似乎又在响起那震天的口号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虽然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脱下军装,告别军营,但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战人生的第二战场,在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军永葆军人本色,再立新功。</h3><h3>  </h3><h3> 虽然我们成了社会的普通一员,但我们时刻都在关注着军队的成长与进步,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在迈向世界一流的军队征程里阔步前行。</h3> <h3>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在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里,我们是小小的一个浪花,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强盛、军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h3><h3> </h3><h3> 相逢是一首歌,歌中有你和我。</h3><h3> </h3><h3> 20年了,你是否改变了原先的模样?</h3><h3> 20年了,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时常想起你?</h3><h3> 20年了,我们好想在一起再聊聊过去的往事,重新整理行装,去面对又一个崭新的人生!</h3><h3> </h3><h3> 2018年8月,桂林,不见不散!!!</h3><h3></h3><h3> </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感谢为本文提供精美照片的刘广南、陈幸祥、谢文斌、刘玉华、罗瑾灵、梁怀敏等同学)</font></h3><h3> </h3><h3><br></h3><h3> 2018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