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段保小往事</h3><h3> ——兼答肖喜生同学</h3><h3> 西安市第一保育小学,是我的母校,在她80华诞之际,再次见到同学肖喜生。距1998年首次全班聚会,二十年过去了,肖同学又提及沉淀在记忆深处的一段往事:她记得曾被我和陈维维强拉着登上保小联欢会舞台,表演舞蹈。只是时间太久远了,脑海里只剩淡淡一点痕迹,她迷惑的是,不记得跳了什么舞蹈,“是抬轿子吗?”也不记得除了我、维维和她,还有一个表演者“是隋亚丽还是王妞达?”</h3><h3> “田莎莎,这件事你还有印象吗?”</h3><h3> 我当然有印象啦,因为那次演出我是策划者之一。但那毕竟是50多年前的事了,我也只有一些记忆碎片,经她提起,渐渐连缀起来,有了个大概轮廓,尽管还有很多细节已无从追寻,但足以消除肖同学的困惑了。</h3><h3> 我不太确定是哪年,哪个联欢会,大致推断,最有可能是在三年级,也许是国庆十周年晚会。大概因我们班没有节目参加,班主任桑老师不想缺席,动员同学们出谋划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冲动和勇气,我冒出一个大胆想法,觉得有一个节目挺现成挺喜庆的,挺适合在这样的节日演出。我告诉了好朋友陈维维,维维听了拍手赞成,立即拉着我把节目创意告诉老师。没想到的是,我们的想法不但老师同意了,而且报到学校也通过了!也许,老师们都感到这个节目新奇有趣,才允许我们登台演出。</h3><h3> 这个节目应该算是新疆小歌舞,曲目就是那首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民歌经王洛宾采集改编,成为一首广为传唱的表现维族青年男女互相倾慕的欢快歌曲。但是我小时候,曾看到过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演绎过另一种版本。我父亲当年曾随西北野战军和平解放新疆,在新疆,他也曾采集过许多新疆音乐素材,他们的版本十分新奇有趣,生动表现了维吾尔人诙谐幽默、活泼风趣的民族性格。说了半天,到底是怎样一个版本?其实最有创意的亮点是:当一群维族小伙载歌载舞赞美一位维族姑娘时,谁也不会想到,那漂亮的盖头下面罩着一位成心戏弄小伙子的老大爷!节目最后,揭开盖头,老大爷捋着胡子坏笑,小伙子们发现被骗,失望沮丧直跺脚,观众原本以为盖头下是漂亮姑娘,却被这个出乎意料的恶作剧效果逗得开心大笑!</h3><h3>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呈现这个有创意又逗趣的小节目呢?可能找过咱班男生,没人愿意出演。那好吧,我们自己来,自编自导自演。可最少需要五个人才行,一个老大爷,四个小伙子,可我们连五个人也凑不到。我和维维盯着班里的高个女生,仗义的亚丽答应了,爽直的喜生答应了,还差一个,再没人肯来了。想必一定是因为节目里全是男角色,需要女扮男装,爱美的小女生谁愿意演这个呀?只有我们四个人了。分配角色吧,维维她们仨,演维族小伙儿,我来扮那个老大爷。我是双重反串啊,先女扮男妆,再男扮女妆。化妆、演出服都是我们自己搞定的,。我妈妈刚好给我缝制了一身蓝底碎花的套裙,那年月妈妈们都希望一件衣服能让孩子多穿几年,所以可着布料做,能大则大。上衣做成束腰的长袖衫,裙子长的都到了脚踝,这倒歪打正着,正符合我这个角色需要。我还找出妈妈一条漂亮的乔其沙方头巾,正好做盖头,家里还有一顶维族小花帽,是爸妈从新疆调回内地时,维族老乡送的,我还有一双绿色中腰雨靴,都派上用场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脸上画上两撇八字胡!维维她们仨的装束我不记得了,但肯定是自备的,头上的小花帽也许是纸做的。</h3><h3> 就这样,四个没有任何舞蹈功底和表演基础的女孩子,扮成男子,在没有乐队,没有音效的情况下,自己干唱着,跳上舞台。因为我在台中央,她们是三缺一,谈不上队形了,动作呢,就是踏着节奏模仿新疆舞比划比划。总之,她们仨围着我唱着:……你的脸儿红又圆啊,好像那苹果到秋天……共有三段歌词呢,好在不长,很快我的盖头不知被谁扯掉,在我捋着胡子跑下台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笑。我们简陋、粗糙、笨拙、搞笑的表演成功了,最后这个“包袱”还真抖响了!</h3><h3> 正当我们兴奋地在后台嬉笑庆贺时,一个冷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半个多世纪了,这个声音我至今都清晰记得。那是一个高年级女生,她的样貌早已模糊不清,只记得她不屑地冲我们嚷了一句:“切!你们演的什么呀!小小年纪,就演这个,羞不羞!”我们那时虽只有十岁左右,但也有些敏感了,懵懵懂懂体味出这句不友好的话里所表达的意思了:我们的节目不合时宜,在满台颂歌式的节目中,我们却表现男女之情。我们立刻蔫了,面面相觑,低头耷脑地跑掉了。</h3><h3> 这段往事,我们班上不知有没有同学记得?一定没人记得了,因为当事人肖喜生都没多少印象了。维维和亚丽可曾还有记忆?为我做个补正吧。</h3><h3> 追忆这段往事,让我有了许多感触。通过一个小小文艺节目,反映了咱保小老师们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包容学生的幼稚和懵懂,呵护学生的热情和勇敢,鼓励学生的兴趣和创作,培育学生心智健全,全面发展。有这样的母校和老师们,我们才拥有了充满童趣和友爱的快乐童年,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写下这篇文字,为的是感谢母校和老师们,为的是向永远的一保小致敬!向关爱我们的所有老师教工致敬!</h3><h3> 六四级乙班 田莎莎 陈维维撰文</h3><h3> 2018年5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