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镇远古镇。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著名古镇,中国十大名镇之一。据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高祖时才起用“镇远”这个名称,意在凭此威镇远方。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面环山,雄奇险峻,风光无限,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是滇、黔、楚水陸交通要塞,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南下广州,曾三次途径镇远。他在《镇远道中》诗里这样描绘道:“两峡溪溪水恶,一往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己落”。足見镇远山川之雄奇和险峻,战略用地之重要。</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舞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为旧卫城,形状颇似太极图。</span></p> <h3> 祝圣古桥。原名“溪桥” ,后因为康熙皇帝祝寿改为“祝圣桥”。此桥连接阳河,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也是湘黔公路的必经之道。据考证有600多年历史,仅修桥年代长达250年之久。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全为青石板建造而成,桥墩为明代,桥身为清代所建。关于古桥有很多传说和故事……</h3> <h3><font color="#010101"> 祝圣桥上魁星楼。祝圣桥中央的亭子叫魁星楼,据说原亭中有对联三副,其中有一副内容:“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骄路,缅人骑象地桥来”。道出祝圣桥的作用。</font></h3> <h3>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古镇城东,始建于明清,佛教建筑,蔚为壮观。建筑群靠山临江,依崖旁洞,贴壁临空,错落有致,青瓦红墙,气势恢宏。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又有恬静深幽的寺院禅台,集儒、佛、道于一体。融合了中西文化,传存了苗族侗族民风民俗风格的精华。</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镇街景。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江上渔火,诗意盎然。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樑画栋。把江南庭院和山地建筑的风格完美结合,使镇远古镇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就是古镇民居建筑中的奇绝之处。</font></h3> <h3>街头雕塑。</h3> <h3> 古镇一绝。来镇远必看的一大特色“旁门左道”与“歪门邪道”,在逛街中你会发现这里巷中有巷,爬坡上坎,拐弯抹角,深宅大院,旁开院门。凡是开在小巷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和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门正对,而是斜斜的对着街道,即所谓的“邪(斜)”道。据当地的居住者说“歪”与“斜”是按照风水的要求设计建造的,有“以南为尊”的说法,是富贵之相,财不露白之说。正是:穿游在大街小巷,心旷神怡,浮想篇篇,耐人寻味……</h3> <h3>古镇夜色。</h3> <p class="ql-block"> 镇远旧城垣。镇远县北屏山顶至今还保留明初建的府城垣古城墙约2公里,城墙高5来,宽2.5米。城墙中段的方形炮台遗址,据专家考证,在险峻的高山上建的城垣和炮台,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后一块一块运上山,工程浩大,今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南国苗疆的塞外长城”。除此之外,旧城中还残留部分城墙和炮台,让人叹为观止。</p> <h3> 镇远博物馆。原为邹姓家族祠堂,后改为镇远博物馆。建筑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建筑造型临街主入口为石牌坊样式,三面围墙为高高的封火墙,石墙灰瓦,装饰古朴,雕刻精致,别具特色。这里是了解镇远古镇的前世今生的好地方,馆内一幅幅图片 ,一件件实物,展示着古镇的生存与发展,民俗与风情,兴衰与强胜,以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值得一看。</h3> <h3> 镇远和平村。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日军战俘收容所。1939年至1944年间收容和关闸日本战俘600余人。国民政府教育和改造了一大批日本战犯,洗心革面,从新做人,参与反战同盟,说明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博大胸怀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等反战人士称关押它们的镇远战俘营为“和平村”,此名沿用至今。来镇远一定要去看看。</h3> <h3> 谢谢欣赏,请提宝贵意见!部分照片由旅友边边、王政芳和姜绍兵提供,在此表示充心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