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远近闻名的明石桥北起大汶口镇西南门,南接宁阳县茶棚(堡头)村,全桥65孔,长约500里,距今已有500年历史。1567年明石桥建成,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桥面由大长石条铺成,条石用扁铁连接固定,非常牢固。传说这里最早为简易木桥,后又改为分段的石板桥,直到明隆庆年间,才建起一座横贯大汶河的整体石板桥。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桥被大水冲毁,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姜桂松“捐资倡修”。乾隆六年,石桥修建完成并立碑以记此事,并改名“姜公桥”。之后,虽经两次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桥”的原貌。石桥的选址极佳,颇显智慧。桥的上游是一片平缓的沙滩河底,桥的下游是一片岩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石桥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往来仅靠舟楫的历史,沟通了南北商贸,也使大汶口成为经济重镇。曾有人赋诗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两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h3> <h3> 在大汶口镇,有我市迄今为止惟一一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山西街村,村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_在城镇化进程中,这里被保存得完好如初,不同年龄的村民都能从它身上找寻到一缕乡愁。说起山西会馆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山西街及大名鼎鼎的晋商。山西街是随着明代古石桥建成后,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居民和店铺、旅店、手工作坊等设施。乾隆二十四年,拥有敏锐眼光的山西商人看好这条发财之道,在石桥沿北街建起了山西会馆。山西会馆建成后,众多商贩、香客、游民聚集于此,会馆御道发展成为集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后来,由于山西商人落户比较多,所以该村得名山西街村。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山西会馆会建在大汶口镇呢?原来在古代,晋商行遍各地,凡晋商多的城市,大多建有山西会馆,供商客休憩、聚会之用。在当时泰安地处交通要道,大汶口镇的明石桥是大汶河上208公里内惟一的路桥,肩负沟通晋商徽商的重任,往来客商不绝,大汶口镇也因而成为一个商业重镇。</h3> <h3> 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为“山西会馆”。 </h3> <h3>《山西街小学》</h3> <h3>《古民居》</h3> <h3>《品》</h3> <h3>《漂亮吧》</h3> <h3>《小清新》</h3> <h3>《婆婆,你在家吗?》</h3> 《我回来了》 <h3>《观》</h3> <h3>《游》</h3> <h3>《碧池清影,两桥相望》</h3> <h3>《苇塘清趣》</h3> <h3>《汶水栖鹊》</h3><h3><br></h3> <h3>《指点未来》</h3> <h3>《鸭乐图》</h3> <h3>《草青青》</h3> <h3>《匆匆那年》</h3> <h3>《看过来》</h3> <h3>《汶河春色》</h3> <h3>《大汶口酒店倩影》</h3> <h3>《修》</h3> <h3>《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