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材可以质疑的,改动的,所以希望听到老师们使用的意见。</h3> <h3><font color="#167efb">观点:读书为要</font></h3> <h3>这些年很多改革,创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的姿态是颠覆性,我对这样的状况不满意。现在的基础教育得了多动症。很多一线教师都要批。但不改也不行,教育上不要,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前任劳动,找到你的问题,找到你要的办法。你的理念再先进,但脱离实际,也会付出更大成本。怎么面对现实,我们躲不开。教育需要一批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没有考试,作业,不竞争,这是无忧无虑的理想状态,但这样的理想靠老师很难做到。竞争越来越残酷,社会的竞争就要辐射到我们教育中来。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所以:</h3> <h3><font color="#010101">接下来冷静思考:</font></h3> <h3>所以我在不同场合说一个问题:</h3> <h3>改革慢慢做,我们小学语文面对各种指示,怎么办?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读书问题,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回到我们主题,新教材怎么用好这个体系。我个人理解新教材,优点就是读书为要。美国说,新教材是专治不读书的。下面我就围绕这个问题谈几个建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语文为什么不叫语文学?</b></h3> <h3>语文是很难的,你很难找到一条高效的办法来提高。语文需要渲染,积累,习得。习得,跟学习不一样,特别是小学,光靠考试,是难以提高语文的素养。</h3> <h3>这些年,各种流派,学生人际交往好像提高了,像课桌也摆得不一样了。到底这样无休止的活动,学生语文素养是否真的提高了。我在大学,发现大学生基本不读书。万变不离其宗:</h3> <h3>如果说语文教学有规律,那就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这远比老师的精讲重要得多。真正从语文课学到的东西极少的,绝大部分靠课外阅读。</h3> <h3>现在讲更具体的问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1.区分不同课型,增强文体教学意识。</font></b></h3> <h3>精读课这个名称取得好。</h3> <h3>第二是文体的区分:</h3> <h3>小学不用说文体,但老师要有文体意识,要强化。高中新课标来了,基本按照主题单元,文体打乱了。老师要有一定区分。现在问题是到了中学强烈感受文体混淆问题。讲诗歌和散文一样。</h3> <h3>《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个童话,童话是带给孩子们想象,哪有批判资本主义?一年级上有《小小的船》,有的老师一开始安排看图片,引入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备课不要去追求一些名词,接下来小小的船是什么?你知道小小的船装着什么?还放音乐,还加故事,看月亮知识,还有讨论。这样的儿童诗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这是很安静的诗,哪怕静十分钟,读一下诗,体会月亮上你一个人,独处什么感觉,暂时忘掉爸爸妈妈,打开心扉,安静的,独处的,调动想象的,安排那个多活动,这种味道就跑掉了。</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怎么做到我们的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b></h3> <h3>读课。要赤手空拳解读,不要带着预设的理念,获取你自己的感觉,有感觉的课才有温度。想想学生可能有什么反应?难点?抛弃程序化的东西,工具性人文性是什么?每一课突出一两点。小学没有那么多主题思想,中心意义,没有那么多。孤独感,无助感,小孩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刺激。越到高年级,文体就集中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2.采用“1加Ⅹ”方法拓展阅读</b></font></h3> <h3>课文就是一个例子,你必须成倍增加阅读量。</h3> <h3><font color="#010101">很多已经在这样做了。读得懂也要让他读,读不懂也要读,没关系。</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3.授之以渔,教阅读的方法。</b></font></h3> <h3>举个例子:时间的词怎么用?如“过了几天”等,就要教读书的方法,备课时严格去研究课后题,转化为方法。又去搞音乐,图片,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形成不了气候。低年级可以做点,越往高越少。</h3> <h3>小学语文缺少阅读方法这种意识,</h3> <h3>三年级就开始要有方法意识,还有人读书太慢,跟小学没教有关。新教材教猜读,快读,浏览。默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跳读猜读,也要教,不求甚解是慢慢慢慢来的,不要一来就求甚解。三年级要教方法,要读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4.如何处理好几种栏目?</b></font></h3> <h3>广州一个学校要办“书香学校”,我给他建议要带动家长阅读,以小学阅读来带动社会阅读。对小孩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第二是伙伴。利用好“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来带动家长阅读。低年级搞家长手册,一个年龄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家长弄好了,孩子教育就成功了。告诉家庭,伙伴,都担负了一半责任。</h3> <h3>快乐读书吧,是小学阶段的读整本的书。这个栏目从二年级引进故事,三年级童话寓言,四年级神话,五年级民间故事,六年级小说,基本是都会引导读一种的书,小学要接触十多种类型的书。建议延伸阅读,一带多。建议目标管理,不要过程管理,读完就奖励,不要太多干扰学生自主化的阅读,要求多了,兴趣起码减少60%。为什么有一部分不喜欢阅读,跟我们过程管理太琐碎有关。先要让他喜欢起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b></font></h3> <h3>纳入计划不等于上课,不要太多干预。没有阅读速度,即使从功利的角度,应付高考也是不行的,读得慢了也是要吃亏的。我一次说高考题15%读不完正常的,他们就炒作,说以后要让15%的人读不完高考题目,但美国选拔考试20%的人读不完题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6.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b></font></h3> <h3>《东野奎吾》78次印刷,惊人啊。我们要引导他们读好书上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7.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b></font></h3> <h3>不要添加成年人的很多理解。小学感受汉语之美,音韵之美。诗词不要太多繁琐,不要太多分析,一分析美就跑了。</h3> <h3>诵读不是朗读。朗读是现代产品,带有表演。只有诵读是读给自己听的。古诗要诵读,古代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要去要求过多格式。不要程序化,什么知作者,借诗意,想画面。也不要去模仿中央台的播音员,模仿不了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8.写作教学问题</b></font></h3> <h3>主要要营造气氛,培养性情。不要着急谋篇布局,防止一开始就搞套式作文,像三年级就搞前后对照。</h3> <h3>写一棵树,写一个人,有的高中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写一棵树,但为什么还要写?这是思维问题,主要是一种过程训练,训练一种思维,训练一种情商,在学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写作的性情。有的把兴趣扼杀了,看个电影,春游,都要写作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9.老师要当读书种子。</b></font></h3> <h3>无聊的微信有一种魔力捆绑了大家。我们要有定力,不该看的不要去看。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老师都不读书,你肚子里装的都是爆料,解密啊这些垃圾性的东西,你还怎么教书啊。</h3> <h3>老师讲学养,无论多么忙,都要看书。现在对大学生作了一个统计,每天六个小时在看手机。在状态中很重要。但也不要光看看那些杂志,这些流行杂志不说不行,一两种经典的,但多读点好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