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李白诗:</h3><h3>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h3><h3><br></h3><h3>自从有了这首诗,就有了逾千年的‘’江城‘’之说。</h3><h3>江城,那时独指武昌(时称江夏)。</h3><h3><br></h3><h3>梅花五月方落,是武昌气候有异?</h3><h3>不,那是玉笛奏出的优雅感伤的乐曲《梅花落》!</h3> <h3>黄鹤楼的美好传说:</h3><h3><br></h3><h3>大禹治水,玉帝遣龟蛇二仙相助。</h3><h3>功成,龟蛇化作二山,雄峙大江。</h3><h3>玉帝又差黄鹤,欲唤回龟蛇二仙。</h3><h3>谁料,因山川太美,黄鹤留驻江城。</h3><h3>于是,有了蛇山之麓的黄鹤楼。<br></h3><h3><br></h3><h3>相传,黄鹤楼建于公元223年,武昌时为三国东吴领地。历代屡毁屡建。1957年,建长江大桥,拆除了木质黄鹤楼。八十年代重建此楼。</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主席的豪迈诗句,让几代江城人倍感自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连接龟蛇二山,串起武昌、汉阳。横跨汉江的江汉桥,又串起汉阳与汉口。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由两座桥连成一体。</font></h3> <h3>去年盛夏时拍摄的浑浊洪水中的巍巍大桥</h3> <h3>从汉阳桥头堡窗口冒险探出头去,抓拍到绿皮列车轰然通过的镜头。</h3> <h3>长江大桥总花费一亿元人民币。</h3><h3>六十一年来从未大修过。</h3><h3>虽主桥墩屡次被撞击,仍毫发无损。</h3><h3>它让六七十年代匆忙“献礼”的下游外省几座长江大桥望尘莫及。</h3><h3>如今,长江上虽建成了数十座大桥,但“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江城人心中是最完美的!</h3> <h3>此雕塑自大桥建成之日起,即耸立于汉阳桥头堡内。我幼年看到工人戴手套的动作,误以为是他手上掉了一层皮,让我深感建桥的艰辛。</h3> <h3>“江汉桥”三个字由毛泽东主席题写。此桥建成于1956年,早于大桥一年建成。</h3> <h3>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在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汉江水质清,长江水质浊,丰水季节交汇后,形成泾渭分明的广阔漩涡水域,蔚为壮观。</h3> <h3>九八抗洪时,龙王庙是主要险段。无数子弟兵拼死抗洪,人民至今感念!</h3> <h3><font color="#010101">远眺长江二桥,近处为汉口江滩上1954年战胜特大洪水纪念碑。</font></h3> <h3>汉阳龟山上的电视塔,上世纪是武汉海拔最高的建筑。</h3> <h3>蛇山南麓的黄鹤楼公园正门,以及黄鹤楼的姊妹建筑“白云阁”及牌坊。</h3> <h3>从北向南,经汉阳龟山,跨大桥,达南岸蛇山,从蛇山上的黄鹤楼俯瞰山下,广阔的广场——辛亥革命首义广场,尽收眼底。</h3> <h3>首义广场,俗称阅马场。革命前,这里是清末湖北咨议局(相当于地方议会)所在地,常有马匹聚集,故有此名。</h3><h3><br></h3><h3>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在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之外,在广场正南方向,另兴建了博物馆。</h3> <h3>1910年建造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俗称红楼,现为辛亥革命纪念馆。馆名由宋庆龄主席题写。</h3> <h3>红楼正门</h3> <h3>按真人两到三倍比例塑造的巨型雕塑:《走向共和》,坐落于广场中央。南来北往的车辆横穿广场,人们总能看见这群英武雄健的革命军人。</h3> <h3>“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革命初起之时,利用会党,搞暗杀,小规模暴动,如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越南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均告失败。</h3><h3>孙中山先生转变斗争策略,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势力。终于,打响了推翻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枪。</h3><h3>这第一枪,是敢为人先的湖北革命先烈打响的!</h3> <h3>起义军多为湖北籍将士</h3> <h3>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此铜像建于1931年,历经沧桑,如今仍巍然矗立于红楼正门前。</h3> <h3>新军起义前夜,英勇就义的彭、刘、杨三位烈士。其中一位原本已经脱险,看到另两位战友被捕,毅然重入虎口。表现了同生共死的英雄气概。江城人民将首义广场旁的一条街命名为彭刘杨路,以资纪念。</h3> <h3>黄兴拜将台。起义后,黎元洪邀请黄兴为革命军总司令。</h3> <h3>黎元洪,字宋卿,武汉黄陂人,号黎黄陂。首义时担任湖北军政府首脑。从博物馆收藏中得知,他并非怕死之人。他亲临前线,指挥革命军与前来镇压的数省清军作战。</h3> <h3>在民国初年,南北势力针锋相对时,为维护共和,勉为其难,多次就任民国总统。他重视教育,武汉大学的校名牌坊即为所题。为纪念他,汉口原租界附近有条街,现仍叫黎黄陂路。</h3> <h3>黎元洪亲属捐赠十万大洋,三十年代修建了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现在仍在使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宋卿体育馆顶楼</h3> <h3>宋卿体育馆内景</h3> <h3>首义广场向东,东湖之滨,珞珈山麓,被称为“中国最美校园”的武汉大学。</h3> <h3>珞珈山顶的民国图书馆</h3> <h3>武大凡带琉璃瓦的民国建筑,建于三十年代,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老校舍</h3> <h3>民国时期的主楼和体育场</h3> <h3>武汉大学校友捐建的万林艺术博物馆</h3> <h3>万林艺术博物馆顶楼平台。从此处可俯瞰花草林木葱茏蓊郁、民国建筑星罗棋布的珞珈山。</h3> <h3>满山红叶珞珈山</h3> <h3>民国教授别墅</h3> <h3>周恩来纪念馆</h3> <h3>三八年,蒋公武汉抗战行轅。</h3> <h3>闻一多纪念馆</h3> <h3>逸夫楼</h3> <h3>省委省府所在地,东湖西岸水果湖。横跨东湖与水果湖的双湖桥。这里是武汉马拉松最美赛道之一。</h3> <h3>造型别致新颖的汉秀剧场,坐落于新兴商业旅游区楚河汉街</h3> <h3>明清民居</h3> <h3>沙湖远眺。沙湖桥与“黄金城堡”。</h3> <h3>省图书馆。藏书及设施居全国省级图书馆前列。</h3> <h3>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光谷之核心。有众多高科技尖端国家重点实验室。</h3> <h3>校园正门广场上的毛泽东主席塑像。</h3> <h3>现代化的教学建筑群</h3> <h3>老子</h3> <h3>图书馆</h3> <h3>校史馆</h3> <h3>通往天河国际机场的地铁</h3> <h3>天河机场</h3> <h3>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近年兴建的武汉火车站,可容纳十余辆高铁机车同时进出站。<br></h3> <h3>2018.5.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