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今天听了黄宝国专家的报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看感悟 自己的成长过程,真是受到了极大的启示。听了报告之后,感觉心里亮堂了许多,对 我们的教学指明了道路。</b></h1> <h3> 差点教育核心内容是十六个字,即: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h3> <h3> 黄老师的讲座精彩绝伦,在愉快幽默的谈话中,渗透了差点教育对于我们教室的重要性。在讲座中,黄老师的很多话都是至理名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黄老师说的,只有爱也做不好教育。</h3> <h3> 爱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会爱是一种本领,需要后天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并接受我们对他们的爱是一种本事,需要心有灵犀,润物无声……我们理解中的爱,可能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痛苦,换位思考,包容谅解也许更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h3> <h3> 当我们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互动,破除以往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那种师道尊严,就会发现,老师,应该如玉,用自己的良好的师德、师魂、师风,温润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沐浴在春风里,不断地发展、成长。</h3> <h3> 结合着黄宝国教授的差点理念,谈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如何应用差点理论,让学生的个性化之花绚丽地绽放。</h3><h3>首先我们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差点教育。</h3><div>课堂,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主阵地,要坚决地抓住这个主阵地不放,实施差点教育。班级,不论班额大,还是班额少,我们都完全的可以深入地贯彻差点教育的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div> <h3>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学习;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尝试学习;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创新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由任何人替代。这样,才会打造成“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样环环紧扣、层层铺垫的学习链条。没有这样的链条,学生的学习机器就不可能很好地、高效地运转起来。</h3> <h3> 听了黄校长的报告,使我看到了一个教师是如何成长成为一名专家的,那就是坚持学习。学习是教育的灵魂,黄校长是个从农村来的师范生,没有社会背景,有的是在小学语文学科上的创新精神,依靠作文教学的研究,独树一帜,立稳了脚跟;依靠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成为了今天的硕士生导师。他成功的实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努力拼搏,一切皆有可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