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田,那井那墙那庙会

渡头江人兴安民俗笔记

<h3> </h3><h3><br></h3><h3> 塘口田村位于县城东南,隶属兴安县白石乡塘口村委,距县城28公里,距白石乡政府3公里,有兴安至漠川乡级水泥公路从村的南边经过,这条公路是民国以前漠川河流域翻过盘古岭通往高尚、桂林以及兴安的重要古商道,塘口田村是这条古商道上的关键驿站,是白石三大(鳌头、高圩、塘口田)旧集市之一</h3> <h3>  塘口田村其地理位置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农耕商贸,相得益彰;且周围山青水秀,风景迤逦,村里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是白石乡最大的自然村,亦是兴安县著名的传统村落之一。</h3><h3><br></h3> <h3>  塘口田的村名由来,是源于村中两口水井。两口水井在塘口田村街的西边,村街东边是一溜古商铺及民居。两口井南北并排相距两米余,靠村街里面(即北面)的井叫金盆,靠外面(即南面)的井叫银盆。然而金盆银盆是两口非常奇特的水井。两井虽然相距两米,但却一个冒清水,一个出浑水。</h3> <h3>  金盆从来不冒清水,只冒浑浊的井水,且浮泥甚多,水量不大;村里祖先们曾将其挖深探个究竟,并将挖深的井眼四周用松圆木一层一层圈上来挡浮泥,将浮泥挖出做肥料,然而不但不见清水,浮泥不久又涌出,浑浊的水见不到底,所以不知其有多深。村人只好将井围成一个水塘,久不久从塘里挖浮泥做肥料,此塘现还留存着。</h3> <h3>  与金盆大不相同的是,银盆每天不停的冒着清澈地泉水,井里装不下,咕咕往外溢。此泉水清纯爽口,远近闻名,所以这里人做的酒和水豆腐也很有名,据说就是用这井水做的。塘口田的祖先也是因为此井,才到这里落下了脚。现在为便于生活所用,村民将井围成一方200多平米的水塘,水塘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井口(即塘口),属饮用水,面积有4平米,第二级中塘,为洗菜水,亦可供牲畜饮用,面积在80平米左右,第三级下塘(也叫塘尾),为洗衣被和杂物用水,面积在120多平米左右,清洗农具污桶等一律到最下面沟渠。此井天再旱不枯,河再涝不渗,井水可供全村人生活之用。这两口水塘的水温也非常独特,夏天,金盆被晒得热气蒸腾,青蛙不幸跳入塘里即被烫得迅速爬上岸;银盆却是清凉爽透,白天,路人常舀井水解渴;晚上;人们沿着井水下游男女老少在沟渠里冲凉。冬天,金盆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孩童可在上面溜冰嬉闹;银盆却不结冰,清澈的水面雾气氤氲,水净如银;村民劳作回来清洗农具,冻僵的手竟然边洗边活泛起来,水不但不冷,还有一点温热。这两口奇塘远近闻名,对其原故村人无从解释,曾有科考人员对其探讨研究,但终未得出结论。</h3> <h3>  村中尚余10余座古民居,这些老屋皆属桂北风格,带有徽派特点,与兴安其他古村落的古建筑有所不同是,在于其防火墙的高大厚实与转角建筑之奇特,这是源于该村在清朝光绪年间曾经遭遇几场火灾而特意建造的。塘口田的古民居皆以砖木混合结构为多,四面为青砖到顶的砖墙,也有用青石条提角,中间用鹅卵石砌成的墙体。房屋中间全是杉木结构。</h3> <h3>  数百年来,这些高大厚实的山墙,为其主人防火避灾、防风挡雨,主家居安思危,充满安全感。现如今,这些老屋渐渐老去,山墙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却是浓浓古韵,以及古建筑的独特美感。</h3> <h3>  塘口田村东面有一座山,像一只卧狮,所以村里人称狮子山。山背上有一古庙名金山殿。金山殿,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从前桂北、湘南道教活动相对频繁的场所之一,供奉的菩萨为金广福王。历时八、九百年的金山殿,历经数次毁坏又数次修复。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在本地及湘桂两省道士的积极筹划下,将毁坏后的金山殿做了一次重大修复和扩建,把金山殿正殿扩建成上下两殿,在正殿左侧建有婆婆庙,右侧建有云雨庙,殿前建有大门头,门头左前方立有宝塔,门头两侧建有横屋供殿里人员及往来云游的信士居住,伙房、茅厕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门头以下半里许皆建有石阶,总建筑面积达一千平米左右,耗时三年余。</h3> <h3>  大殿建成,虽土砖土瓦,经粉饰后,也显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从此名声远播,香客不断。堂上香雾,周边几个村寨都能嗅到;殿内钟声,方圆数十里皆可听闻。</h3><h3> 尤其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八、十九、二十日三天庙会、鸟会(画眉鸟打斗赛),更是热闹非凡。湖南南边几个县,桂林周边几个县的信士纷纷前来。庙会上有耍杂耍的,有唱大戏的,有卖各种吃食的。庙里烧香求愿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香台上烟雾弥漫,庙门外爆竹喧天。这三天庙会也让塘口田村人忙的不亦乐乎,因山上、街上逛街赶庙会的外地人多,甲长号召大家将家里平时堆杂物的空间整理出来,挪给那些外乡来的客人住几晚,塘口田人都会积极响应。所以塘口田人乐善好客的淳朴民风在湘桂古商道上口口相传,人人知晓。</h3><h3> </h3> <h3>  1958年一场运动,金山殿上所有殿宇、居所皆被夷为平地,殿里菩萨、香案都被砸烂烧毁,只剩下一块捐款碑和几个石柱础,狮子山从此安静下来。</h3><h3> 2011年2月25日,狮子山突发一场山火,将山上百余亩树林灌木尽数烧毁,然而唯有金山殿正殿周围数百平方米的树木茅草安然无恙,这让塘口田村民大感意外,奔走相告,认为是金广福王显灵。</h3><h3> 于是在塘口田村唐、李、刘三姓家族的鼎力筹划和召集下,全村及周边村民出钱出力,并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村里在外工作、经商的能人贤士)捐款捐物,于2011年11月15日在狮子山原址破土动工,重修金山殿。2012年农历十月十八日金山殿建成,建有正殿上下两座及偏殿一座,再加门头,建筑面积达四百五十余平方米,并立捐款鸿名碑八块及原碑一块。即日起停止五十多年的金山殿庙会又隆重开坛,消停了五十多年的香火又在狮子山上缭绕起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