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 忆相识四十年

青青子衿

<h3>  暮春四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这些四十年前相识的同窗挚友豫章重逢。娟、明和敏儿是千里之外故里访亲,灵和我则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h3><h3> 且让时光溯回到1978年的江医校园,我们这些爱医学也爱舞蹈的女孩们初识于"洗衣歌",缘深于舞蹈"第一次见习"及随后的数年相交。彼时,舞蹈是我们繁重的专业学习中的一个调味剂。在课余、在假期、在校文工团的排练场内我们常常挥汗如雨,累且快乐着并为学校争得了一次次的荣誉奖项。(舞蹈"第一次见习"是由省歌舞团菠萝导演和郭宁宁老师共同创作和教授的,并获得了首届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一等奖也由我们学院文工团的话剧"外科楼前"斩获。) 流年逝水,历经了数十年春秋寒暑的时光淬炼,当年的见习医生们如今已然是各路杏林春满。是日,我们重返校园,去寻觅青春的足迹,重拾往日的欢笑,追忆我们那曾共有的芳华。</h3><h3><br /></h3><h3> 母校虽因大部分拆迁失去了旧日的风貌,但在我们心中仍是亲切如故。四十载岁月匆匆而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对医学事业我们依然初心不改并永怀敬畏。纵然现世有言污其名"白眼狼"尔尔。但我们,仍然是,那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白衣天使。</h3> <h3> 北院,那曾承载着我们青春梦想的北院,因为城建改造而不复存在。但你将始终存于我们心之一隅。</h3> <h3>  若论衣着色彩,我们这些人此生着装最多的当是非白莫属。如果说工作中身着白大褂是职业使然, 那么生活中的一袭白衫何尝不是我们由此而生的天然亲近感?</h3><h3> 那么,来吧!穿上我们心爱的白色衣裙,到大自然中来一次相会,让那象征着纯洁、美丽的白色裙裾飘逸在青山绿水间吧!</h3> <h3> 生命中的那抹蓝</h3><h3> 提到蓝色,人们总会想到辽远的天空、迷人的海洋。然而我眼前常常映现的却是蓝帽蓝口罩蓝手术衣的同事们,在无影灯下紧张忙碌的身影。(医生在手术时为了避免"后像视觉效应"带来的干扰通常穿蓝色或绿色手术衣。)因此蓝色手术衣也被称为生命之蓝,这里没有硝烟却是战场,这是医者助力患者与死神的抗争,是天使与病魔的较量 。此外蓝色还能给人以宁静、安详与广阔之感,是人们身心的疗愈之色。</h3><h3> 我们的蓝色情结是不是由此萌生?抑或我们的DNA上就带着这些相同的遗传基因? </h3><h3> 喜欢呀!也许不需要理由。</h3><h3> 那么 ,许我一抹蓝,清浅慰心尘 </h3><h3> 。 </h3> <h3>  </h3><h3><br /></h3><h3> " 街上流行红裙子"是我们那个年代一个第一次以时装为题材的影片,这部影片如同春风吹开了多年来人们对着装的保守禁锢,让人们爱美的天性得以释放……。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一群红衣女子款款地向我们走来,那明媚的笑容在翻飞的红裙映衬下,显得那么青春和活力。当年的我们虽心有萌动但终未行动……</h3><h3> 此刻,让我们的心再放飞一次,再去感受一下那火红青绿的少年情怀,以此纪念和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h3> <h3>  当日聚会的最后一站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建筑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千古流芳。这里有亭台楼阁、舞榭歌台,有小桥流水、假山异石。可谓一步一景 。 虽下午时分游客仍是摩肩接踵。我们避开了游人如织的广场、主楼高阁,沿着回廊曲径寻幽,终觅得一人迹相对稀少之处。这一次我们变身为旗袍女子,在回廊的一端静坐,小憩、闻香、留影。在这有着千年古意的雅境中,叙情话别、共赏春光里的庭院美景。</h3><h3> 一天的相聚倐忽而过,滕王阁就是此行的长亭短亭。娟和敏儿买了次日的回程机票,黎明几日后也要远赴他乡。分别晚餐就在滕王阁附近。……回望、夜幕下的滕王阁灯火璀璨美轮美奂,不禁慨然!对于生与斯长与斯的你们,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饱览过多少古迹名胜,相信家乡的山水永远是你们心中最深的眷恋。</h3> <h3> 故友重逢,欢喜不胜。相聚瞬间就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从前的我们,全然没有因时空而至的陌生疏离感。仅偶尔有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h3><h3> "时间都去哪了"……? 真不敢相信,面前的你我和昔年的我们竟横亘了四十年的光阴。 </h3><h3>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只如初见啊……始终觉得人生所有的初识、别离、重逢及对时空人事的变迁和感慨,都不及这一句所涵盖的意蕴,至深之极,至简之极。 </h3><h3> 感恩我们的相遇、相识和相知并幸于四十年后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可再度同框。今日的画面也必是他日美好而温馨的回忆。</h3><h3> 值此 谨愿岁月静好,时光无恙。我们相会有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