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石文

<h3>2018年4月19日晚,从北京站发往扬州的直达列车。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h3> <h3>个园,在扬州东关街,AAAA景区。原为清代盐商黄至筠宅邸。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园林与山水画理相融,体现出中国园林特有的文化色彩。</h3> <h3>个园中的红枫树,一年四季红色,初春来到扬州,以为是秋。真乃“烟花三月下扬州,个园红枫姹似秋”。</h3> <h3>个园翠竹林。可谓:翠竹不掩花簇艳,众色共映园外天。</h3> <h3>径隐千重石,圆开四季花。</h3> <h3>“壶天自春”取于清人《个园记》中句:“以其目营心构之所,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之句。古时的私家园林大多是壶状结构,有壶中日月长之意。</h3> <h3>瘦西湖,AAAAA景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h3> <h3>乾隆年间诗人汪沆来到扬州,饱览美景后,有诗曰: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h3> <h3>徐园,瘦西湖园中园,旧址为桃花坞,辛亥革命时期大军阀徐宝山的祠堂,故名徐园。</h3> <h3>钓鱼台,原名吹台,乾隆皇帝下江南钓鱼的地方。</h3> <h3>枯木逢春,原是唐代银杏,遭雷劈而断。后置凌霄,攀援而上,春末夏初,花红叶茂,似枯木逢春。</h3> <h3>五亭桥,扬州的名片,是瘦西湖的标志。似玉带缠腰与湖上。五亭桥是乾隆年间修造,仿北京北海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h3> <h3>五亭桥留影。</h3> <h3>五亭桥又称莲花桥,风吹过湖面,动响桥上亭檐风铃,煞是清爽。</h3> <h3>熙春台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上祝寿而建,与五亭桥隔湖相望。</h3> <h3>熙春台前二十四桥景区。</h3> <h3>瘦西湖处处园林,处处景,园中有园,秀色依湖。</h3> <h3>中国盆景博物馆在瘦西湖公园内,怎知,瘦西湖本身不就是个天人合一的大盆景么?</h3> <h3>鲜花盛开瘦西湖。</h3> <h3>  大明寺。始建于隋,唐代鉴真法师曾任大明寺住持,是中日佛教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寺内有鉴真纪念馆。</h3><h3> 寺西,有“仙人旧馆”门额,此乃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因其“远山来与此堂平”,故名“平山堂”。后苏轼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在平山堂后建“谷林堂”,“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h3><h3> 大明寺内有建筑学家梁思成雕像。</h3> <h3>  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明末抗清民族英雄,著名政治家。保卫扬州城战死,后其子寻尸不得,在此祠内设衣冠冢。</h3><h3>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h3><h3> 1645年4月15日至25日,扬州保卫战失利,清兵屠城。幸存者王秀楚《扬州屠城记》,明末史学家计六奇《明记南略》中记载屠城约收殓尸体超过八十万具。</h3> <h3>史可法遗墨。</h3> <h3>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是清光绪年间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宅。</h3> <h3>古典园林布局,亭台楼榭不规则散落分布,或人造或依地貌而成的山水之间,尽显天人合一之意境。</h3> 回廊多而长,窗门各异而秀。 <h3>什锦洞窗。</h3> <h3>晚清的建筑,明显借助了西洋特色,有着民国初年的味道。</h3> <h3>扬州八怪博物馆。八怪大致是指: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郑板桥),高翔、汪士慎。这些画家的画风格相近,属中国美术史上的“扬州画派”。其实扬州八怪不止这八人,他们的画风大胆创新,时含贬义,追求自然、现实、生活化,揭露社会阴暗面,因此称怪。</h3> <h3>郑板桥“难得糊涂”碑刻。</h3> <h3>八怪碑林</h3> <h3>东关街,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老街。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商业、手工业、宗教文化中心。</h3> 东关街古城门,在城门附近发现宋代翁城遗址。 <h3>扬州古运河是整个运河中最老的一段,可以说运河史就是扬州史。</h3> <h3>运河孕育了扬州,运河是扬州的根。</h3> <h3>古运河夜色。</h3> <h3>马可波罗元代时到达扬州,还曾在扬州当过地方官,扬州人在运河岸边为他塑像。</h3> <h3>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扬州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h3> <h3>扬州老城皮市街,一条保持着传统又刚刚开始焕发青春的古街,期待它的新面貌。</h3> 皮市街一家书店咖啡馆前盛开的花。 <h3>扬州注重古城保护,皮市街上的老院子。</h3> <h3>不能不说扬州美食,扬州有名的菜品首推“狮子头”。据说淮阳菜系发原于扬州。图为狮子楼的“狮子头”,这个“狮子头”比一般的馒头要大一圈,上菜用的是一个中号的盅,一看就是做的极为精致,狮子头里面除标准配料外,还有鸭蛋黄。</h3> <h3>扬州炒饭,名扬四海,狮子楼的扬州炒饭据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扬州生活的写照: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说,早上要吃早茶,早茶的汤包里注满了汤料,正所谓“皮包水”;晚上,扬州人爱好洗澡、修脚,人泡在水池中也就是俗话说“水包皮”。东关街上有名的“皮包水”早茶店。</h3> <h3>皮包水的汤包,要先用吸管吸汤。</h3> <h3>皮包水店铺里周末早茶,由扬州当地演员用扬州话讲笑话的演出。</h3> <h3>在下榻的民宿里喝茶。</h3> <h3>下榻的民宿老板亲自买菜做饭,为住宿客人准备晚餐。体会了当地人家常饮食的口味,的确不错,非常符合俺的胃口。只是当地人不能喝酒,老板一瓶啤酒下肚,就有些不支了。</h3> <h3>扬州博物馆,又称双博馆。它是由扬州博物馆新馆和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组成。</h3> <h3>两日的扬州走马观花结束了,俺又回到了俺的大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