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文/凤媛</h1> <h1><b>马莲河是甘肃省庆阳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古时候称湟涧,汉时称泥水,北魏后称马岭河。唐代因两大支流马岭水和白马水在庆城南汇合,故而将庆城以下的河段称马莲河。马莲河源头有二:一条发源于陕西定边县马鞍山,另一条发源于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其向南流至宁县政平注入泾河,是泾河最大的支流。马莲河全长375公里。<br />我故家就在马莲河东岸一个叫做药王洞的小村庄。从小在马莲河畔长大,我的生活与马莲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小就听父辈讲了不少关于马莲河的传奇故事。老一代的庆城人有这样的口头流传:"庆阳城里有三宝,石头垒墙墙不倒,鹅池担水不用舀,龙王送柴烧不了。"这些民谣和庆阳的东西两河搭上了界,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黄土大塬上,人和自然山水之间的依存关系。庆城人垒墙的石头是从河里淘出来的,坚固耐用,这就是石头垒墙墙不倒;吃水直接从鹅池洞打上来,不像其它地方须得一勺一勺地舀水吃;龙王送柴则是说发大水时漂荡下来的树枝浮柴等,多到烧不完。我们庆城人把它叫"河捞柴"或者"浪柴"。日月经天,斗转星移,我们的先民就是靠着它煮饭、烧炕、取暖的。<br />在这条河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崭山湾"的传说。记得小时候,有几句顺口溜:"某某人坐庆阳,高粱种遍,某某人坐庆阳,塬头挖烂,周赧王坐庆阳,龙脉斩断。"<br />这"龙脉斩断"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庆阳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庆城南面有一条长岭,就像一座拦河大坝一样,拦住了东西两川流下来的河水。小城像一座半岛,三面被水包围。遇到雨多的季节,上游河水暴涨,小城在水上飘摇,常常有被淹没的危险。<br />有一年秋天,接连下了几十天的大暴雨,河水狂飙突进,眼看小城就要被淹没了。住在庆阳城里的周赧王下令抽调民夫,想挖断长岭让河水疏通,救民于倒悬。他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民夫,肩扛各种工具,都赶来挖那条山岭了。人力不可量,只一天的功夫,就把山岭挖开一条豁口。眼看就要打通了,偏偏太阳下山了,大家只好歇脚。谁料,第二天起来一看,怎么头一天挖开的豁口缝合丝严,连上面的崖石、花草林木都毫发未损地出现在原来的地方,就跟没人动过似的。<br />怎么办呢?大家伙儿只好重新开挖,又挖出一个豁口来。奇怪的是,长岭合拢的故事又重新上演了,就这样一连几天,白日挖晚上合。河水还在暴涨,周赧王已张罗迁都的事了;民夫们想到城里的妻子儿女,一个个心如油煎。这天夜里,一个老汉喝闷酒,没想到喝多了,躺卧在山巅的一块大石头上。朦胧之中,他听到石头下面有说话的声音。侧耳一听,像是兄弟俩在谈话。<br />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唉!好龙兄呢,我这几天的日子难熬呀,人家白天挖,我晚上长,真要累断筋骨,只能伸长脖子挨一刀了。"另一个显得有点老成的外地口音劝道:"老弟,得撑住,要知道,只要他们赶明天太阳出山前采不到文笔峰上的马莲草,捱到太阳落山,你就能永远身卧这块福地了。咱不怕他千人万人挖,怕只怕那文笔峰上的马莲叶子割。"<br />老汉听到这里,一骨碌爬起来,远远听见城里的更鼓正打三更。他把耳朵贴在大石头上还想听时,却什么也听不见了。"好呀,我说这座岭为啥总是挖不断,原来是顽龙在作祟!"他喃喃地说。整好衣裳,打算去告诉众人。<br />刚走两步,忽想到眼下三更已过,如果赶在太阳出山前采不到马莲草,这条顽龙就没法儿除掉,这座山岭就再也挖不断了。想到这里,他又折身回来,拔腿奔向文笔峰。<br />这文笔峰又名"泰山峰",位于环江南岸,峰形奇妙,松槐青翠,树木葱茏。相传山上曾有古塔一座,高七级五丈,塔影婷婷,很壮观,与庆阳古城嘉会门南北遥相呼应,称"文笔对峙",是古"庆阳八景"之一。<br />文笔峰山崖陡峭,林木茂密,老汉顾不得跌撞滚爬,拼尽全力赶到太阳冒金花花的时候,总算爬上了文笔峰顶。他拣了最大的一棵马莲草,用手指连根刨了出来,正想往回走时,却累倒了。<br />再说众民夫天亮时又来到工地,看见岭豁口又合起来,只好再挖,又挖了一个大豁口。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家准备收工回家,只见远处跌跌撞撞地过来一个人,大家定睛一看,正是采马莲草的老汉。<br />原来,那老汉倒在草地上睡了很久,被风吹醒了,睁眼一看已是日薄西山,便挣扎着赶了回来。他举起利剑一样的马莲草叶子,向人们叙说了原委。大家半信半疑,都说试试看。<br />老汉举起马莲叶往豁口处只一划拉,地下一声凄惨的怪叫,这座挖了多少天也没有挖开的大岭刹那分成两半儿,河水"嚯嚯"咆哮着冲了过去,一泻而下。<br />那条卧在岭底下的顽龙被马莲叶子斩杀了。从此,河水便按照人意向东南流去。人们怀念那位斩龙的老汉和马莲叶,便将这条河起名马莲河,把斩龙的地方起名斩山湾。<br />现在斩山湾两岸的土崖中间各有一个直径一米多、幽深莫测的崖洞,据说那就是原来的龙穴;河心有块圆圆的大石头,据说是龙心;下游河滩的石头都是红色的,人叫冉(染)河川,据说是龙血染成的。<br />按照我们当地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周赧王把龙脉斩断了,是把原来的好风水给破坏了。<br />殊不知,庆阳城原是块宝地,水涨城也长,水永远不可能淹掉城里的居民。其实,按照现在的地理环境,如果河水真的得不到疏通,发大水的时候,其后果不堪设想。</b></h1> <h1><b>记得1976年夏季,我见到了平生最大的一次涨河,河水一直涨到两岸平时走汽车的大马路上,那天,两岸的村民站在自家的大门前,观看那声势浩大的涨水,只见河水带着泥沙,巨浪滔天,飞珠溅玉。大多数人是被咆哮的河水从睡梦中惊醒的。大半天时间过去了,水势才慢慢落了下去。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情景还烙在我的记忆里。假如没有"崭山湾",整个庆城将成一片泽国。<br />马莲河两岸的村民,不仅在涨水的时候能捞到"河捞柴",而且这过去生活困难时期,学生放学和假期里,农民们能在农闲时候下河去挖"鹅卵石"。因为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烧制石灰,可以砸成三角石,作为混凝土浇筑填充料,用以换取日常生活开销。我小时候的学杂费就是这河湾里刨出来的。民工们还在河里捞沙子,只见一大卡车黄沙源源不断被运走,那时的河滩上总是很热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br />几十年过去了,河湾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山是绿的,水是清的,没有洗衣机的年代,马莲河也是我们洗衣裳的好地方,母亲在河畔用棒槌捶打着衣服的声音依稀萦耳,如今的马莲河,河水依旧清澈,早没有了过去的人们为生活而奔波劳碌的闹热场面,有的是偶尔出现的河边散步的镜头。那个古老的传说仍然在我们当地人中一代代传播,永不停歇。<br />现今马莲河还叫马莲河,斩山湾因为转音,就成"崭山湾"了。</b></h1><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