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朋友推荐恩施,遂决定去一趟。</h3><h3>从没想过去河南,这次既然路过,不妨小游一下。未曾想这一“小游”,着实出乎意料,成为此行超越恩施的记忆……</h3> <h3>第一站红旗渠。</h3><h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艰苦奋斗整整十年,引漳入林的一个伟大工程。以前只是在课本和纪录片里了解到一些,今日终能得见,很有些期待。</h3> <h3>60年代是现在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一穷二白。林县人民就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用铁锹镐头雷管炸药一点点完成了一个如此感天动地的浩大工程!</h3><h3>什么样的心胸和气魄,怎样的坚韧和牺牲!</h3> <h3>在青年洞口遇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让人倍加感动的是新党员的年轻。</h3> <h3>多美的秋景!</h3><h3>谁说农民没有远见,林县农民为后代谋了多么丰厚的福利,做了多大贡献啊!<br></h3> <h3>去太行峡谷的路上。</h3><h3>远处是当年的林县,如今的林州市。</h3> <h3>一进峡谷眼睛就有点忙不过来了,风景太美,太美。</h3> <h3>河南,太行,路边。</h3><h3>相信么?</h3> <h3>太行屋脊。</h3><h3>我们就是顺着下面的小路过桥然后沿峭壁上的悬空栈道上来的。四、五个小时都是这种路,连能站住脚休息的地方都很少。越害怕越忍不住往下看,直看得两腿发软。</h3><h3>治疗恐高症的绝好地方,而且一趟绝对治愈,只要你能坚持到底。</h3> <h3>山顶的风景更美。</h3> <h3>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块广告。</h3><h3>前面字太大,后面写不下,和我的毛病一样,看得我直乐。</h3><h3>老板是村里的农民,大名桑纪兰,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一大一小两碗手擀面就端了上来。都是自己种的粮食和菜,老板又实在,舍得下料,那面味道极好。</h3><h3>听桑纪兰说,此地正在开发,开发商嫌她的摊位太乱,有碍观瞻,几次让她整理,还说要出一半资帮助她盖新的,她不愿意。</h3><h3>我说,从下面看你这摊摆得乱七八糟,还到处都是垃圾,确实不好看,真委屈你这么好吃的面条了。说得她笑起来。我说,下次再来但愿你这儿不这么乱啦!她点头说,就听你的。</h3><div>她是土生土长的南太行当地人,亲身体验了几十年的变化,看得出来她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div><div>走时又买了几瓶蜂蜜、几袋花椒。因为我不仅没有嫌她“话稠”,反而和她聊得很高兴,她执意要送我两袋山楂干。这么高的山上,做点生意不容易,我还是把钱付给她了。</div> <h3>坚决不能从原路回去了,虽然风景无限,但我不想再受一次惊吓。</h3><h3>桑纪兰说穿过村子有汽车走的油路,也有下山的步行道。照她说的走了不太远,居然到了一个观景台。</h3><h3>往山下望去,美得我直惊呼。</h3> <h3>遗憾的是太阳已经下山,光线不行了。</h3> <h3>即便没有光线了,色彩依然漂亮。</h3> <h3>整整一天上山下山,一个字:累。</h3><div>出了山沟,在路边看到个尚客优,前台的小姑娘很热情,而且房间又大又明亮,设施完备,还很干净,于是住下。</div> <h3>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大峡谷。</h3><h3>看得出开发商工作很努力,只要有片开阔地,便有各式大小建筑以及摊贩餐馆,倒也都有序。不管怎么说,总算手下留情,还是有不少自然美景留给游客们享受。</h3> <h3>沿水而上。</h3> <h3>想不到太行山有这么多的水。</h3> <h3>还是水。我的最爱。</h3> <h3>乘观光车转一圈。</h3><h3>司机技术不错,可惜是个急性子,总是催催催。玩儿得不过瘾。</h3> <h3>想着以后自己再开车上来一趟,倒也不觉遗憾了。</h3><div>事儿还是那个事儿,就看你怎么想。想对了,就高兴;想不对,就难受😭。</div> <h3>又是没光线了。总是迟那么十几分钟。</h3><h3>就算是命里注定吧,能拍张就不错!</h3> <h3>回到饭店,想到昨天爬的太行屋脊,还有桑纪兰家的手擀面,心有不甘。于是决定再去一趟,不过是开车上山。</h3> <h3>桑纪兰家所在的南寺村。依山傍水的,美得不得了。</h3> <h3>没找到桑纪兰,在这些玉米的主人家又买了几斤蜂蜜。</h3> <h3>看得见一位正在刨地的农民么?</h3><h3>问他最高那座山上去过吗,他说周围的山他都去过,村长一家就住在那最高的山上。村长的父母都已80多岁,爷爷奶奶也九十多了。说得我既信服又有点疑惑。信服的是环境好人长寿,疑惑的是……</h3><h3>上山有汽车道,但那山高得我看着就望而却步了。</h3><h3>很喜欢当地人生就的分寸感,怎么就拿捏得这么合适呢!<br></h3> <h3>通向南寺村的一条土路,修得平平整整。</h3> <h3>路边晾晒着各种山货:山里红、红枣、柿子,还有些红薯,说是晒干了磨红薯粉。</h3> <h3>没吃上桑纪兰的手擀面,在一个农家乐还是个什么摄影基地吃了午饭,也是面条,味道口感却差了很多。</h3><h3>山坡上的小房子很漂亮,听说被一个画家买下来做了画室,因此那观景台也成了私人的,不能进了。</h3> <h3>山里到处是柿子树,在蓝天的衬托下,金灿灿的耀眼。</h3><h3>回程的路上捡了一对漂亮的小并蒂柿,随手放到靠背箱就忘记了。直到回到家卸车行李才看到。让我给吃了。没想到甜得很。</h3> <h3>台阶的条石都是一头悬空,另一头嵌在石墙上。非常奇特。</h3> <h3>路边。</h3> <h3>路边。</h3> <h3><font color="#010101">还是路边。</font></h3> <h3>从太行屋脊下来,时间还早,沿着峡谷间的路一直漫无目的地边看边走,难得地十分闲在。</h3> <h3>不知怎地就到了山西这边。</h3><div>对面就是穽底挂壁公路啊!心痒痒的就想去。不过得先回到河南那边。</div><div>最终因为时间关系没去成。但是成就了后来的三条挂壁公路之行。</div> <h3>一个叫《猪叫石》的所谓景点拍的,景不错,但有点上当的感觉。</h3><h3>石头怎么可能发出猪叫声呢?</h3> <h3>路边随手。</h3> <h3>一早出发去有着著名挂壁公路的郭亮村。</h3><h3>几个导航,常常是听了那个错的。这不,没听林志玲的走大路,走到一条窄窄的盘山小路上来了。不过歪打正着地到了个民风淳朴小山村。</h3> 村里正在唱大戏。村民们都聚集在戏台前,嗑着瓜子,聊着天,有说有笑地在看戏。<div>一个中年男人问我们去哪儿,我说是郭亮村。男人调皮地挤了挤眼说,他们那儿没我们这儿好。我说,对啊,所以先到你们这儿,再去他们那儿。说完,我俩相视大笑。</div> <h3>期待已久的郭亮挂壁公路。</h3> <h3>郭亮村建在绝壁上。</h3><h3>为了让乡亲们能出山,1972年,13位村民在申明信带领下,集资购买铁锤钢钎,历时五年,硬是用手在绝壁中凿出了这条高5米宽4米长1300米的石洞。其间还有村民献出了生命。<br></h3> <h3>洞外风景。</h3> <h3>走在洞中,感叹着这十几位村民的勇气和意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h3> <h3><font color="#010101">对比现在人的急功近利,这些有着奉献精神的前辈崇高得不是一点点。</font></h3> <h3>郭亮村水景。</h3> 拼了个小面包去南坪村,一路悬崖绝壁山高路险惊心动魄,但风景太美了。车主就是南坪村人,有好景致的地方会停下来让我们拍照。他指着满山的松树说,那都是我们几十年间一棵棵种出来的。绝壁上没有土,就先用石头垒个小坑,等夏天的雨水把土冲到坑里,第二年就在坑里种上一棵树。我说,这绝壁上的松树都是你们种出来的?他点点头。 <h3>悬崖上种树,难以置信地艰难啊,不知他们——咱们的农民兄弟们如何坚持了几十年!</h3><h3>此后,他温和的劝阻制止不了那些顽固的吸烟者时,我会挺身而出。<br></h3> 南太行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对于河南的传统观念。<div>它不再是昔日闭塞贫瘠荒凉穷困的河南,而是像我们祖国所有的省份一样,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以它博大而温暖的胸怀,养育着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好儿女。<div>此行也奠定了我栾川之行的基础。因为在路上,《栾川》二字毫无征兆地突现眼前,一下触动了埋藏心中多年的记忆……</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