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郭则潭 </b>1967 年生于河北省霸州。</h3><h3>1987 年入伍,1989 至1991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h3><h3>1997 年8 月,作品《夜空》入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 周年,全军第九届美展。</h3><h3>1998 年12 月,作品《不垮的江堤》入选抗洪精神赞一全军美展。</h3><h3>1999 年12 月,作品《寒光照铁衣》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同年入选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军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h3><div>2001年6 月,作品入选全军写生画展。</div><div>2002 年8 月,作品《华夏之光》、《大漠连太空》(合作)入选纪念建军75 周年第十届全军美展。</div> <h3><b>现代水墨与另类九歌</b></h3><div> 文/许向群</div><div> 看郭则潭的新作,有点“惊艳”的感觉。所谓“惊艳”并非是说他画中的女性如何美妙,如何有“大众情人”的魅力,而是指他的水墨具有现代意识,具有突破传统的新意。郭则潭的作品是充满情趣和时代气息的,精神上的超越,使具有浓厚传统意味的水墨画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欣赏习惯更加接近,那种“泼皮”与“艳俗”的成分也与中国现代艺术的追求相暗合。</div> <h3> 屈原的《九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用图像的形式来表现《九歌》,一直为画家所钟爱。如傅抱石常以《湘大人》为题,黄永玉、刘日宅常为《山鬼》造像,李少文的工笔《九歌图》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等,因此,要在这个严肃而充满文人气息的题材上有所突破,是十分困难的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郭则潭的另辟蹊径,使人有耳日一新的感觉。他继承了《九歌》浪漫主义的情怀,而将神话的神圣境界化解为世俗的缤纷的生活。充满戏谑的造型,充满快意的笔墨,使《九歌》弥漫着一种暖昧的气息,使诠释的空间得以护大,使读者有了多元解读和参与创作的可能。</h3> <h3> 技法上的突破,也是郭则潭的作品有了别样的高度。传统没骨法的运用,使作品的统一性得到加强,增强了画面的张力。色采的强化,使作品的冲击力被突显出来,打破了读者的视觉习惯,增加了读画的兴趣。飞天的孩童,一脸坏笑的大司命、小司命们。对着凤凰谄媚笑的蛟龙,让人忍俊不住的同时,有了颠覆的快感与另类的思索。他的农村系列,画的质朴、真诚,有一种走入对象内心的感动; 他的骆驼系列,以夺目的形象与剪影的表达方式,将动物拟人化,从对象的身上能够感受到力与善的美。</h3> <h3> 现代水墨发展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多方位领略她魅力的同时,仍然对她充满着期待,而耕耘在纸山黑海的郭则潭,一定会以他的执著与智慧,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h3> <h3><b>【作品欣赏】:</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