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未来!

徐大掌柜

<h3>未来简史:机器替代人类并非危言耸听!</h3><div>21世纪,绝大多数人都将成为无用之人,即使军队,也将很难再见到人的身影,以后你看到的空战,可能飞机上完全没有人了,飞行员都坐在后方操纵飞机,这样飞机坠毁,飞行员没有任何危险,换一架飞机他又上战场了。飞机有的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控制一个战斗集群。打仗再也不是什么残酷的事情。完全是国力的体现,他就不再跟道德有关。<br></div><div><br></div><div>至于人工智能,也已经在路上了。科幻电影里假设了无数次,一旦计算机的智能超过了人类的智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作者说,人是复杂的,所以他需要有很多的情感,比如一个出租司机,他也要喜怒哀乐,但机器不需要,他只需要全神贯注的把车按照程序开好就可以了。这就好比最早的汽车出现,他当时也没马跑得快,也没有马可爱,更没有骑马能够装逼,但仅仅在速度上和承载量上,汽车超过马匹就够了。其他的方面汽车还是不如马,但这都无关紧要。未来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汽车,只要单点突破就够了。如果以后完全靠计算机来控制汽车,而人的驾驶被判定为非法的,那么所有程序都将用单一的标准进行,事故概率将大大降低。比如路口就是转弯让直行,交替通过,而不会再像司机驾驶那样,占个小便宜加个塞进去。另外在主路行车,机器控制着车速和跟车距离,尽量少使用并线切换车道,这样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将更加顺畅,而不会再因为小的刮蹭而让主路拥堵。所以解决堵车问题的,可能不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再升级,而是从根本上杜绝人类的驾驶行为。</div><div><br></div><div>当所有都是机器来驾驶汽车了,那么我们将彻底杜绝交通事故,每天都会挽救数万人的生命,但同时也会剥夺人类驾驶的乐趣,同时会砍掉几千万人的工作机会,那些大客车司机们,恐怕将面临大规模的失业。有人总结了,只要是简单重复,靠体力拼工作时长的工作都将很快被机器所淘汰,而人和人打交道的行业,比如销售,市场,律师可能还有几年奔头。不过,即使不被淘汰,他们的工作含金量也会大幅度的下降,比如律师,好的律师就是能找到经典的案例,与当前的案例相匹配,从而为代理人争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好律师要在脑海里储存大量的案例,也要熟读各种法律丛书。有相当的专业素养。但现在机器可以通过搜索的功能,自动匹配案例,这样的话一个蹩脚的小律师,也能通过机器的帮助,迅速达到大律师的专业程度。此外还有投资总监,以前投资就是在岩石底下翻螃蟹,谁能看的公司多,看的全面,谁就掌握最多的信息,但现在通过机器,一天就可以把全市场的数据都翻一遍,以前很多整理数据,做数据分析的研究员也就都没用了。机器会自动把数据抓到他所需要的表格里,然后做出相应的分析,并给出诊断结论。交由投资总监去判定,最后做出决策。之所以最后还需要人,是因为目前,机器还不能洞察人性,但这个变化已经让大量的券商投行研究员下岗了。</div><div><br></div><div>甚至最后连医生也不能幸免,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通过经验和知识,去匹配疾病和患者的症状,现在医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检查,通过抽血化验拍片子来配合诊断。所以这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机器实现,患者只要做了各种检查,然后把病情说出去,通过数据库的匹配,就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至于望闻问切,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的扫描来完成。</div><div><br></div><div>有数据显示,其实医生看病并不是那么靠谱,比如肺癌,医生的诊断正确率只有50%,但计算机识别率却高达90%。机器看病其实更加严谨,他不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比如某些医生如果刚离婚心情很不好,也不排除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误诊可能。而且医生也不可能随时学习最先进的东西,但数据库却可以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到时候你去附近的小医院,也能享受到全球最顶级的数据库支持,跟大医院的专家号没什么区别。这对于解决全国医疗资源紧张,应该是有颠覆性的影响。</div><div><br></div><div>那是不是完全就不需要医生了呢?肯定也不是,只能说不需要那么多的医生了,他就像军队一样,现在你一个飞行员对应一架飞机,以后可能几百个飞行员就可以组成几十万飞机编组的战斗机群,医生也是如此,未来可能几百个专家坐镇医疗数据中心,而诊疗系统可以深入到每个家庭。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电脑看病问诊,然后到周边的小医院去做化验检查。</div><div><br></div><div>有人说,你这是危言耸听了,难道人真的没用了吗?其实纵观历史,就业市场主要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部门,大约1800年前,绝大多数人的就业都在农业中,但工业革命之后,大多数农民都失业了,于是他们开始涌向工业部门,而最近几十年,工业部门也是日子越过越惨,原来的工人老大哥,现在最倒霉的就是工厂的工人,收入最低,工作最累,职业最没保障,所以很多人宁可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再当工人了。这就是工业开始向服务业转移。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只有2%,工业人口是20%,服务业人口却占据了78%的份额。很快将发生又一次革命,当机器能完成服务的时候,这些人口还能干什么?</div><div><br></div><div>现在很多人还在盲目乐观,认为人是有意识的,所以创造性的工作仍然难以被取代,比如写作,比如作曲,或者是艺术。但作者的观点是,其实这种意识无非就是一种生物上的算法而已。甚至现在有音乐教授通过开发程序机器人EMI,让他自动来谱曲,而且还专门模仿发大师巴赫的风格,EMI短短一天就写了5000首音乐,这个教授随便挑了几首,安排演奏,让很多搞艺术的观众一度认为这就是巴赫的作品。后来这个事情反复验证,每一次结果都是观众认为,EMI更像巴赫,甚至比巴赫自己的还像。</div><div><br></div><div>所以无论最后他是以人类大脑的碳来表现,还是以计算机的硅来形成,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比如原来人类认为,计算机永远不能完成面部识别,但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之前大家说计算机不可能在国际象棋打败人类的顶尖高手,但1996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已经输给了深蓝计算机。之后大家又觉得围棋你肯定干不过我,结果去年阿尔法狗让人类惨败。而且最有意思的是2016年李世石竟然还能赢下一局,但到了2017年,棋力更强的围棋界第一狂人柯洁9段,竟然输的毫无机会。可见一年时间,阿尔法狗的进步是惊人的。</div><div><br></div><div>随着时间的推移,算法将越来越精确,其实机器完全复制人的思维能力是很困难的,比如回到原始社会,让一个机器先学会制造工具,然后再去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再完成狩猎以及烤制食物,这就太复杂了,但现代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的细致,现代人其实也只会你专业上的某一块。所以机器只要把这块做到了,那么你就已经没用了。比如说有个机器会自动抓取财务报告上的每个数字,并做出投资模型分析,那么大量的甚至是博士毕业的精算师研究员就已经没用了。</div><div><br></div><div>机器取代人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人被挤出就业市场,而少数的精英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和财富。而集体的话语权将更小。比如现在你动不动就劳工游行,罢工抗议,到时候没人关心你是否罢工,你连工作都没有了,拿什么罢工。你不干有的是机器可以干。所以群体的抑制,将越来越被忽视,而贫富分化也将进一步的拉大。</div><div><br></div><div>甚至最后算法会产生主动的投资行为,也就是说一些机器组成的法律实体会成为你的房东,又或者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一个精英掌握着十几个机器组成的公司,而机器成为了实际财富的掌管人,通过固定的算法,不断的给这个精英创造财富。</div><div><br></div><div>2013年,牛津大学发布了一份报告,叫做就业的未来,他调查的是在未来20年,一些行业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那么哪些行业有多大比例会被机器取代呢?咱们明天揭晓答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