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普洱有座山,名叫莫夺山,山上有个人,名叫李莫夺。莫夺山原来是依人名叫的,正如普洱茶依地名叫的一样。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为流官制,普洱府首任知府佟世荫收到清政府同意改造城墙的批示后,邀请江西人李莫夺主持城墙和城门的修建。李莫夺是风水大师,相中了普洱府城西8公里外1880米的一座高山,地形如“龙椅”,风水宝地。普洱府城完工后,清政府便将这座山赐给李莫夺,从此这座高山就叫莫夺山,山寨就叫莫夺寨,山上盛产茶叶。</font></h3> <h3>莫夺山或许外人知之甚少。年初,接到县文联通知要求摄影协会送照片下乡到莫夺山组,我才开始关注莫夺山的。原来,莫夺山与普洱府有关联,山上有风水大师李莫夺的坟墓和古宅,这里的人和传说如同世外桃源一样、有魔咒似地吸引着我。</h3> <h3>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弯弯拐拐地开车环山,按导航一头撞进云雾缭绕的山村。在村组广场上搭起送照片下乡点,便一头撞进一户人家,便一头迷乱,被人家的火塘、腊肉、土灶以及男女主人的表情迷乱了。</h3> <h3>丧失劳力的老夫妻,建档立卡户。</h3> <h3>莫夺山组的早晨,到处雾气腾腾,不见人影出动。为了拍照,便四处走动,于是就拍下一些有故事的人像和场景。</h3> <h3>她是儿媳,正在为丧失劳力的公婆做早饭。</h3> <h3>一模一样的父子俩。</h3> <h3>这二师兄抬头看着我们,充满好奇,嗯嗯呢地向我们打招呼。</h3> <h3>奶奶背孙子,母亲一生养育二代人。</h3> <h3>上山放羊去的村民,只留下了背影和咩咩的羊叫声。</h3> <h3>搂着妈妈照一张。</h3> <h3>快乐的村民。</h3> <h3>十年前,四川手艺人编织的箥箕,精细美丽,质量尚好。</h3> <h3>热情的村民。</h3> <h3>背着孙子的村组长一直陪伴我们。</h3> <h3>一幢茶老板的大房子。</h3> <h3>边干活边看手机的媳妇。</h3> <h3>正在烤酒。烤酒的蒸锅是村民改造出来的,发酵的玉米放入其中,蒸馏酒水从旁边的管子流出。</h3> <h3>癞蛤蟆躺在地上不动,似乎冬眠了。癞蛤蟆 、学名叫蟾蜍, 属蟾蜍科的两栖动物 ,它不但是捕食害虫的农业卫士 ,而且集药用 、保健 、美食于一 身 ,因而被誉 为 “蟾宝 ”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h3> <h3>漂亮的母女俩。</h3> <h3>两只小山羊好奇地偷窥我们,我也好奇地举起相机。</h3> <h3>开心的母子俩。头受伤的孩子是不是像我小时候一样调皮,摔破了头?</h3> <h3>村组的大广播喇叭,我们用它通知村民来广场免费照像送照片!</h3> <h3>篱笆门、土箕房,我们也是第一见到。山上的雾气很浓,明显比8公里外的宁洱县城寒冷。</h3> <h3>穿上好衣服的夫妻俩。</h3> <h3>村组的两位党员,也是组上的带头人。</h3> <h3>广播之后,终于有村民出现了。原来,青壮年村民早已上山干活或外出打工了,在家的不多了。</h3> <h3>有人来照像啦。</h3> <h3>这里有很多人一辈子没拍过全家福照片,直到我们来了,他们仍然在外忙碌,还没了心愿。</h3> <h3>两个女大学生与村组长一起照,驾在脖子上的孙子一直在哭,哄也哄不乖。</h3> <h3>人多照出来好看,都是村上的,一起来张合影,时间为2018年2月6日12点32分,雾气仍然迷茫莫夺山村。</h3> <h3>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放假回家,恰好是火客老师的学生。</h3> <h3>老大爷一直不说话,他的脸上的岁月痕迹让我印象深刻。</h3> <h3>牛圈,也叫牛棚,四面通风、关牛用的房子。是不是有人曾经也被关过“牛棚”?</h3> <h3>爱哭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开心地笑了。</h3> <h3>干活的妇女们,转身过来,留下一张“看着外人”的照片。</h3> <h3>奶奶和孙女。奶奶展示了她的英雄的丈夫的事迹、领章和获奖证书。</h3> <h3>奶奶举着亲手刺绣的主席像,时间为1968年11月于济南。</h3> <h3>据了解,李莫夺的坟墓仍在深山上,李莫夺的古宅早成废墟了,有关莫夺山的传说和普洱府的故事,人们世代相传,有的已在《普洱府志》中记载。</h3> <h3>莫夺山寨与普洱府的历史连在一起,这里的人民与历史人物李莫夺生活在同一个村寨里,许多的传说让我们对莫夺山迷恋和向往。这次来莫夺寨拍照留下的人像和场景,或许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会成为一段故事。</h3> <h3>普洱有座山,山上有群人。但愿莫夺山寨的村民茶叶种植、牛羊养殖业兴旺发展,人们生活幸福!</h3> <h3>图文系火客原创、使用须作者授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