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洛克线

望峰息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藏地行一一重走洛克线</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望峰息心</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线路简介</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从四川木里水洛乡徒步至亚丁这条线被称作洛克线,是众多徒步爱好者热衷垂涎的一条线路,它深入穿行在香格里拉山区腹地,可近距离接触央迈勇、仙乃日、夏洛多吉三座神山。沿途还能领略河谷、草甸、垭口、海子、雪山、原始森林、高原牧场等世所罕见的腹地景色。</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线路由来</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1928年3月,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地区。</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他两次穿越稻城亚丁之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1933年4月,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以此约瑟夫·洛克穿越时的文章和照片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人们将小说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称之为“香格里拉”,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约瑟夫·洛克探险时从木里穿越到贡嘎岭地区的这条线路,就是后人所说“洛克线”。由于至今这些地方车辆都无法通行,所以,只有徒步才能穿越。</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简要行程</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1:西昌-盐源-木里</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2:木里-水洛-嘟噜村(东拉村的一个组)</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3:嘟噜村-半山坪(3477M)或满措牛场(4000米)</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4:半山坪(3477M)-呷日牛场(4200M)</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5:呷日牛场(4200M)-新果牛场的曲纽阿措姆(4200M)</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6:新果牛场的曲纽阿措姆(4200M)- 呷多牛场(4400M)</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D7:呷多牛场(4400M)-洛绒牛场-冲古寺-亚丁-稻城</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一</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九月十五日,革命尚未成功(简称革命人)、大可以、夏、叶和我五人开始了早已相约好的木里——亚丁之行。当日上午从成都飞西昌,午后赏邛海,观钓鱼,有垂钓大鱼重达8.8斤者,颇开眼界;夜,进西部村寨,食彝餐,目睹毕摩玩火表演。</font></b></div> <h3><b><font color="#ff8a00">  十六日,行车11小时,里程250公里,至木里县城,住卡卓宾馆,夜,食藏餐,美味可口,余味隽永,至今难忘。</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十七日,行车12小时,里程约240公里, 至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村都鲁组,夜宿向导兼马夫合种昂翁鲁绒(简称阿翁)家,食藏家家宴,睡藏家木榻。是夜,风雨声起,呼噜声、铜铃声不绝于耳,众皆半梦半醒,倍觉长夜难捱。</font></b></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ff8a00">  十八日,徒步正式开始。从白水河至满措牛场,时间约7小时。</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全程皆沿白水河而上,坡度由缓而陡,路由宽而窄, 碎石、泥泞小道相间交错。初时,植被稀疏而景甚荒凉,后树木渐渐高大葱郁,水草植物愈加丰荗,竟与墨脱景致相似,这让我颇为惊异:为何在水洛乡海拨1800米左右的地带,那么荒芜,难见大树,而到了2000米以上的地带,植被反而大大丰富了呢?后细心观察,遂知:此地2000米以下地带多矿石,少土壤,故难养大树,而2000米以上地带土壤深厚,且多为黑色沃土,加之雨量充沛,是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乃叹自然之奇而大长见识、大开眼界:这种高海拨地带景观之丰富多样而迥异于低海拨之荒凉冷漠,实平生所仅见。</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山愈来愈陡,林愈来愈密,雨越下越大。坑深水多,地面湿滑,徒步难度大增。穿着雨衣或冲锋衣,头罩住,人捂得严严实实,虽然无惧风雨,但外冷内热,近视眼镜片老是被一层朦胧的雾气遮蔽,看不分明,不停擦拭,又不停生成,前之雾气刚除而后之雾气又至。这让我、大可以、革命人三个近视眼很觉麻烦,很觉不爽。而且不停上坡,体能消耗大,汗水、汗气大量涌出,排不出去,浸湿内衣内裤,又难以及时更换,时间稍久,后脊冰凉,倍觉凄苦。此种景况,难免让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然革命人一路兴致颇高,状态奇好。他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总是那么惊奇、兴奋和滔滔不绝 。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还没有如此艰难的历程,但他却是此次徒步之行的策划者和召集者。也许是责任所系,也许是难掩初次出行的兴奋,他高昂、乐观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大家。看着山中那青翠繁茂的世界,看着那一株株苍劲挺拔的高大松树,我忽然就觉得,我们这些已近天命、头发花白的老男人原来还是这么硬朗,心还是这么地年轻。一时兴起,就在心中黙黙地吟唱起纯真年代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冻。它不揺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下午5时许,队伍终于到达满措。这是一处较为宽阔的林间。我们在潮湿而不平的地面上扎帐篷,阿翁和扎巴忙着生火煮饭。 不一会,大家都围拢上去,一边烤火,一边心急火燎的等候饭菜入口。虽然阿翁、扎巴的厨艺一般,也谈不上什么卫生干净,但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大家吃得还是满香的。夏问了阿翁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未来几天天气怎样?能不能看到雪山?阿翁怪怪地笑问:你们这几天干没干什么坏事哦?我们立刻心知肚明,知这坏事暗指男女之欢。便坚定地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并反问:你呢?他淡淡地说:昨晚没跟婆娘睡,今早出门还上了一柱香呢。</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是夜,雨声又起,豆大的雨点打在帐篷顶上,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这声响,如在闷热的夏夜,或在连晴干旱的日子里响起,那就皆大欢喜。但在今夜,在这里,我却觉得特揪心。我暗想,这倒霉的雨下个不停咋办?明天怎么收帐篷,收行囊?但急也无奈,只能听天由命。索性向革命人要了一颗美国深睡眠的药服下,期昐忘却烦忧,睡个好觉。谁料,竟无效。心不静而不能释怀,自然难以入眠。看来明天得加量,吃两颗了。</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二</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div><b><font color="#ff8a00"> 十九日,从满措到茶瓦托牛场,仍沿白水河而上,行走约9小时。</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晨7时起,天阴,暂无雨。整顿行装,洗涮,用餐,分发干粮完毕后,雨又起。山更其高,坡更其陡,林还是那般密,而海拨已达3000米以上了。呼吸愈难,体能消耗愈大,而行动愈缓,遂以美国能量棒囫囵而吞,然味涩,难咽,勉力食之,其后始觉无饥饿感,体能似有增加(或为心里作用所致)。而风景奇险、瑰丽,却是眼见为实。革命人遂叹道,仅此一天多的行程,他已觉不虚之行。他说,世间最美之景多在人迹罕至处,而只有意志坚定,不畏艰险,体能超常,极尽筋骨之苦的人才有眼福享见。对此,我深以为然。盖“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且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因连日阴雨,白水河流量大增。过两处山涧时,因水深流急,须脱掉鞋裤,徐徐淌水而过。这看似不难,乍看上去似乎还有良多趣味。但我必须告诉你 我的真切感受,光脚光腿下水,仅仅1秒,我的双腿就麻木了,僵硬了,肌肉急速收缩,像抽筋似的,刚才还粗壮有力的双腿竟难以支撑并不庞大的身躯,以至整个人揺摇摆摆,晃荡不定。而这时手杖反而起了关键作用,它借助手的力,成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在这接近0度的白水河中,在流速达每秒5米的冲击下,我们唯一感到庆幸的,就是它的流量还不是足够大,水还不是足够深,否则,也只有立马撤镖,打道回府了。从这一点而论,老天还是眷顾我们的。</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在行走的途中,我们还强烈地感受到,这里海拨3000以上的植被特好,植物品种特丰富。无数的高山植物从我们的视线里掠过,象红豆杉、冷杉,云杉、铁松什么的,多如牛毛,参天耸立,密密匝匝,望也望不到边。我们对植物大都比较外行,只是对微小的花特别关注。大可以每次出行都有用手机 拍花的嗜好,但他说,有好多花他就从来没有见过,这还仅仅是在我们徒步的路上脚力和眼力所至的狭小区域内,那没走到没看见的广大区域内不知还有多少奇花异草呢。据称,此地被誉为青藏高原物种其因库,其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世界公认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4000米的地带,还能寻找到不少杜鹃花、玫瑰花以及苹果等众多植物的祖先(母本)。当年,年轻的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以及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 、探险家和人类学家洛克在此地采集了上万份植物标本,为西方引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观赏植物,被西方誉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之门”的人。但让世界最为震撼的,还并不是这里的动植物,而是他的风景照片和日记里记载的,这里有金字塔般的雪峰,五彩斑斓的河谷,大片的草甸和海子,有不同信仰却和睦相处的寺院和教堂。这里处处透露出高洁、纯净的气息,这里的人们彼此关爱,幸福长寿,神秘而安祥。后来,小说家希尔顿以此为据,加工创作了著名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描述了一片自由、美丽、安祥、和谐的乐土"蓝月亮山谷”——"香格里拉”,让在战争造成的动荡和萧条下,惶惶无助的世界人心有了一处渴望寻觅的精神家园。于是,就象藏传佛教的信徒寻找香巴拉一样,对香格里拉的向往、寻找,最终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髦。今天,徒步行走在当年洛克行走的路上,我们或许难以完全捕捉到当年他那极度狂喜和血脉贲张的激情,也因天气原因,看不到令人心醉的极致风景,但我们却对路边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和植物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我和大可以不停地拍摄,走走停停,干起了和当年洛克一样的事儿:收集植物。只不过他收集的是标本,而我们收集的是影像。</font></b></div> <h3><b><font color="#ff8a00">  下午5时许,在绵绵的雨水中,穿过一片肥沃的草场,我们终于到达今天的终点:茶瓦托牛场。不过,让人郁闷的是,此地因连日下雨,到处是水,潮湿不堪,加之天上雨水仍不绝,根本无法扎营。好在尚有一个十几平米的牛棚,可供休憩。但那牛棚之脏之简陋,说穿了也就是用不规则的石头堆砌的一处仅能遮风避雨的寒窰。我们先在里面生火煮饭,浓浓的青烟熏得我们睁不开眼,辛辣的泪水不停涌出来,不时需要跑出门外去透透气。那些木柴也受潮严重,难以充分燃烧,大家便用嘴吹风,用锅盖煽火,折腾了3个多小时,才吃上了一顿夹生饭。饭后休息不到1小时,就必须要睡觉了,因为明天要翻大垭口,海拨4700多米,上升坡度很大。但说到睡觉,真是头疼的事,主要是地方狭窄,每人的空间宽度不足80厘米,就这样,仍安排不过来,大可以见状,就主动提出,到堆放行李的破木板台面上去坐躺一夜。看到他以大大的行李包为枕为靠垫,面色沉静的模样,我当时就想到一个词:高风亮节。想到马儿是站着睡觉,而属马的他竟能坐着凑合一夜,心里就一个劲地感叹,属马的人真是了不得哟,嘴里不住地念叨一个词:超人啊!睡在下面的人其实也不好受,头部已顶拢墙角,而双腿还不能伸直,伸直了,就可能引燃睡袋,引发火灾。回为在房间的正中是生火煮饭的区域,那里的柴火并不能熄灭,倘熄了,这么潮的天和柴,明早就升不起火,就吃不了热米粥,喝不了热开水,而且这么阴冷的天,也要靠这微弱的碳火来保温御寒,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保留火种,这火种可以说是希望的火种,也是生存的火种。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在脚和火区的空隙中用潮湿的大木板和冰冷的石头作了一层隔垫。</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回顾出行以来五天四夜的生存状况,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反差。从第一夜的四星级宾馆,到今夜的牛棚,我们体验到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地去适应环境。古人说,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其乐无穷。我们体会到了这种乐趣,这是一种战胜自我,战胜困难后的乐趣,是一种精神上的完胜。看到兄弟们灰头土脑、蓬首垢面、疲惫不堪的倦缩在这高山僻壤,我觉得他们就象是行闯天涯的丐帮大侠,但从那刚毅而睿智的眼神里,从那博识广闻的谈吐中,也至少是深藏不露,德高望重的八代以上弟子呢。</font></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三</font></h1> <h3><b><font color="#ff8a00">  今天,是徒步的第三天,从茶瓦托到新果牛场,时间约9小时。</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昨夜,阵雨一泼又一泼,且密且大时,水流不畅,牛棚的夹缝处就会生成一滴又一滴大水珠,每隔一、两分钟,就掉下来,打在地板、睡袋甚至我们的脸上,冷冰冰地让人哆嗦颤抖不已,这让本就难以入眠的我们基本无法入眠了。好在那雨还算本份,总是间隔着来,而且远不及夏夜的雨那么猖狂急骤,因此牛棚内终究没有泛滥成灾。但就是这么小小地骚扰,也如铜锤重鼓一般敲打着我们的神经,如穷凶极恶的藏獒一般完全吞噬了我们仅存的一丝睡意 ,它让大可以吞服的安定片和我吞服的两颗美国深睡眠药丸完全失效。它似乎在以老天使者的名义提醒我们,要刻骨铭心地记住这一夜,记住这难忘的茶瓦托牛棚。</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当黎明的光芒隐隐地从无处不在的缝隙中透射进牛棚的时候,我们就早早起床了。我们惊异地发现,在牛棚的左上方,在那厚厚的阴云中间,竟然有一块瓦蓝的天。它那么蓝,那么纯净,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希冀。它高贵、庄严、圣洁的气度,让乌云也为之 惊骇忌惮,不得不退据三分。渐渐地,它扩散开来,面积愈来愈大,力量越来越强,终于显露出令人万分惊异、神奇无比的景象来:焕发着天神一样光彩无比,熠熠生辉的大雪山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像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夏诺多吉现身了!阿翁激动地说,扎西德勒,你们真是有福有缘的人咧!我们更是激动不已,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雪山就在牛棚的一侧,那么近,那么清晰,仿佛触手可摸。想不到呵,这狭窄、简陋、肮脏、潮湿的牛棚竟是与这大美的雪山相伴而生的。我们昨夜是睡在牛棚里的吗?不,我们是睡在雪山的怀里,是睡在三怙主神山之一的金刚手菩萨——夏诺多吉的怀里的。那一刻,在巨大无比、光芒万丈的雪山辉映下,我忽然觉得那牛棚也是那么美了,它朝朝暮暮地蹲在这里,日夜不停地偷吸这雪山的气息,不美简直都不行了。快在雪山的脚下照个像,快在菩萨的身边合合影,把那可爱可亲的牛棚也捎进去吧,这真是令人终生难忘的记忆!</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很快,雨雾卷土反扑,铺天盖地而来,它们恼羞成怒、气势汹汹 ,似乎要惩罚一下我们这些偷窥仙境的人。仅仅二十来分钟,雪山美景就完全消失了,世界又是一片浑浑沌沌。刚才的一切好象是海市蜃楼、过眼云烟。接着,淅淅沥沥的雨开始下起来了,我们不无遗憾地叹叹气,收拾好行装,向着海拨4700多米的大垭口进发了。</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途中,叶开始被迫骑马,因为他的右腿有着严重的关节炎,临时行,医生还曾叮嘱他最好不要到此地涉险自虐,但他重感情,讲义气,唯革命人的马首是瞻,坚决服从号令,这种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哥们,如今可是不多见了。夏也开始骑马,但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在走,以他的体能,走完全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骑马只是作为一种体验,或者是他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他虽然显得略胖,但他不怕冷,很多时候都是穿着一件短衫,手拿一条毛巾,预备着随时拭汗。他的步伐坚定而踏实,呼吸均匀而有序,一看就是老江湖。最让我和大可以担忧的是革命者,但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他的状态特好,体能并不输于我俩,为他租赁的一匹骑马,在全程的徒步过程中,几乎就没有为他服务过。</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走着走着,老天象变魔术似的,又渐渐地亮堂起来,太阳在云层的包裹里不停翻滚,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灼热,但它就是腼腆,老是赖在里面不肯出来。在穿过一片平缓的草甸时,它终于耐不住寂寞,悄悄地探了探头,仅这一下,就热情似火,咄咄逼人,让人招架不起。革命人和大可以就此脱光上衣,一展肌肤秀,拍了几张普京版的半裸照。大家在此聊天,打坐,饮水,补充食品,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以期顺利翻越身后那似乎近在咫尺的大垭口。</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高耸而陡峭的垭口已经清晰可见,但要翻过去,可得费时老半天。而且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所看见的垭口就是真正的垭口,事实上,往往是垭口之上还有垭口,就好象骑单车走川藏一样,翻过了一坡又一坡,转过了一弯又一弯,老也没有尽头,总是在你绝望的时候,曙光才会出现,那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五彩旗。五彩旗也叫经幡,是因为上面都印有佛经。这些五彩的经幡,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在笃信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在藏区,经幡是连接人与神的纽带 ,经幡所在即神灵所在。所以,行走藏地久了,我就深知经幡总是在最高的垭口,因为只有那里风势才最为劲猛,风幡才最为招展。因此每每行走在藏区途中,我最乐见的就是经幡了,这不仅因它好看,上镜,更因它精深博大,内涵丰富,是驴行者心中的希望所在。当我站在高高的垭口,看见那横挂在山梁、山石、大树甚至白塔上的五彩经幡迎风飘扬时,我就觉得那是藏区最美的风景之一,那单调枯躁、呼呼有力的声响,我亦觉得是最美的音乐。今天,这大垭口的经幡在哪里呢?我渴盼着,但并不着急。须知,在高海拨地区运动,一定要讲究节奏,而且这节奏一定得是适合你自己体能的节奏,不能跟着别人凑热闹而乱了方寸。这就好比田径比赛的万米长跑一样,有经验的教练,总是喜欢找几个无关紧要的队员去领跑,以较为快速的奔跑速度去干扰对手,乱其节奏,让对手很快垮台,而自己的种子选手最后则脱颖而出。因此,在高原,步行的节奏、呼吸的节奏包括休息的节奏都一定要掌控好,否则,就会易发高反,甚至拖垮自己。我自信节奏掌控得还不错,但在摄影时,因为下意识的弯腰下蹲,或者移动过快、幅度过大,也曾屡屡乱了节奏,引起很大不适,每每调整很久,才渐趋复原。</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下午2时许,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上升1100米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最高点——大垭口。垭口风甚劲而寒冷,不宜久留,我们迅速拍照留影后,即匆匆下山。下山的道路有很长一段为乱石嶙峋道,加之弯急坡陡,马儿不能驮人,叶便只能下马行走。这可苦了他了,他拖着那只患有着关节炎的腿艰难下行,显出痛苦和努力的样子,我们都暗暗为他捏把汗,但毕竟爱莫能助。而他终凭一己之力,顽强坚持,终于在下午3时30分左右,下降近500米后,到达一平缓草场,与大部队胜利会合。我们皆以为今天的行程即将到站,大有松懈之意,阿翁却不动声色地说,还有一小垭口要翻,要我们抓紧时间赶路,以免天黑误事。说罢,便率骡队急急出发,言称要尽快赶到,以便提前生火煮饭,叶和夏也骑马随行先去。我、大可以、革命人三人则徒步于后。时乌云翻滚,急遽涌动,电闪雷鸣,而其声闷闷。我素于天文气象略知一二,但见乌云自西天来,愈来愈厚,愈来愈密,且与地平线连为一体,知其实力非凡,大有来头,必有一场为时很长且强度较大的豪雨。遂迅即穿上雨衣,以防患于未然。果不出所料,几分钟后,大雨便如约而至,一直下了2个小时,伴随着我们徒步翻越小垭口。说起这小垭口,我现在都心有余悸。翻越了4700多米大垭口的我们,又下降了500米,体能几乎消耗殆尽,心里所理解的小垭口无非就是再爬两个小坡坡,转几个小弯弯什么的,顶多半小时就到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垭口并不比大垭口低,它简直可以说就是第二个大垭口。于是,在大雨的肆虐下,饥寒交迫的我们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又上升了500多米,才于当晚6时左右到达目标地——新果牛场。而其间,我曾补充过美国能量棒,但竟吃不下去,觉得反胃,想吐。而大可以、革命人就更厉害些,他们到营地后,连饭和肉都难以下咽,仅能勉强喝一碗白水白菜汤了。看来,我们的身体都已严重透支,已经影响到功能的运行了。</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说也奇怪,到营地后,那不可一世的雷雨突然消弥,遁于无形了。老天似乎也感念我们的辛劳,格外地开恩,慷慨无比地展现出一大片湛蓝的天空来。在黄昏将近的时候,我们竟然有幸看到了文殊菩萨央迈勇雪山的背影,在夜色将近,天空渐渐暗淡的背景下,一缕血红的夕阳斜射过来,它的顶部熠熠生辉,而整个雪山则被夜暮时天空中那层淡淡的蓝色气息所笼罩,散发着古雅而清幽的光芒,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安祥,让人深深痴迷,仿佛整个身心都被那独特的的宁静所占据所征服。</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我们的营地,新果牛场的这间牛棚,比茶瓦托牛场的那间牛棚更窄、更脏、更潮湿,但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心情大为放松,因为我们知道最难最苦的阶段已过,何况阿翁还许诺说,明天的牛棚将会是宽松而整洁的,这让我们看到希望,仿佛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点燃火柴的那一瞬,看见了面包和牛奶一样。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明天有个好天,能把那潮潮的衣服、潮潮的睡袋、潮潮的帐篷包括相机镜头都好好晒晒——它们简直潮湿得不成样了。适逢夏喷嚏连天,我便开玩笑说,吉兆啊,天将晴!老夏则说,他们湖南是狗打喷嚏天才晴。众人皆曰,老夏,你就权且做回狗吧。夏慷慨神色不稍变,叹息曰:兄弟们,只要天晴,我做什么都愿意啊!</font></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四</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div><b><font color="#ff8a00"> 今天,是徒步的第四天,从新果牛场到呷独牛场,时间约9小时。</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昨夜雨声又起,大家都没睡好觉。我和大可以完全失眠,只有夏睡得好些。但他也抱怨说,醒的频率太高,梦都没做完。遂问,你做的什么梦?曰:搓麻将,三个地胡。原来是好梦!好梦易醒,要是继续做下去,他会有天胡的。这老夏,真是好福气,带财!</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今天徒步的路,虽然不及昨天那般陡峭,上升的幅度也远不及昨天那么大,但已完全是在海拨4500米左右的地带上行走,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有七、八个小垭口要翻越,还要过几段易发落石的区域,加之路程长,对体能消耗很大,总体难度实际上并不逊于昨天。但今天大家总体精神状态好,加之天气略有好转,大部分时间不用雨帽罩头,人着实清爽了不少。在这样高海拨的地带行走,已经看不到多少茂密的植物了,更多的是石头、石堆和石山以及镶嵌在它们中间的大小不一的海子。那些海子,若在晴朗的日子,在蓝天的映衬下,在阳光的抚弄下,定会焕发出风情万种,百媚千娇的模样,但在这阴云密布的天宇下,它们全都死气沉沉,灰不溜秋,让人觉得沮丧不已。只有那石头,那无边无际的如海洋一般广袤的石头,才让人觉得惊异,觉得震撼。它们一块压着一块,一块垒着一块,一块蹭着一块,一块抱着一块,一块牵着一块,一块拥着一块,造就了这嶙峋的世界,造就了这苍凉的荒原。它们隆起于第四世纪冰川时代,历经亿万年的风霜雨雪浸润,在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退却后逐渐形成。那是一种摄人心魄的壮美,很象美国大片中的天外星球,科幻世界。这真是“蓝色星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我在心中默默感叹,站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久久不忍离去。</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下午4时许,翻过一4800多米的垭口,突然眼前一亮,下方一大片蓝色的海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它就是亚丁地区最大的海子——蛇海。在它的右上方,就是勇迈勇雪山,云屯雾集,难见真容,但隐约可见主峰下面的冰川。那冰川直接下伸到平静的湖面,湖水在山风的吹拂下,泛着宝石般的蓝绿色。据说,此地乃是藏传佛教暗修密宗瑜珈的观湖之地,西藏大召寺第一任堪布,谢巴多吉高僧就曾在此修瑜珈观湖。湖的出口处面对央迈勇有两座玛尼堆,从飘扬的经幡与地上大量的信物亦可看出藏民对于神山的虔诚。我们坐在山腰上,静静地观赏这美丽的海子,而且期盼着天气好转,能再次一睹文殊菩萨雪山的卓然风姿。因为我们已经从它的背面转到它的前侧面了,我们还没有真正欣赏到它美丽的容颜,它可是被洛克先生赞誉为举世无双的最美的雪山呢。然而,山风浩荡,直透筋骨,让人不敢逗留,只好快速下山,经过一片乱石滩河谷地带后,于6时左右到达目标地——呷独牛场。</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呷独牛场三面环山, 远远望去,像是掖在大山怀抱里的一颗翡翠玛瑙,招人怜爱。这里有两处牛棚,一处大且干净,而且破天荒的还有电灯;一处小且脏湿,比我们两天前下塌的那两间牛棚还远不如。阿翁和扎巴带来一皮肤脏黑、委琐邋塌的男人,称其为老板,是牛棚的主人,他非要向我们索要人民币500元,少一个子都不行。我们自然便给了,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去住那宽大明亮干净的大牛棚,而把付费的远方客人撂在这狭窄肮脏的小小牛棚内。这么小的牛棚,这么多的行李,我们五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住不下的呵。大家气不打一处来,便找上门去,那老板才同意我们过去两个人。于是夏和叶便过去了,我、革命人、大可以三人只好将就在此处。夜9时许,阵雨突起,千疮百孔的牛棚内开始到处漏雨,我和革命人就索性在牛棚内搭起双人帐篷以避之,谁料,天公却很快老实下来,不再兴风作雨了。但我的内心从那时始,却开始变得不平起来,这个牛棚老板的所作所为让我对此行的美好感觉,让我对香格里拉的美好憧憬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云。</font></b></div> <h3><b><font color="#ff8a00">  今天,是徒步的第五天,从呷独牛场到亚丁洛绒牛场,时间约6小时。</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这是非常轻松的一天,路程短,上升幅度也不大,从海拨4400米的牛棚出发,沿乱石瀑布滩而上,穿蛇海,翻过央迈勇一侧的4900米垭口,再下行2个小时,就可到达亚丁景区的洛绒牛场了。 而且,昨夜,睡得也不赖,至少有2个小时进入了完全的深睡眠状态,精神倍好,这要归功于大可以,他贡献了一绝招:先食一颗镇病片,再服一粒安定丸,果然有奇效,只可惜这方子来得晚了。</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知道蜗居牛棚的日子将告结束,大家有些恋恋不舍,特意在最后的呷独牛棚前合影,叶还手抚那匹黄毛骡子,动情地说:“没有它,我或许真的无法走过来呵!”。队伍终于出发了,仍是叶和夏骑马随队先行,革命人、大可以和我徒步断后。因为任务轻,时间宽松,我们三人放慢节奏,放松心情,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场逍遥游。只可惜天气仍不好,浓云不散,蛇海无光。穿越乱石瀑布滩后,站在那瀑布的源头,蛇海的蛇尾处,回头下望呷独牛场,它静静地横卧在苍翠葱郁的山谷间,宁静、安祥,在茫茫的云烟下,镇定自若,有着一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庄严。我在心里默默说,别了,别了,美丽的山谷,难忘的牛棚.........</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4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站上高高的垭口。其时正逢晌午,太阳就在央迈勇雪山的上方,恰是我们最不乐见的大逆光,它不时穿透厚厚的乌云,发出灼烫炫目的光芒,以至我们无法完全仰视 主峰的风貌。但我们还是清楚地看见冰川、冰雪以及在阳光、云海中若隐若隐的类似剪影一般的雪山主峰及其两脊的暗淡线条,它好似完美的冰雪砌成的巨型金字塔,造型简洁得如同国画泰斗茶余饭后信手凃雅而成的素描。它们是那样高,悬挂在云朵之上,只有在云朵飘浮移动的空隙间,才可偶尔一见。我只道,在眼前几百米的地方,耸立着比我们高出近1100米的大雪山主峰,而它正是无与伦比的文殊菩萨央迈勇,虽然我们不得天时,难以完全睹其真容。但离它这么近,几乎已经触摸到它有力的脉络,聆听到它动人的心跳,呼吸到它醉人的气息,自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豪迈和畅快。站在这高高的垭口上,细细观赏,感觉天很近,云也仿佛在身边。脚下的大地几乎全是石头,为数很少的山花野草艰难地从其缝隙中破岩而出,顽强地生存着,茁壮而鲜艳。那些融雪已尽的山体奇异怪诞,灰白扎眼,极尽苍凉。整个世界一片空旷寂寥,萧瑟肃然,那种古朴,那种蛮荒,仿若神冥世界。我们感受到一种难言的冷清,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孤寒,那种冷清,那种孤寒,自灵魂深处而来,深伏于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在这无风的正午,在朦胧的阳光烘烤下,也觉得内心透凉,无端生出滚滚不尽的寒意 。但穿越垭口后,则风景迥异,一幅以蓝天、白云、雪山、顽石、经幡为主体的巨大画卷赫然呈现在眼前,令人惊愕,叹为观止。在这幅大画卷中,有一个海子,它清莹碧蓝,玲珑秀雅,水色翠蓝,仿佛碧玉镶嵌在雪山之中,纯净安详,显得神秘莫测,在阳光的映射下,如宝石般变幻着光彩,时而黯然,时而耀眼,时而飘忽不定,它就是这幅画卷的视觉中心,著名的亚丁景区的核心景点——牛奶海。 当我们从垭口徒步下行到海拨4600米的牛奶海并悠闲观赏它迷人的风姿时,一些游客见我们蓬头垢面,风尘仆仆,大有来头的模样,惊问我们来自何处,我们则不无自豪地说,从垭口那边,从雪山的背面徒步而来,众皆齐竖拇指,唏嘘赞叹。</font></b></div> <h3><b><font color="#ff8a00">  沿着牛奶海的路继续下行,虽然也很陡峭坎坷,但我们心情愉悦,并没有觉得有多难,只是山中的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让本就泥泞不堪的道路更加惨不忍睹,难以入脚,着实让人狼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下行,我们终于到达洛绒牛场,并乘坐景区的观光车下行至冲古寺,与先行到达的叶、夏会合,再乘坐景区大巴,行驶1个多小时后,到达景区入口。又乘坐客栈安排的越野车,仅几分钟,就到达日瓦镇(现已改为香格里拉镇)图腾客栈。</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 至此,为时5天(18——22日)的徒步行程基本结束。</font></b></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六</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div><b><font color="#ff8a00"> 23日,一觉睡到自然醒。上午阳光格外好,是我们徒步行程中未曾有过的,于是洗衣、晒鞋、晾包,忙个不变乐乎。 下午4时许出发,包车至附近的俄初山看贡嘎日落,至山顶时,谁料天气变化太快,竟由晴转多云,继而阴云密布,下起阵雨来。于是嗟叹再三,暗自感叹时运不济,只好打道回府。下行至半山一观景点小憩时,忽闻歌声响起,其音短促有力,节奏极强,而其风格热烈、欢快、喜悦,可知歌者心中真情流淌,激情横溢。趋近细看,原来是一群藏民正在收割成熟的青棵麦,他们一边劳作,一边唱着劳动的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灿烂可掬的笑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庆。大家忍不住下山,走进村庄,和他们攀谈,跟他们一起劳动。时黄昏将至,而小雨初歇,虽阴云总体不散,但光线均匀柔和,且有局部洞开者,几束阳光照进来,洒在巨大的山体上,令人怦然心动。而在金黄的棵麦间,衣着鲜艳的人们,正欢快地劳动着。这场面和我去年穿越贡嘎西南坡时遇到的劳动场景何其相似,只是这里的规模更大,更让人震撼。他们灿烂的笑颜,甜美的歌声,欢快劳动的场景不就是一幅最最动人的画面么?这里有高大壮丽的山峰,茂密的森林,金黄耀眼的田园,这里的人们彼此关爱、和谐相处,共同劳作,幸福而安祥,这不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香格里拉吗?我忍不住用相机拍了几张,自觉效果上佳。那景色是那样地美丽安宁,那人物是那样的天真慈祥。这和我心中的香格里拉何其相似!</font></b></div> <h3><b><font color="#ff8a00"> 24日,再进景区小游,至卓玛拉措观仙乃日,至洛绒牛场再观央迈勇,皆因天气不佳而未能尽如人意。</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25日晨5时许,乘包车去稻城机场,因客栈毛姓老板无故变卦(曾三次对我们食言),只好临时改唤藏族房东送行。他因赌博至凌晨2时才入眠,极度疲劳,途中差点与一来车正面相撞,后由我代其驾驶,终平安抵达机场。</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25日9时30分,抵成都双流机场,为时11天的木里——亚丁之行结束。</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  尾声</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坐在飞机舒适的软座上,半眯着眼,在内心默默吟唱古木卓玛的《香格里拉》:“在那逝去的地平线,天空是纯洁的雪山,草原是花朵的天堂,老阿妈皱纹里藏着世外桃源,牧马人歌声里流淌着天籁之音......",内心格外的享受,格外的惬意。俯瞰下方白云深处那片雪域高地,我知道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香格里拉地区。在那里,羁傲不逊的横断山由北而南如飞瀑切割出青藏高原最壮丽的高山峡谷;雅砻江由西向东,撞击着这里的大山,雕塑出世上最美的雪山、海子、森林、草原、溪流;还衍生出了多民族、多宗教和谐相容的人文环境。这里处处透露着高洁、纯净和神秘的气息。“在这个世界上如此遥远、与世隔绝、渺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有这样绝美的地方”,八十多年前,希尔顿曾经用最质朴的语言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后人的心里激起了怎么也拂之不去的涟漪,吸引了不知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寻找这片神秘的中央花园。人们来了,又走了。他们不断寻找、发现、惊叹、怀疑,又不断自我否定。他们小心翼翼,懵懵懂懂,唯恐惊扰守护于此的众神,他们甚至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曾经真实地走进过她的领地,不敢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到过香格里拉。今天,我们徒步穿越的这条洛克线到底是不是西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呢?朋友,我想说,它是,又不是。它的美丽,它的高洁,它的神秘,与小说中的香格里拉是那样高度的契合,这里不是,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有资格说是呢。但它未必就是我们心目中所祈盼的香格里拉。当呷独牛场的藏族老板不再相信佛主而是迷恋金钱时,当图腾客栈的店主深入这片商机凸现的藏区只顾牟利而戏弄游客时,当曾经的亚丁,那片向阳之地,被如潮的商气所笼罩而渐渐逝去那份纯净那份安祥那份神秘时,当高山杜鹃和格桑花的美丽让位于矿山开采和海量宾馆楼舍所需要的建设时,这里,还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吗?</font></b></h3><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香格里拉无疑是存在的。当年,战争造成的动荡和萧条,让自由、美丽、安祥、和谐的乐土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今天,物质生活富裕的人们,蜷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呼吸着无处不在的有毒废气,难见空旷澄明的白云蓝天,他们功利现实,尔虞狡诈,刻薄寡恩,自私虚假......,人们,无不渴望一种心灵的宁静。迷惘的人性,需要置于何种秘境,才能得到醍醐灌顶般的清醒?于是香格里拉之旅渐成燎原之势。是地风景奇绝,安宁祥和,人们心中有信仰。与其说这里是环境的净土,不如说是心灵的家园。来到这里,是对神秘世界的探寻,更是对灵魂净化的追求,对人间净土的向往,对人间真情的渴望。或许你早已找到现实的香格里拉,但重要的是你找没有找到你心灵深处的香格里拉,那片属于你自己乃至整个人类心灵的”最后的净土”。也许,在你我的心中,“香格里拉”并不遥远,甚至处处可见;也许,它很远很远,甚至只是一个虚幻的梦境或念想。</font></b></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br></div><div>附:藏地小知识</div><div>1、唵、嘛、呢、叭、哞(咪)、吽:藏传佛教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又称六字真言,被密宗认为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源。</div><div>“唵”表示佛部心,据说,念此字时需身、口、意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div><div>“嘛、呢”二字,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又叫嘛呢宝。</div><div>“叭、吽”二字,梵文之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纯洁。</div><div>“哞”表示“金刚部心”,是对成就的实、祈愿。</div><div>这六个字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或:“好哇!莲花湖的珍宝!。</div><div>2、玛尼堆:将六字真言等经文或图案刻画在石头上,这样的石头被称为”玛尼石”,而将“玛尼石”集中起来,垒成一堆,就是“玛尼堆”。</div><div>3、唐卡: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卷轴画,常绘于布帛或丝绢上,是藏地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唐卡通常悬挂于寺院殿堂中,也可卷起带于身边。</div><div>4煨桑:是藏族祭天地诸神,表达其宗教信仰的一种形式。煨桑的树枝,一般是松柏。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松柏产生的香气,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闻到也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敬天地诸神的一种贡品,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div><div>5、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是一句祝福语。它在藏地使用的频率就象汉语中的“你好”使用的频率一样高。</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