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记以色列、约旦行之以色列篇(2)

cora

<h3>上接第一集(以上蓝色链接是第一集)</h3> <h3>五饼二鱼堂</h3> <h3>五饼二鱼堂,从名字上看就是五个饼二条鱼,这又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h3> <h3>相传,耶稣在此传道时曾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为了纪念耶稣的这个神迹,教徒们在加利利湖畔,兴建一个拜占庭式教堂并在5世纪进行了扩建。但到了七世纪的时候,&nbsp; 这个教堂就在战乱中被毁坏了。</h3> <h3>现在的教堂是1982年重建的。教堂朴实无华,教堂的地板上,还镶嵌着许多当地的水鸟、花草等图案,造型别致,栩栩如生。</h3> <h3>祭坛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h3> <h3>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h3> <h3>彼得献心堂</h3> <h3>离五饼二鱼堂大概就几分钟,是彼得献心堂,这也是耶稣的故事。教堂建在加利利湖畔。</h3> <h3>彼得献心堂反映了彼得打鱼时向耶稣献出虔诚的心。事情是这样的:耶稣复活的第三天,耶稣对彼得说,在自己升天之后,彼得要担负起基督教领袖的责任,彼得在耶稣的鼓励之下,坚定了信念,向耶稣献出虔诚的心。后来彼得不负耶稣的期望,成为基督教的坚韧磐石。</h3> <h3>如今所见的教堂是1933年天主教圣方济各会在此修建的。</h3> <h3>彼得献心堂,又称彼得蒙召堂。约翰福音21章记载,耶稣三次问彼得爱主之心,要他喂养主的羊的地方。这里的羊代表耶稣的信徒,而耶稣曾多次说他自己是“牧羊人”,并把世人比喻为迷途的羔羊,是他,上帝的儿子引领世人们走向天堂。</h3> <h3>教堂外有一座彼得向耶稣献心的雕塑。</h3> <h3>DAY 3 : 提比利亚 (以色列)----安曼 (约旦)</h3> <h3>一早从酒店出发,前往约旦河洗礼之地。</h3> <h3>入口处的墙上,用各国文字写着《圣经》上关于耶稣洗礼的故事。内容如下:</h3><h3>" 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 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 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h3> <h3>约旦河里教徒们分成两对,分别在做洗礼的仪式,岸上的游客带着好奇心静静的看着 。 </h3> <h3><font color="#010101">约旦河不宽,是条安静的小河,连接着加利利湖和死海,两岸绿树成荫,河边立着栏杆,修筑了一级级的台阶。约旦河的流域面积也不过1.8万平方,静静的河水看上去还算干净。受洗礼的人站在两边,河面狭窄,仅数米之遥,河道也浅浅的,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受洗处旁边竖了一块牌子,上面用希伯来文和英文写着“主耶稣受洗处”。</font></h3> <h3>牧师先是大声对周围的人说上几句(我也听不懂,那是以色列的希伯来语),然后受洗礼的人在牧师的帮助下往后仰天入水(全身都入水),然后站起来,等待洗礼的人立即鼓掌欢呼,嘴里喊着什么,然后神父再小声的同受洗礼的人说上一段,这样就算洗礼仪式结束了。</h3> <h3>上图的牧师没有穿洗礼服,下图里的牧师同洗礼者一样穿着洗礼服。世界上不同肤色的基督徒大概都在这里受洗礼吧。洗礼是一个人成为基督徒过程中很重要的关键步骤,也是最后一个步骤。</h3> <h3>离开约旦河洗礼之地,我们从以色列的北部关口过境前往约旦的首都安曼 ,开启约旦5天的行程。</h3> <h3>约旦的行程请浏览“约旦篇”,以下链接是2集约旦篇。这里将继续完成“以色列篇”。用鲜艳的鲜花,在这里做一个美丽的隔断😜,直接跳到第八天。</h3> <h3>DAY 8:死海(约旦)--- 耶路撒冷(以色列)</h3> <h3>一早从约旦的酒店出发,直接到达约旦边境关口,等待过境前往以色列的中部。入境以色列是非常繁琐的,我们大概花了2个多小时才完成过境手续,行程的第八天我们又回到了以色列,继续走完我们的以色列行程。(入境出境一律不准拍照)</h3> <h3>再次入境到以色列后,我们要去圣诞大教堂,那是耶稣出生的地方。但是圣诞大教堂并不在以色列,而是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从以色列到巴勒斯坦非常方便,大巴直驱而入,虽然也有持枪哨兵站岗检查,但是基本都是形同虚设,任何车辆不检查。但是再从巴勒斯坦回到以色列就完全不一样了,乘客一律下车检查,不过,当他们看到是中国的大巴,也是笑嘻嘻的一挥手,直接通过,因为是敏感的地方,导游都不让我们拍照。(下图是伯利恒街景)</h3> <h3>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那道高高的墙,那是巴以隔离墙,那是一条长达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目的是为了隔离巴勒斯坦区域,防止恐怖分子袭击。这是一座高三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墙,墙上有各种呼吁和平的涂鸦。我们没有下车,在车上隔着玻璃拍了两张。</h3> <h3>为修建隔离墙,以色列已在约旦河西岸的西北部摧毁了140栋房屋,影响到87.5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来自400个家庭的2300多人流离失所。这道巴以墙所在的位置,便是巴勒斯坦中部的城市伯利恒。这座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现在被犹太人控制进出口、被穆斯林控制日常行政的古城,却以另外一个宗教闻名于世界。因为根据圣经记载,伯利恒便是耶稣的出生地,素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h3> <h3>伯利恒(BETHLEHEM)</h3><div>伯利恒是一座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城市,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巴勒斯坦文化和旅游业的一个中心。</div> <h3>圣诞大教堂(church of nativity)</h3> <h3>对于基督教来说,伯利恒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该城最著名的基督教古迹是坐落于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h3> <h3>广场旁边就是知名的圣诞大教堂,就是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建,历史可以追溯到首次承认基督教的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时期。教堂也是几次毁坏几次改建,如今从外面看,并不宏伟,也不漂亮。就像一座白色砖石搭建的城堡,只有钟楼略显突出。</h3> <h3>比较有特色的是,教堂没有正门,只有一个非常狭小,不到一人高的石门,名为“谦卑之门”,顾名思义,这是要表示来到圣地,必须躬身而入。</h3> <h3>其实,本来这个门和其它建筑的拱门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十字军时期,为了抵挡进攻者可以直接骑马进入,它被改小了尺寸,而在奥斯曼土耳其时期,门被修的更小,当你来到门前的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最初的那个拱门以及被改小前的轮廓。穿过小门即来到教堂之内</h3> <h3>现在,教堂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大家轮流做东,相安无事。</h3> <h3>这是耶稣出生的位置,其实就是马厩,当年玛利亚在马厩中生下耶稣,并用布将他包裹好放在马槽中。能够来伯利恒朝圣并亲手抚摸教堂中耶稣诞生的地方和睡过的马槽, 是来自世界各地虔诚基督徒的最大心愿。</h3> <h3>这是位于地底下的马赛克砖拼成的图案,这部分是教堂里面为数不多的从4世纪建造时保留下来的部分,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都是埋在地下的,才得以在众多的战乱中保留了下来。</h3> <h3>2012年,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h3> <h3>一个骑马的勇士用手里的长矛在刺杀一条狗,不知道什么寓意,但是雕像很精致。我不信教,所以也没有深究,估计也同圣经故事有关吧。</h3> <h3>建在圣诞教堂一侧的天主教堂,叫做巴西利卡教堂,可能建造的年代不远,可以看到现代教堂的流线造型、五彩玻璃和管风琴,和那些老教堂比显得格外的敞亮。</h3> <h3>在教堂庭院立着一尊塑像,此人名叫希罗尼穆斯,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将希伯来语的《圣经》翻译成拉丁语,使基督教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可能。</h3> <h3>天主教堂的一侧有着供奉圣母玛利亚的祭坛。</h3> <h3>主礼拜堂。</h3> <h3>离开圣诞大教堂,也就是离开了巴基斯坦的伯利恒,我们来到了耶路撒冷新城。</h3> <h3>这个作品像什么?对,烛台,七枝烛台!这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烛台上的雕刻,都是圣经故事里的人物。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将七枝烛台定为以色列国的国徽。</h3> <h3>七枝烛台的历史早至二千多年前,是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特别圣物之一。7枝灯盏中间1枝略高于两边的6枝,它代表安息日,其余6枝代表上帝创世的6天。</h3> <h3>位于耶路撒冷新城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就在七枝烛台的正对面。</h3> <h3>今天是安息日(星期五日落后至星期六日落后的24小时),国会这边不办公,到处静悄悄,除了我们这个团队,周围几乎没有人,街上也没有车。七支烛台同国会大厦正好对着。</h3> <h3>在酒店用完晚餐后,趁着天色还没有暗,于是就在酒店附近溜达,今天是安息日(周五日落后至周六日落后),所有的商店关门,景点关门,公共交通停驶,只有教堂是开放的。 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少量的小车通过,还有就是旅游大巴。</h3> <h3>安息日(The Sabbath)是基督教、犹太教每周一次的圣日,教徒在该日停止工作,礼拜上帝。犹太教根据《圣经·创世记》关于上帝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休息的记载,定该日为安息日。</h3> <h3>我们漫步走上一座城市立交桥上,看见桥面上有铺设的铁轨,原来这是城市轻轨,原自安息日我们得以在铁轨上自由行走。</h3> <h3>紧闭的店门,冷清的街头,偶尔经过的行人,安息日的晚上给我的感觉就像我国除夕的傍晚。</h3> <h3>DAY 9:耶路撒冷(Jerusalem)</h3><h3>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双方都有争议)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区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br></h3> <h3>清晨,从酒店的窗口望下去,同昨天截然不同,街上的行人川流不息,轻轨大概间隔2分钟驶过一辆,昨天还以为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其实是因为安息日的缘故。</h3> <h3>属于耶路撒冷的一天行走在一顿美味的以色列早餐后开启,第一站,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位于耶路撒冷西侧的大屠杀纪念馆是以色列官方设立的。</h3> <h3>今天看到的大屠杀纪念馆是2005年落成的新馆, 这座清水混凝土的新馆,坐落在耶路撒冷城市西侧,包括纪念堂、博物馆、画廊、档案馆、教堂、教育中心等。</h3> <h3>大屠杀纪念馆的博物馆内部不允许拍照,馆内不仅向人们展示着当初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大量真实的照片和文献, 还有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当然还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二战期间为保护犹太人所做出的牺牲。</h3> <h3><font color="#010101">档案馆正中有一个圆柱形的建筑, 从上往下看, 是一个水池,感觉像一个深渊, 一眼望不到底。</font></h3> <h3>抬头往上看, 椎体的建筑上,全部是大屠杀中被杀害的犹太人生前的照片,顶上是一个白色的圆, 上下两个圆,一黑一白对应着, 是什么寓意呢,难道是当时的黑暗现在终于见得光明了 ?</h3> <h3>档案馆墙面的柜子里,保存着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害的犹太人资料,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名字,地址,体貌特征等信息, 也正因为德国人的办事谨慎、一丝不苟, 才得以保留下来这些资料, 当然这些资料在战后作为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铁的证据。</h3> <h3>从大屠杀纪念馆出来,天还是那么的蓝,但是心情依然沉重,600万人就这样消失了。如今的以色列全国人口也就只有850多万人,就等于一个国家的人几乎被统统杀掉了,这是何等的深仇大狠呀。</h3><div>以前对这段历史很模糊,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过程,在大屠杀纪念馆走一圈,听着导游的详细介绍后,顿时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br></div> <h3>耶路撒冷的第二站,橄榄山(Mount of </h3><h3>Olives)。</h3><div>橄榄山地处耶路撒冷城的东边,耶稣曾在此布道,耶稣死前一周,既有此进入耶路撒冷,使其成为宗教圣地。因当年种满橄榄树而得名,而如今山上的橄榄树已经很少。</div> <h3>站在山顶上远眺耶路撒冷,远处, 千年老城历经沧桑,近处,成千上万的墓穴连在一起。橄榄山同城内的圣殿山遥遥相望,橄榄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h3> <h3>从橄榄山上远眺,最显眼的就是圣殿山上的那座恢宏的金顶清真寺。</h3> <h3>金顶清真寺(也叫圆顶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著名的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也叫岩石清真寺,里面供奉着一块大石头, 就是默罕默德踩着这块石头登天的去见真主阿拉,也是一块登天之石。内部只有穆斯林可以进入,我们就在外面看看热闹。</h3> <h3>右边是一座东正教堂,洋葱头的造型是东正教的特色,据介绍,它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所建,名为"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h3> <h3>金顶清真寺也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它雄伟而炫目的金顶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会在蓝天下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1994年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这个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使它名扬天下。圆顶清真寺无疑是耶路撒冷最耀眼、最炫丽的建筑。</h3> <h3>阿克萨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东区旧城东部沙里夫内院的西南角。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h3> <h3>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是伊斯兰第三大圣寺 ,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 创始人是穆罕默德,这里也是他来耶路撒冷的时候第一个落脚点 。 </h3> <h3>橄榄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小的教堂,外型酷似泪珠,象征是耶稣的眼泪, 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堂,名字叫“主泣耶京堂”。</h3> <h3>从教堂的窗户看出去, 窗户上的十字架正好对着对面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 。 </h3> <h3>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Gethsemane)又叫苦闷大教堂,是在橄榄山脚下的一座教堂,毗邻客西马尼园,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外观非常漂亮。</h3> <h3>此教堂是在原址上的第三次重建,是为纪念耶稣祈祷的圣堂,有16个国家出资重建的, 于1924年建成,所以被称为万国教堂 。走进教堂,正前方的三幅画特别吸引眼球。</h3> <h3>正前方的三幅马赛克画,讲述了耶稣和他的门徒在最后一顿晚餐之后来到了这里之后发生的故事。</h3> <h3>穹顶上有着世界各国的国旗,代表着这个国家曾经捐助建设了这座教堂。</h3> <h3>教堂外的客西马尼园里有三棵橄榄树见证着耶稣最后一晚发生的事, 经过科学鉴定这三棵树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耶稣曾经坐在其中的一棵树上,所以现在这三颗树也被保护起来, 也就变成圣物了。</h3> <h3>离开橄榄山,我们进入了耶路撒冷的老城,来到了耶稣曾经走过的苦路。</h3> <h3>耶路撒冷的第三站, 苦路(VIA DOLOROSA )。</h3><h3><br></h3><h3>苦路十四站的由来:当犹太人祭司长和长老合谋要杀害耶稣后,耶稣被他们交给罗马的巡抚本丢彼拉多审判,本丢彼拉多并没有查出耶稣犯了什么罪,却应犹太人祭司长和长老的要求将耶稣判了死刑,钉在十字架上。耶稣背着将要被钉在其上的沉重的十字架走过的路被后人称为苦路,中途有14 次停顿,人们把这14 次停顿(发生的14件事情)称为苦路十四站。 </h3> <h3>苦路第一站,现在这里是一个学校, 200年前 ,被阿拉伯人占领,改成学校。原来是在这里对耶稣进行审判,当时是罗马人和犹太人审判耶稣, 说耶稣有罪被判处死刑。 现在这个学校的操场就是当初审判他的广场。每一站都有一个铜标。</h3> <h3>苦路第2站, 耶稣正式背起了十字架,他们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耶稣头上,还用荆棘做成鞭子抽耶稣。走路的时候,荆棘刺在他的脸上, 鞭子抽在他的身上。(这个教堂叫做鞭打教堂,是13世纪的天主教堂)</h3> <h3>苦路第3站, 耶稣第一次跌倒,这里是一座小教堂,教堂的门楣上的雕塑,展示耶稣跌倒的情景</h3> <h3>苦路第4站,耶稣见到了他的母亲玛利亚,如今这里是一座小小的亚美尼亚教堂, 教堂的门楣上显示着耶稣见他母亲的情景 。</h3> <h3>苦路第5站, 他在走的途中,用手扶了一下墙,在墙上留下了一个手印,教徒门来这里都要摸一下这个手印(第五站铜标和耶稣的手印)。 </h3> <h3>苦路第6站,耶稣约到一个叫维罗妮卡的女人,看见耶稣满脸是血和汗,于是她用手帕为耶稣擦脸, 于是这块手帕上就印下了耶稣的脸型 ,现在这块手帕就是圣物了, 现在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里。</h3> <h3>苦路第7站,耶稣第二次摔倒的地方,想起犹大出卖他、大第子彼得不认他、他所爱的子民奚落他,心灵和肉体的折磨使得耶稣再次摔倒。</h3> <h3>苦路第8站,耶稣已经被拉到城外了, 遇到三个来自耶路撒冷的女人 ,他对三个女人说了三句话,不要为我哭泣,要为你自己和你的子孙而泣,为耶路撒冷而泣。</h3> <h3>苦路第9站, 耶稣第三次摔倒, 这次摔倒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后来被罗马帝国的士兵架了到了一块石头上。这里已经是圣墓教堂东北的院墙外。</h3> <h3>苦路第10到14站均发生在圣墓教堂(Holy Sepulchre)里。</h3><h3>圣墓教堂也被称为复活教堂,这里是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h3> <h3>苦路第10站, 耶稣在教堂门口被罗马士兵扒去了衣服 。</h3> <h3>苦路第11站,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这是教堂内的一幅画。</h3> <h3>苦路第12站,十字架被插在一块石头上,耶稣死在十字架上。</h3> <h3>苦路第13站, 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了下来,被放在一块石头上。石板上泛着红色, 好像浸透着耶稣的血色一样。</h3> <h3>苦路14站, 耶稣墓,是耶稣被安葬的地方。耶稣被裹上了布,被送进一个山洞安葬,三天后耶稣就是从这里复活。</h3> <h3>圣墓教堂是老城里最大的教堂,也是最圣神的地方,教堂里有很多壁画,都是关于耶稣的故事。教堂里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他们在这里祈祷,亲手模一模耶稣墓和其他关于耶稣的东西。</h3> <h3>时至今日,圣墓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总部,而建筑本身则由三个教会(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大门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各派长年争斗的结果就是大门的钥匙是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h3> <h3>离开圣墓教堂,我们继续走在耶路撒冷老城里,老城里除了有众多的不同教派的教堂,还有很多店铺。</h3> <h3>耶路撒冷老城的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塞满了货架,吃的,用的,穿的,应有尽有。</h3> 耶路撒冷第四站,哭墙(也叫西墙)。<div>(Wailing Wall / Western Wall)</div><div>它是圣殿山西部遗留墙体的遗迹,是曾经环绕圣殿的墙体的一部分。也是犹太教最圣神的地方。</div> <h3>通过严格的安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广场,广场的尽头就是举世闻名的哭墙。</h3> <h3>哭墙长约50米,高约18米,有大石块筑成,中间被屏风隔离,男左女右分开祈祷,游客也可以很着教徒进入,但是男士必须要带上派发的小帽子,而女士则可以随意进入,但是所穿的衣服不能太暴露,吊带衫是绝对不可以的。</h3> <h3>哭墙是老城里最古老的建筑,这个墙有2000年的历史, 圣殿的一堵西墙,裸露在地表面上面的部分。 3000年前在这里建造了 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然后被摧毁了,第二圣殿是在第一圣殿被毁后的70年后再建造的 ,2000年前,罗马人又摧毁了第二圣殿,仅留下了哭墙最重要的一部分。</h3> <h3>犹太人祈祷时,他们都面相圣殿与哭墙所在之处,因为这个地方离原来犹太圣殿至圣所最近(圣殿的最核心的位置),他们相信这是上帝的灵在人间考察时在人间的居住的地方 。 所以,他们的诉求上帝一定能听到。</h3> <h3>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或将写着祈祷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这样做可以将心愿直达天庭。</h3> <h3>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与哭墙一墙之隔。</h3> <h3>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在历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坏,也多次重新修建,是世界瞩目也是命运多舛的城市。</h3><h3>据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于是就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h3> <h3>哭墙(犹太教),圣殿山(犹太教)、金顶清真寺(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苦路14站(基督教)、圣墓教堂(基督教),均在这只有126平方公里的地方,如今的耶路撒冷一片祥和的氛围。</h3> <h3>谢谢浏览🌹🌸🌷 </h3><h3><br></h3><h3>点击以下链接,浏览第三集</h3><div><br></div><div><br></div><div>相机摄影: 大奇</div><div>编辑/后期/文字 : Cora</div><div>背景音乐: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