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br>转眼离开母校人民中学已经20多年了,随着岁月流逝,许多事情有如过眼烟云,但中学生活中的一些人和景却始终如石刻般清晰,时时现于脑际,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盛毓青。 她是,也是唯一一位我们的班主任,后来她说仅仅带过我们这一届完整的学生,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苏州人,面容清丽,身材苗条,她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富于热情和感情,她的脸上几乎永远带着可亲的笑容。不论读课文或者说事情,总是声情并茂,她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于我们。 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的教室里有个小套间,这就成了她的休息室。里面有床、桌子,还有一些食品。 她经常住在那里,由于同学们和她的关系融洽,这间小休息室又自然成为班级的活动室:班委经常在里面开会,“犯错误”的同学在里面写检查,分小组讨论时,自然有个小组被分在里面。毕业以后,有一次几个同学去看她,她拿出一个相册,上面有每一个同学的标准照,据说当年毕业时,她有意要求大家每个人多交一张照片,以存留念。 当时,执行毛主席五七指示,各种活 动非常多,她几乎与我们经历了所有活动,包括学工、学农、学军,还有拖煤渣填跑道,捡废钢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她是一个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事事想让班级争先。记得有一次区里会考,上午抽到我们班三组,下午全组集合时,有个学习差的同学来了,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迟到,把她急得几乎哭出来。 还有一次拾废钢铁,各班比赛重量。我们几个同学就上街到处找,结果“找“到一段钢管,她高兴地请我们吃酒酿元宵(当时学校出门右面有个汇文小吃部,酒酿元宵 0.12 一碗)。她的语文教学很有特色, 大家跟着她学会了找“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她的板书秀丽,这经常让我想起“文如其人”这个词。最喜欢上的还是作文课,大家都以作文能被她朗读为最高荣誉,甚至有几个作文好的同学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总之,她是一个有着如火热情的年轻老师,喜怒哀乐尽写脸上,与其说她传授知识,不如说她用朝气蓬勃的性格感染我们。</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一提到高中时的副班主任桑腓力,首先想到的词是“风度”。头发斑白的他,沉稳、富有内涵。 他经常趁下午“政治学习”时,给我们讲一些普通,平凡有哲理的故事,他在外语教学上的成功是有口皆碑的,那时教材太“政治”,他却经常引进一些日常用语以餮大家,在他影响下,我们班有的同学就选择了外语作为自己的终生专业。 他的作风与盛老师相得益彰,使我们受益匪浅。<br><br>还有一大批任课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智风趣的李保林,留着小胡子,挥着教棍,喜欢穿高腰靴,走起路来总是雄赳赳气昂昂。他总是用机智幽默的方法来解决我们那个年龄特有的幼稚的错误。记得有一次上几何课,我们共同坚持一个感觉,他并不反驳我们,而是画了两根线,一根垂直,一根水平,问我们哪一根长,当我们异口同声说垂直线长时,他告诉我们,其实两根一样长,是我们的视觉误差误导了我们。 虽然他讽刺挖苦见长(有时真让人受不了),但他的名言“学生必将超过老师,我就超过我的老师”却使我们终生受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化学老师沈婉儿,一个可亲的人。 林同基,头顶微光,有一段时期“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大家学习热情很高。 有一次他来上课进门时,全班齐声高背: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锌,铜汞银铂金。把他乐坏了。<br><br>小巧玲珑的郁爱莲教物理,板书是直立式的,讲解连通器原理我记得一辈子。另一个物理老师陈邦彦,一个聪明到能装电视机收苏联台的人,被狠狠地批判了一顿,可惜了一个人才。<br><br>地理也是我喜欢上的一门课。我的中国地理知识主要来自中学阶段,什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四大河流……遗憾的是那位身材高高的女教师的名字实在想不起来了,后来又来了位新老师,教学效果远不如前任。结果有一次,她说了一句“压缩苹果”被同学们笑坏了,被定为她的绰号,教师的差异在教学效果上引起的差异真是太大了。<br><br>任政治课的老师有夏正英老师,工宣队长程书记,还有金光灿。金老师长圆脸红扑扑的,说话时,总是高声高调的。记得当时他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我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意义。<br></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体育老师也让我难忘:胖胖的陈烨,高高的钱爱梅。后来的复员军人陈晓生带我们时间最长。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是打球,夏季主要是游泳。记得有一次市里组织畅游玄武湖,陈晓生老师把我们带到目的地作为出发地,后来发现错了,就让我们集体跑步绕湖一周到出发地。游完后,天气很冷,每人喝一碗姜汤了事。<br><br> ……难忘的人和事太多了。<br><br>可以想像,人民中学的校园有很大变化,但这些老师在我们最易接受知识的年代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正如我们不会忘记美丽的南大楼: 南大楼中一圈圈搂梯送我们向上攀登,南大楼外水泥乒乓台给我们活力,南大楼旁银杏树伴我们成长一样,我们同样不会忘记,我们的老师。<br><br>王威杰 七四届毕业高中校友。写于1997年,收录于人民中学校庆110周年纪念文集《银杏树下话当年》。</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