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0公里——赴一场藏旅(下)

子非鱼

<h3>  出发十几天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拉萨——传说中的“日光之城”。这个万人朝拜的佛教圣地,现在大部分已是现代化的城区。而八廓街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老拉萨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这里商店林立,香客川流不息,经幡飘扬,桑烟弥漫。各种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装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h3> <h3>  西藏,随处可见转经的人,人们认为转经就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信徒们手摇经轮,进入八廊街,绕大昭寺、小昭寺不停地转经。</h3> <h3>  这位身着红衣的白发藏族老人,用右手顺时针转动街头的转经筒,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 </h3> <h3>  在318线上,我们曾见一路磕着长头前往拉萨的藏人,他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心中的圣都朝佛。这是怎样一种信仰啊,如此的坚定虔诚!也许正是因为饱含着信徒们虔诚的血泪,这片土地才那样深沉厚重。</h3> <h3>  在八廓街闲逛的下午,我们来到黄房子——玛吉阿米餐厅。玛吉阿米,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仓央嘉错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深深爱上了一个民间女子玛吉阿米。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藏传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法逃。在当地宗教势力不择手段的阻挠下,仓央最终还是继续做了达赖,他心中怀念着玛吉阿米,创作了一首首浪漫的情诗,打动了无数的人。</h3> <h3>  餐厅充满浓郁的西藏风情,书架和茶几上摆放着很多留言本,写满了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餐厅曾将留言本结集出版。</h3> <h3>  窗台边也有留言簿,等菜的空档,随手翻一翻其他旅人的心情,很有感觉。</h3><h3></h3><h3><br></h3> <h3>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读着仓央嘉措为玛吉阿米写下的诗,虽然对餐厅的食物难以点赞,但我们想品的已不是菜,而是这份至真至性的情怀。</h3> <h3> 不是信佛之人,但至此地,也想好好地体会如此底蕴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大昭寺、小昭寺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印迹。</h3> <h3>  大昭寺内万盏酥油灯日夜长明,照亮了岁月和朝圣者的足迹。</h3> <h3>  在拉萨街头,我们误打误撞进了这家茶馆。这里很大,几乎座无虚席,从跟邻座的藏族同胞聊天得知,这家茶馆在拉萨堪称历史悠久,已有四五十年历史,在当地很有名气。当地藏民几乎每天上午去转经,下午就会来这里聊天喝茶,打打牌。这里设施简陋,没有服务员招呼,需要自己去拿杯子,自己找座位,自己备好零钱,放在玻璃杯旁。当手拎大铝壶的服务员在你身边路过时,她会为你斟上一杯香浓温热的酥油茶,然后自己从你的零钱堆里拿走7毛钱,这就是一杯茶的价钱。喝着香甜的酥油茶,随意聊天小憩,我们在这里渡过了两个悠闲愉快的下午。</h3> <h3>  无布宫,不拉萨。每一个到拉萨的游人,都不想错过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这座红白相间的建筑起建于山腰上,大面积的石壁屹立如削壁,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h3> <h3>  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俗称西藏的颐和园。这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藏式风格园林建筑群。罗布林卡园内花团锦簇,古木参天,亭台殿宇错落掩映。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及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h3> <h3>  历代达赖喇嘛都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颇章(宫殿)。罗布林卡的湖心宫,由八世达赖喇嘛修建。</h3> <h3>  西藏博物馆,美女献哈达……</h3> <h3> 西藏,是远离尘嚣的雪域,佛光普照的净土,这里适合让心栖息,思考,沉淀,然后继续上路。(我确定,真的不只是怀念7毛一杯的甜茶和两元一串的正宗烤羊肉而已……)</h3><h3><br></h3><h3> 离开拉萨,我们奔赴青藏线。</h3><h3> 青藏线的风光让人意外且惊喜,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牛羊,阳光下一帧完美组合的画面。</h3> <h3>  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h3> <h3>  去往纳木错途中,那根拉垭口的石碑上刻着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 <h3>  天色阴沉,细雨飘零,站在纳木错湖畔,静静地感受西藏的第一圣湖。远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像一个雄壮的臂膀环绕着它,湖面辽阔如海,明净如镜。无数游人和朝圣者不远万里,只为一睹它的容颜。而它,安静地伫立在这片藏北的草原上,始终在温柔等待,等待着每一个为它而来的人。看着它神秘而深邃的蓝,无法想象晴天里它是怎样的美。但来过,便没有遗憾了。</h3> <h3>  5231,人生的最高峰又刷了新记录。</h3> <h3>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曾在通天河经历了八十一难中的其中一难。我们,都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h3> <h3>  告别西藏。何日君再来?</h3> <h3>  沱沱河,长江源头。</h3> <h3> 夕阳下的青藏高原风光。云很低,仿佛触手可及。</h3> <h3> 蓝色的湖泊嵌在黄色的草甸上,油画般的静美。</h3> <h3>  青藏线,这是一条自驾旅行者们梦想的公路,巍峨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高原特有的各种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的距离在自驾的路上变得越来越近了。</h3> <h3>  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一直觉得:可可西里,名字极美,第一次听到便有了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探险者和科考者的天堂。</h3> <h3>  在广阔的无人区,我们见到了“可可西里的骄傲”——藏羚羊。我们越想靠近,它们便躲得越远。为了不对它们造成惊扰,远远地小拍两张罢了。</h3> <h3>  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明信片般好看。</h3> <h3>  青藏线上的最后一个垭口,巍巍昆仑山。</h3> <h3>  离开昆仑山,下一个站点便是格尔木,戈壁滩涂风光独特。</h3> <h3> 戈壁滩上的黄色小花,一束束簇拥着生长,只见花不见叶,芬芳馥郁,摸一把,手留余香。</h3> <h3> 刚过格尔木收费站,就遇上了沙尘暴。初次遇见,并不困扰。(*^ω^*)</h3> <h3>  察尔汗盐湖</h3> <h3> 盐湖色彩鲜艳,色层变化丰富,白、黄、蓝、绿,就像一个硕大的调色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磷光闪闪,与纯净的蓝天互相映衬。</h3> <h3>  岸边雪白的“沙子”其实是粗盐颗粒,捧一把在手里,晶莹剔透,尝一口,咸得发苦。</h3><h3> 雪白的“海滩”,彩色的“海水”,这片盐海,美得有点不真实。</h3><h3><br></h3> <h3> 去往敦煌的路上。</h3><h3> 中学时代教科书里的名句,终于在这里触到出处。</h3><h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h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h3> <h3> 早晨五点起床,去沙漠看日出。</h3><h3> 旅途中,除了怡人美景、赏心乐事,难免有苦与累,比如偶有高反时的胸闷头痛,藏区不敢描述的的厕所,大山中难以入睡的板房,赶路时的艰难早起,这些都是不那么美好的部分。但为了心中的风景,一切甘之如饴。</h3> <h3>  大漠风光,广袤无垠。</h3> <h3>  早晨的沙山,沙粒干净细腻,触感清凉,踩在脚底柔软舒适。爬上山顶鸟瞰,这边风景独好 。</h3> <h3>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月牙泉,一弯纯澈的清泉,就像镶嵌在沙漠中的一粒澄蓝宝石。</h3> <h3>  醉人沙洲,声声驼铃。丝路风情,让人沉醉。</h3> <h3>  月牙泉的夜景,也是美美哒。</h3> <h3>  敦煌,不可不去的莫高窟。飘逸的飞天,华美羽衣,梵音古乐,是我长久以来对敦煌的神秘幻想。</h3><h3></h3><h3><br></h3> <h3>  我的西藏梦终于得偿所愿,开花结果。</h3><h3> 进藏,不为朝圣,更不是跟风,而是与自己内心的一次对话,赠与梦想的一份礼物,寻予视觉的一场盛宴。</h3><h3> 有人说,旅行,不过就是从自己厌倦了的生活圈子走到别人腻烦的日常中去。也许吧。但旅行对于每个人而言,收获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旅行有意义,我觉得是在于从身体到精神的自我充实。不管如何,那些灿烂的人文风情,旖旎的自然风光,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美好的享受和感动。</h3><h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可以有诗与远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