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家是个大家庭,家中五个兄弟姐妹,尽管生活艰辛,但妈妈的心灵手巧和爸爸的老实肯干,我们不缺吃不缺穿,过着我们自己才能感受到的童年快乐生活。</h3> <h3> 爸爸是从抗美援朝走过来的军人,15岁就离开家乡到东北当兵,翻过大兴安岭淌过鸭绿江,至今家里还有爸爸当年在部队时英姿焕发的照片,还保留着在东北才能戴的鸭舌大绒帽、耳套、苏联式宽厚的皮带和怀表等。1966年爸爸从东北转业到襄阳一家兵工厂的总务后勤工作,爸爸老实厚道且又待人亲切,所以,厂里的同事都尊称他"陈老总"。 妈妈是个泼辣干练的女人,妈妈的急性子刚好与爸爸的慢形成鲜明的对比,难怪有人说:夫妻之间就要刚柔并济。妈妈是家里的财政大臣,那个时候爸爸的工资都是交给妈妈掌管的,妈妈的精明强干让不多的工资既要养活全家七口人,还要接济乡下的婆家和娘家。妈妈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能打一手漂亮的算盘,做了一辈子掌管煤气的会计。即使在今天快80岁了,说话走路还是一阵风,特别让我钦佩的是妈妈写的一本本圣经心得,还自己谱曲填词颂唱圣歌。妈妈为了这个家吃了不少苦,为了我们五兄弟姐妹操碎了心。妈妈骨子里有些重男(不敢说轻女),为了生多一个儿子降职降薪不说,还要被批斗。但坚强的妈妈硬是在受人讥讽和折磨的条件下生下了8斤重的弟弟。好在哥哥和弟弟都很孝顺,这让苦了一辈子的妈妈非常欣慰。</h3> <h3> 大姐可以说是妈妈的翻版,非常巧合的是大姐夫脾气同爸爸一样温顺。大姐从小就承担照顾弟妹的重任,六岁就站在板凳上煮早餐,给弟弟妹妹洗衣服,不知是不是经常背我们的缘故,大姐的个头在五姊妹中是最小的。大姐在家里很有权威,除了我们一如既往的怕她之外,连妹夫和弟媳们都怕她,就连大姐的老公和儿子都视她为领导,有时候我们调侃:表面看起来大姐就是一家庭妇女,实际上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仅限陈氏家族(哈哈)</h3> <h3> 因为爱大姐,所以我们做弟弟妹妹的都非常敬重大姐夫,当然大姐夫也是非常和蔼可亲的。当年大姐夫每周末从他的单位翻两座山到汉丹厂,哥哥和弟弟一定会在虎头山脚下等,接到大姐夫后经常是人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大哥到了,大哥到了"的喊声。妈妈将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大家都兴奋的喊"开饭了,开饭了"。那一刻除了享受妈妈的高超手艺外,我们更享乐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快乐生活。</h3> <h3> 咱哥是个非常内向腼腆的人,从小学习就很好,本来哥哥是可以读大学的,但当时因为家境不好所以放弃读高中选择上了技校。哥哥读书很用功,技校三年都有拿奖学金,哥的温顺善良让辛苦忙碌的父母很少操心。别看咱哥平日里不多言,但他一点都不木讷,相反还勇于参加各类文娱活动,在汉丹厂举办的首届卡拉ok大赛中,凭借一首《晚秋》得过奖。印象最深刻的是"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的舞蹈,那惟妙惟肖的表演绝对让所有人对咱哥刮目相看。如今哥哥也在惠州安家,凭借踏实肯干加好学在日资企业担任报关经理,嫂子贤淑,女儿乖巧,一家人过着安逸的生活。</h3> <h3> 二姐比我只大一岁半,也许是年龄比较接近,我和二姐感情会更深些。当年二姐在汉丹厂办工作,二姐夫也就是在那时候情有独钟上了小家碧玉型的二姐。要说二姐也是独具慧眼,义无反顾的同二姐夫到了广东,没想到二姐的这一决定,也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当年二姐夫在惠州开了一家工厂,在二姐的安排下我和弟弟也到了惠州,我的成长离不开二姐和二姐夫的教导,随着我在惠州人脉的发展,又陆续将大姐和哥哥全部安排到惠州。如今,我的兄弟姐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惠州扎跟,成了新一代客家人。饮水思源,我会永远记得二姐和二姐夫的恩情。</h3> <h3> 弟弟比我小四岁,因为是幺儿所以在家最受宠。弟弟是没有吃什么苦的,作为哥哥姐姐我们都会迁让他。记得弟弟大学毕业就到惠州,第一个月拿了500元工资,95年我生儿子时,我的弟弟孩子的小舅舅居然用一个月的工资包红包庆祝。弟弟聪明也能吃苦,在生产线做PE时经常加通宵的班,如今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公司上下都称他为"力哥",不仅仅是有实力,最主要是他对谁都非常讲义气。想想当年母亲拼命生下他,现在能回报父母恩,也算是很慰藉吧。</h3> <h3> 今天是2018年5月8日,说不尽父母情、手足义,过去的酸甜苦辣一幕幕涌上心头,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感叹无法用语言去描述,这是我的家庭,它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愿今后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永远甜甜蜜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