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湖,迷人的杭州!更是鸟类的天堂。

韩伯达

<h3>天上有白云,同样也有飞鸟,当鸟儿轻盈的翅梢划过天空,天空却仍是一脸安详。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悄悄的鸟儿,只是天空的一位过客,它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在它展开的翅膀下,就在那凌云腾空的壮志里。鸟儿飞不远了,天空变得低了。感慨为了天空的鸟儿,也为了天空下的我们。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即使我们有一对能够触天的翅膀也要退化了,那时落满一地的羽毛将被风吹散,同时吹散的还有我们年少轻狂时做的梦。</h3> <h3>鸳鸯,即中国官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票黄色扇壮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生活习性,迁徒。每年3月未4月初陆续迁到到东北每繁殖地,9月未10初初离开繁殖地南迁。亦有部分鸳鸯为留鸟,杭州西湖就有许多的留鸟,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他们。</h3> <h3>红嘴蓝鹊,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能够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及印度支那均有分布。</h3> <h3>龙飞风舞</h3> <h3>栗背短脚鹎,体长18-22厘米。上体栗褐,头顶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颏,喉白色,胸和两肋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中国多有分布。留鸟。</h3> <h3>黑头蜡嘴雀,体长17-20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腊嘴”。是一种体大而圆墩的雀鸟,雌雄同色,主要区别于头部,头部黑色呈杏仁状的为雄鸟,头部黑色呈鸡蛋状圆润的为雌鸟。雌鸟似雄鸟,但翼羽稍暗些,腰灰褐色,嘴蜡黄色,雄鸟头顶和头侧黑色,体羽淡灰而上体渲染褐色,腰带白色,初级飞羽具白斑。以野生植物种子,果实,嫩芽为食。</h3> <h3>红嘴相思鸟,又称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等,体长14厘米左右嘴呈鲜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颏,喉至胸呈耀的黄色或橙色,腹乳黄色。红嘴相思鸟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常栖居于常绿阔林带中,喜欢结群或与其他鸟混群,雌雄形影不离,不甚畏人。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以及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属杂食性鸟。留鸟。</h3> <h3>红肋蓝尾,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从头顶至尾上覆羽包括两翅内侧覆羽表面概灰蓝色,头顶两侧,翅上小覆羽和尾上覆羽特别鲜亮呈灰蓝色。嘴黑色,脚淡红褐色或淡紫褐色。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既是夏候鸟,也是冬候鸟。</h3> <h3>橙腹叶鹎,体长16-20厘米。额至后颈黄绿色,其余上体绿色,小覆羽亮钴蓝色,形成明显的肩斑。颏,喉,上胸黑色具钴蓝色髭纹,其余下体橙色。飞羽和尾羽雄鸟黑色,雌鸟绿色。∫常成对或3-5只的小群,多在乔木冠层间活动,性活泼,常不停地在枝叶间跳上跳下,或在林木间飞来飞去,并不断发出悦耳的叫声。食性,以昆虫为主,也吃部分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留鸟。</h3> <h3>绣眼鸟,体长11厘米,喙纤巧而尖,舌尖刷壮。羽衣单色,灰,褐或黄绿色(雌雄相似)。主要斑纹是由细小柔软的羽毛构成的眼圈,通常为白色。完全树栖生活,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绣眼鸟活跃,除照管它们的杯状巢外,高度群集。夏候鸟。</h3> <h3>白头鹎,体长17-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面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所以又叫白头翁。长居山区,阔叶林,公园,树林中,以果实的浆果和种子为主实,偶尔啄食昆虫。</h3> <h3>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标剂。它是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的害虫,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百分之90以上。留鸟</h3> <h3>白眉鹀,体长13-15厘米,喙为圆锥型,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湾,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雄鸟头黑色,中央冠纹眉纹和条宽阔的颚纹概为白色,黑色头部极为醒目。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不为黑色而为褐色,颏,喉白色,频纹黑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h3> <h3>大山雀,体长14厘米。成年大山雀头部整体为黑色,两颊各有一个椭圆形大白斑,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易辨认。大山雀是驰名国内外的食虫鸟,主要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是林业及果区中极为重要的益鸟。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小鸟,胆大易近人,好奇心极强,有非常出色的即兴行为和动作。呜声悦耳,喜爱成对或成小群活动。</h3> <h3>丝光椋鸟,体长20-23厘米。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留鸟,喜结群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h3> <h3>夜鹭,属鸟类是一些中型鹭科鸟类。颈短,身体粗壮,一般头顶和背部深色,腹面白色或灰色,脚短。栖息于临近水域的阔叶林中,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附近的大树,晨昏和夜间活动。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节肢动物,虾,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h3> <h3>领雀嘴鹎,俗名羊公头,体长17-21厘米。嘴短而粗厚,黄色,额和头顶前部黑色。上体暗橄榄绿色,下体橄榄黄色,尾黄绿色具暗褐色或黑褐色端斑。额基近鼻孔处有一白斑,喉黑色,前颈有一白色颈环。领雀嘴鹎是中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食性较杂,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昆虫。</h3> <h3>绿翅短脚鹎,体长20-26厘米。头顶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上体灰褐缀橄榄绿色,两翅和尾亮橄榄绿色。颏,喉灰色,胸灰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浅黄色。栖息在海1000-3000米的山地阔叶林等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常呈3-5只或十多只的小群活动。主要以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食性较杂。</h3> <h3>珠颈斑鸠,俗称“野鸽子”体长27-34厘米,体重120-250克,嘴峰长15-19毫米,翅长137-163毫米,尾长123-165毫米,跗跖长20-26毫米。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包,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领斑,在粉淡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嘴暗褐色,脚红色。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常见留鸟。\</h3> <h3>翠鸟,只有麻雀大小,体长15厘米,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粟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这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捕鱼高手。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中国从明,清时代起宫廷中就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画屏的配色,皇后带的风冠也用翠鸟的羽毛做衬底,可以在故宫博物馆看到。</h3> <h3>跳入水中抓了一条红鱼出水</h3> <h3>黑短脚鹎,又叫黑鹎,红嘴黑鹎。体长20厘米左右,头颈黑色或白色(因亚种而异,白色型又叫白头黑鹎)其余体羽黑色,嘴和脚红色。分布于非洲,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以南各省地,主要生活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林高大乔木上以及随季节变化发生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现象。冬季中国南方可见到数百只的大群。主要为留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属杂食性。</h3> <h3>自家阳台上拍的蝴蝶</h3> <h3>大家好, 一直想把几年来拍的鸟片编辑成美篇,方便好友们欣赏,通过十来天的努力,查找专业文字资料等,终于编辑成册,篇中许多专业介绍,用语文字均查自网上。为了美化篇章借来一用,请各位见谅!谢谢您的欣赏。</h3>

白色

黑色

体长

留鸟

厘米

上体

雄鸟

昆虫

头顶

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