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梵境荫慈云,只园法界笼红尘

老李成蹊

<h3> “西天梵境荫慈云,只园法界笼红尘”。说的是北海公园北岸的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相对应的在五龙亭西侧有一组建筑称为小西天),为建于皇家园林中的一组喇嘛庙建筑群,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牌坊、山门(天王殿)、大慈真如殿(正殿)、华严清界殿、七佛塔亭和琉璃阁。</h3> <h3> 西天梵境坐北朝南,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南临太液池。南向额提为“华藏界”,北向额提为“须弥春”。从华藏界牌楼穿过,意即进入佛门;反面“须弥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须弥山”这个佛家最神圣的境界。</h3> <h3> 这是乾隆皇帝御书。这座精美的“须弥春”牌楼,也叫“般若祥云”牌楼,它和圆明园的“慈云普护”牌楼是姊妹之作。而后者已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所以于今这座“般若祥云”牌楼可算作北京珍贵的文物之一了。</h3> <h3> “西天梵境”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 1759 年重修,并向西扩展。</h3> <h3> </h3> <h3> 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门内东西为钟鼓楼,重檐歇山调大脊,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h3> <h3> 门内第一进院,左、右各有两层重檐方形楼一座,歇山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屋面,绿琉璃脊,城砖砌墙,外抹红麻刀灰,一门一窗。四周围廊,一层檐上有平座,琉璃挂檐。分别为钟楼、鼓楼。</h3> <h3> 后为天王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顶,殿内左右立四大金刚。殿外东西各有一座石幢,东边的刻金刚经,西边的刻药师经。</h3> <h3> 天王殿五开间,歇山绿琉璃瓦黄剪边屋面。明间和次间前后均装菱花格隔扇门四扇,稍间前后城砖乾摆坎墙,菱花推窗。东西山墙城砖乾摆下肩,城砖砌墙,外抹红麻刀灰。殿两侧砌卡墙,墙上留角门,墙和角门之间与山门两侧墙相同。</h3> <h3> 天王殿供奉弥勒佛。</h3> <h3> 两侧四大金刚。</h3> <h3> 殿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顶。殿后历级而登,为华严清界殿,殿三间,重檐歇山,黄琉璃瓦绿剪边顶。殿后为七佛塔亭,为重檐八角,绿琉璃瓦顶,黄琉璃脊,内有八角石塔一座,塔上刻七世佛和乾隆所书《七佛塔碑记》。</h3> <h3> 琉璃阁所在之处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曾建有宝塔一座,塔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塔为九层,为琉璃砖塔。塔顶为铜质镀金宝顶,周围挂镀金铜索风铃。但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该塔遭火焚而毁,同时烧毁其他殿宇楼阁十七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此地改建为琉璃阁。八角形石幢,左面石幢上刻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右面石幢上刻三藏法师达摩笈多译《佛法药师如来本愿经》。</h3> <h3> 天王殿后为大慈真如殿,建于明万历时,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黄剪边,该殿全部为楠木建成。前出月台,有额为“恒河演乘”,联为:“无住荫慈云,葱岭祗林开法界;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又北向联为:“日月轮高,眄七宝城如依舍卫;金银界净,涌千华相正现优昙。”皆为乾隆皇帝所书。殿内供奉铜佛,佛前有铜塔二,木塔二。木塔即为铜塔之模型。</h3> <h3> 大慈真如宝殿内“恒河演乘”。殿内还有七层八方铜塔两座,塔高6.59米,塔身镶有铜胎无量寿佛七百一十二尊。其实还有两座木塔,和铜塔完全一样,是铜塔的木模。乾隆觉得木塔技艺高超,特命与铜塔并陈。</h3> <h3> 要说这对铜佛塔,可真够多灾多难的。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二月《调查北海天王殿前丹陛报告》中记:“……佛前设精制铜塔二,塔之洞内原遍置小铜佛,后被军人盗去变卖。”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慈真如宝殿内两座铜塔被被日本人拆除。运至天津大王庄仓库,待运往日本。还没有来得及运走,日本战败投降,铜塔得以幸存。1946年北平市政府派人将铜塔运回,散置在殿前院内。铜塔虽然逃过了日本人的魔爪,但是没有逃脱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运动,被当做废铜处理掉了。现在的两座铜塔,是2008年仿制的。</h3> <h3> 大慈真如宝殿,五开间,重檐庑殿屋面,上覆黑琉璃瓦黄剪边,正脊、岔脊、吻、兽都是黄琉璃制品。整座建筑的大木、斗拱、椽子、飞檐、边檐、瓦口、望板装修均用楠木制做,故又称楠木殿。明间、次间正面及明间背面均装菱花格隔扇门四扇,稍间正面城砖乾摆坎墙,上装菱花推窗。</h3> <h3> 抱柱楹联为:龙象护庄严满多宝藏;人天洽欢喜遍恒河沙。乍看不相信这字是乾隆所书,但是仔细看匾额,却是钤有“乾隆御笔”的印章。</h3> <h3> 后为大琉璃宝殿(琉璃阁),殿为二层,上层为重檐歇山顶,上下层皆为绿琉璃瓦顶。额为“华严清界”。联为:“七宝同庄,金界普成具足相;三轮共转,玉毫齐放大圆光”。又有额为:“现法化报身,分涌真常连叶;摄闻思修教,并拈微妙昙华”。皆为乾隆皇帝所书,殿内琉璃砖均刻佛像,与善因殿相同。</h3> <h3> 丹陛为二龙戏珠。</h3> <h3> 大慈真如宝殿内中间供奉铜胎释迦牟尼佛一尊,右边供铜胎无量寿佛一尊,大利益铜硎玛侍从文殊菩萨一尊,左边供利益番铜文殊菩萨一尊。大利益铜琍玛绿救度佛母一尊。</h3> <h3> 据《金鳌退食笔记》记载:“大西天经厂……第二层殿曰大慈真如宝殿,殿壁绘画龙神海怪。又有三大轴,高丈余,广如之,中绘众圣像二十余,左右则文殊普贤变相,三首六臂,每首三目,二臂合掌,余四臂擎莲花火轮,剑杵简槊,并日月轮火焰之属,裸身,着虎皮裙,蛇缠胸项间,努目直视,威灵凛烈。”</h3> <h3> 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