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最美教师系列展示之十三: 乡村教师的一天——记打石腰中心校李让玉老师

开心每一天

<h3>  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这个坐落在打石腰乡圪梁梁上的中心小学显得格外静谧!56岁的李让玉老师就在这里教学。天还未大亮,李老师就带着几个老师开始扫雪了。因为孩子太少,这种大型清扫活动就由老师代劳了。当我说农村教师真辛苦时,李老师憨厚地笑笑:“权当锻炼身体了,挺好!” </h3> <h3>  &nbsp;八点,李老师准时走进教室,熟练地打开多媒体设备,略显简单的课件显示这是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李老师首先给这个孩子布置了简单的预习内容,就开始给另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上数学课了。这种复式课型现在都不多见了。当我们对此提出疑问时,李老师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孩子少,一人一间教室太浪费,也太孤单,一起学习好处挺多,合作学习时,大同学就是小同学的小老师,这样就实现了年级整合,也解决了人少不能合作的弊端。”多么睿智的老师,多么超前的理念!我为李老师的做法点赞。 </h3> <h3>  课间活动时,李老师把孩子叫到跟前认真的批改作业,真正做到一对一教学,孩子们待遇不是一般的好。</h3> <h3>  简单的午餐后,李老师端出一个砂锅,咦?难道李老师要加餐?我没好意思再问什么。点火、加热,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飘了出来。李老师说:“胃疼反反复复,困扰了很多年了。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在村里教书,一待就是二十六年。不会做饭,落下了病根。这不,今年三十付中药,想想都苦!”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乡村教师的不易。</h3> <h3> 下午三点,李老师拿出了一本自编教案——《趣说红枣》。他说:“身为一个枣乡的孩子不了解红枣怎么行?孩子们住校,在校时间太长,只上语数孩子也腻,所以,我们学校老师共同编写了这本校本教材,效果还挺好的!”</h3> <h3>  咚咚锵,咚咚锵……一阵明快的锣鼓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一个空教室里,李老师正在给孩子们排练《三句半》呢。只见他手舞足蹈、边说边演,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子。虽然师生的表演并不专业,但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nbsp;&nbsp;&nbsp;&nbsp;</h3> <h3>  放学以后,李老师说:“走,溜达一会儿去。”“这天寒地冻的,你们这圪梁梁上北风要命的刮,有啥好溜达的?”我表现出不情愿。“李老师是要完成作业——家访呢!”身边的年轻老师说。我恍然大悟。李老师给孩子的爸爸妈妈讲辅导孩子的方法。这是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老师做健康扶贫宣传,拉拉家常,工作在无形中就完成了,孩子爸爸乐得合不拢嘴。</h3> <h3>&nbsp;&nbsp; 李老师同时也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医生,今天过去的时候,正好做身体健康测量,这样的工作是定期开展的,李老师不仅做身体测量,也做心理辅导工作,测量,登记,比对,一系列娴熟的动作甚为专业。看着孩子阳光的笑脸,快乐活跃的身影,李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h3> <h3>  一天的接触,我夸李老师是多面手,啥都能做,而且做的有模有样。李老师爽朗的笑声里有几分自嘲,更多的是自豪。当我看到有关李老师的N多荣誉时,不由得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却淡然一笑:“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这些纸纸片片就不重要了。只求心中踏实,无愧与这份职业就好。” &nbsp;</h3> <h3>  看着李老师发白的双鬓,岁月的清风带走了李老师年轻的容颜。不变的是他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有幸记录了李老师的一天,摘录他教育生涯中的微小的一个片段。以此献给李老师,也献给每一个坚守在乡村小学的老师。</h3>

李老师

孩子

老师

乡村

教师

一个

教室

年轻

圪梁

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