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不知不觉中,风的气味变了,夜幕的色调变了,声音也开始带有异样的韵味。于是春递变为初夏时节。</h3><h3> 昨日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夏天,仿佛成了世上最好的等待,似乎是在盼望里长来的一份欣喜。</h3><h3><br /></h3> <h3>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之中。带领孩子们走近自然,触摸自然界中的植物,观察感受自然界之美,亲手种植一株植物,体会种植乐趣,让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教学更加立体有型。</h3> <h3> 2018年5月6日一大早,南站小学三年级的30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的陪同下来到金殿名胜区参加"认识植物,种植多肉"的科普活动。</h3> <h3> 结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内容,金殿名胜区的胡老师从一进公园大门开始,就向同学们一一介绍起公园中的各种植物。这是金竹,是一种原产于咱们中国的竹子,它的叶鞘上几乎没有毛,只在上部有一点细柔毛;这种竹子的笋期很长,别的竹子只有一个月左右的笋期,而金竹一直到5月份都还有笋呢!"同学们细细观察,果然在金竹丛中看到不少高高低低的竹笋。</h3> <h3> "大家抬头看,这一片植物叫做杉松。它是一种很常见的松树树种,可以长到30多米高。"胡老师随手捡起一个松果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松果!这是松树的果实!"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胡老师继续介绍:"植物的果实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裸子植物,一种是被子植物。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被子植物的种子生在果实里面,除了当果实成熟后裂开时,它的种子是不外露的,比如说苹果、橙子就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这一构造。它的种子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决不会把种子紧密地包被起来。杉松的种子就是裸子植物,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松果,就会看到它是由许多木质鳞片所形成,它们之间相互覆盖。如果把鳞片剥开,可以看到在每一鳞片下覆盖住两粒有翅的种子。"</h3> <h3> 胡老师指着池中的植物说:"这是睡莲,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白天开花,晚上花朵闭合,所以由此而得名。""这是龙舌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是高山杜鹃,我们云南很常见;这种植物叫做飞机草,是一种繁殖力超级强的植物……"大家边听边走,细细数来已经认识了十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外形不一,习性各异,却融洽的生活在金殿公园之内,多么神奇啊!</h3> <h3> 来到杜鹃园的长廊,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学习认识多肉植物,并亲手种植一株。平时都是看得多,自己动手的少,现在有机会同学们兴奋不已,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多肉种类和不同颜色的彩砂、小石子。先铺一层腐殖土,再来一层彩色沙,小心翼翼的种上植物,最后在浇上水。大家互相协助,共同分享,彼此交流着种植的乐趣,虚心询问着老师种植和护理的小贴士,书本上的植物的概念早已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丰富。</h3> <h3> 活动尾声,大家举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蓝豆""紫牡丹""虹之玉""晚霞之舞"……喜悦之情难以言表。</h3> <h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科学的教学行为上要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南小这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就是尽可能多的在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这样或许会激活孩子们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从而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