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世纪1966年5月下旬,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陶庄镇公社政府,陶庄煤矿,接到上级通知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一师要到枣庄招收一批社会青年,和学生参加边疆建设,并且立即成立几个动员小组深入街道,学校,煤矿工厂进行发动和动员工作。</h3> <h3>这是52年前在中心街的人民公社政府机关大门口,还是老样子,动员小组就设在这里,去甘肃的命令是从这里发出的,政府对面是公安派出所,街道两边建筑基本没有变化,还是保持老样子。</h3> <h3>这是原居民委员会,报名点就设在这里,体检也设在这里,报名的来自学校,五七学校,枣庄市第五中学,邹坞公社,邹坞火车站,山家林火车站,陶庄街道青年,大家争先恐后的报名,有的年龄小体重不够就在身装铁块,穿水靴在水靴里灌上水来增加体重。张玉兰由于报名晚了人数已满,她决心要去兵团动员小组只好把她的名子留下,但是不证明录取,等发衣服时一个女的杨秀贞(居民委员会团支部书记)反悔不去了,这样就少了一个女的,动员小组就把张玉兰,和高绪生加上了。</h3> <h3>这是52年前,我们陶庄知青当年从这条街道走出去的,陶庄共有两条繁华的街道,这是其中一条,当年名为中心街,</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陶庄煤矿西门,这里设煤矿子弟报名点,是去办湾的一个连,在煤矿工会有顾全民教唱边疆处处赛江南,一时间陶庄的上空的主旋律就是边疆处处赛江南,我们被这歌声醉倒,美丽的新疆吸引着我们,我们向往着歌中的江南。</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今年是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也是我们支边52周年,回忆52年前报名参加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一师火热报名现场,难一忘怀,在薛城,区委书记,区长送女儿,局长送儿子,还有一家报名姊妹三,姊妹俩的,还有担任机关职员的,还有在工厂工作的都积极参加报名,在陶庄有因为年龄小不能报名哭的,体重不够喝水的,有在身上藏铁块的,也有姊妹两报名的,公社书记送儿子的,有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现在设想一下,如果你不支边,那么你的现在不是这样的,你的家庭不会这样的,如果也许……</font></h3> <h3>这是陶庄煤矿俱乐部,是1952年有苏联设计建造,为了配合动员工作,6月12号农建十一师派来文工团来陶庄慰问演出,每个 报名参加兵团的发两张票,观看演出,就在俱乐部演出的。</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上世纪50年代,枣庄工商联委员会陶庄工商联分会办公大院,当年6月12号农建十一师六团派来接兵的共五人,刘宏坤连长,赵俊男付指导员,荆卫言排长,李宝荣排长(女)吴菊香排长,刘连长,荆排长,住在陶庄,赵付指导员,李排长,吴排长住在薛城,在那个年代公社政府机关还没有招待所,只好把刘连长和荆排长安排在工商联住,照片中右第二间就是他们住的房子,因为我父亲在工商联办公,所以我能到大院里面去,见到刘连长,荆排长,他们铺的是临时地铺,我看见他们做在地铺上。</font></h3> <h3>这是刘宏坤连长,当时接兵时的照片,是接兵小组的组长。</h3> <h3>李宝荣当时是接兵小组成员之一,后任七连女子排三排,排长。(是现在照片)。</h3> <h3>吴菊香是当时接兵小组成员之一,后任七连女子排排长。(后是吴菊香当时照片,前是刘哲华)。</h3> <h3><font color="#010101">录取证发下来了,这是陈秀真战友保存唯一的录取通知书,非常珍贵,我记得是粉红色的,不大长15公分宽8公分,这是我们支边的见证。</font></h3> <h3>开始发服装了,每人一套单军装,和一个印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茶钢,当时有两个个女的领完衣服反悔了不去了,一个杨✘✘,一个王✘✘,这样按原人数少了两个,只好再加两个,一个把张玉兰加上(由于张玉兰报名晚没有被录取把她加上)政府领导把原来因为腿有残疾没有被接兵小组录取的高绪生又拉上去,刘连长是军人,他想把队伍集合起来训练一下,在中心街跑步,政府领导怕让刘连长看出高绪生有残疾,把高绪生按排在队伍中间跑步,刘连长没有看出来,直到上车后才发现,但是已晚了,无法退回。即将离开家乡知青们粉粉和家人,朋友,同学照相分别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6月12号公社政府在陶庄老戏园子,召开支边誓师大会,参加人有政府部门,居民委员会,全体支边青年及家人,还有接兵小组,有政府领导讲话,家长代表发言,有两名支青发言,其中有我,</font></h3> <h3>这是存放在枣庄市档案馆知青支边登记表,其中一页(陶庄的几个人的名单)。</h3> <h3>这是薛城知青支边前,政府欢送知青的集体照片,有政府领导参加,在薛城剧院大门前拍照,共102人。</h3> <h3><font color="#ed2308">报名参加十一师还有很多佳话.五中有两个同学.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正在打乒乓球.女同学问男同学报名去兵团你去吧?男同学说不去.女同学放下乒乓球拍生气不打走了.后来这个男同学报名参加了.返城后这个男同学说我之所以去兵团还不是因为她……..向这样的报名参加兵团的佳话很多(因为感情去报名)</font></h3> <h3>,薛城支青和同学合影留念</h3> <h3>薛城三街支青和家长合影留念</h3> <h3>陶庄支青同学分别留念</h3> <h3>陶庄五七学校同学老师分别留念</h3> <h3>陶庄煤矿的知青,没有保存下来的集体照片,在李玉海找了两张照片,前两位张宗岭,左边段✘✘是边湾九连的</h3> <h3>这是边湾十连照片,前左曹昌玉,二高汉端后排左李玉海张宗岭</h3> <h3>这是枣庄矿务局田屯煤矿,欢送田屯煤矿知青照片(是保存最好的照片)穿军装的是知青,穿便装的是矿领导,后这些知青编入边湾十连。</h3> <h3>几天来从报名到录取发衣服,家人同学朋友分别留念,走亲戚告别,凡是有支青的家庭都一样的格外忙录着,父母给孩子们准备要代的东西,还要给孩子做好吃的饭菜,几天来父母都是在含着眼泪在做这些事情,心里难受放不下心,孩子才十五六岁从没有离开家,这次要到五千里外去独立工作生活,儿走千里母担忧,那时我们没有被父母的眼泪打动,对父母的眼泪多数没有感觉,高兴想着那美丽的庄园在等待着我们,我家也在同样忙录着我父亲亲手给我做了一个木箱,并且把他心爱的30年代的旅行箱给我,我的前院按排我到西北要照顾他的孩子官步春(年龄小),陶庄和煤矿的共有200人参加兵团。</h3> <h3>薛城部分支边青年和政府领导,朋友,家长,同学在薛城剧院门前拍照片,合影留念</h3> <h3>照片排列人名单</h3> <h3>这是当年的陶庄街道居民委员会,从动员到报名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h3> <h3>6月15号早上街道知青陆续来到居民委员会门前,有邹坞的,五中学校,邹坞火车站的,山家林火车站的,五七学校的知青和支青的家长亲人,朋友都来到这里等待集合出发,</h3> <h3>15号早上8点有公社领导和接兵组组长刘宏坤连长点名,宣布纪律和注意事项,政府派公社秘书褚庆芝护送到甘肃,每个人的行李统一有汽车送到山家林火车站,知青整队步行到车站,队伍从中心街通过,街道两边站满了欢送人群,知青家属跟随在队伍后面,我们即将离开家乡</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山家林火车站,(70年代)车站工作人员正在作迎接知青队伍的准备工作</font></h3> <h3>经过一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山家林火车站,做简短的休息,等待 火车的到来,知青和家人朋友各自谈着分别的话,大多数父母都是含着眼泪再三叮宁孩子,大多数知青并没有感觉离别的痛苦。</h3> <h3>10点火车开回来了,到山家林车站,连长告诉我们火车在车站停留一小时让大家作最后的准备,工作人员在望行李车装行李</h3> <h3>知青在火车前分别留念,准备登车</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由徐州机务段开来的专列(由铁道部配备的专列)共十三节车厢,有枣庄车站始发,在枣庄已有两个连队知青上车,他们来自台儿庄,嶧城,枣庄煤矿的知青,列车到山家林车站他们从车探出头在欢迎从陶庄来的知青。</font></h3> <h3>我们登上列车,我们陶庄支青64人分配在一个车厢,以班排做在一起,我们在列车没有开之前探出车窗外给亲人作最后的话别,这个时刻我们还没有感觉离开亲人的什么滋味,大部分人还说笑中。</h3> <h3><font color="#ed2308">在山家林火车站上车的还有陶庄煤矿的知,他们也是从陶庄步行到车站的,共有八十人左右,负责护送的是矿领导雷广荣,他们分配一个车厢,和枣庄煤矿的知青编入边湾十连。</font></h3> <h3>这列车是铁道部按排的临客,没有运行时刻表,是闯点车遇到在编的车他必须让行,正点车过去才能运行,也可能停在站里,也可能停在车站外面,也可能停在离车站很远的地方,停的时间不确定,得有轨的地方,在这3000公里旅途中都得这样运行</h3> <h3>火车站发出火车开动的命令,火车慢慢的开动,</h3> <h3>这是站台上的亲人在向徐徐开动的列车挥手告别</h3> <h3>站台上的亲友和刚上车的战友在一一的告别,列车发出长鸣,列车慢慢的向前运行。</h3> <h3><font color="#ed2308">就在列车开动的一瞬间,我们都哭了,整个车厢是悲痛的哭声,这才回味离开家乡亲人的滋味,是多么痛苦,想到再见不到亲人了,</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列车望西行已经远离了山家林车站,车厢的哭声小了,我们又恢复了平静。</font></h3> <h3>列车运行不到20分钟,到达l薛城火车站(60年代临城老火车站)</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时候站台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薛城的知青也来了,站台上站满了人,薛城共有知青102人,我们会合一起,我们组成一个连分布在两个车厢,薛城支青男子班共编四个班,一二,三班为一排,四班编入陶庄两个班为二排(四班,五班,六班),薛城支青女子班共编四个班7,8,9,编为三排,十班编入陶庄的两个女子班为四排,一排长京卫言,付排长江忠州,二排长闫仲斌(没有来接兵)付排长万祖香,三排长李宝荣,付排长黄娟,四排长吴菊香为四排长,薛城支青有薛城政府的朱广金护送。列车在薛城车站发车时间是8点5分,当时还有三个知青没有到,赵俊南找站长商量不能发车等这三个人,8点10分才发车。</font></h3> <h3>下午5点半列车运行到兰考火车站,在这里要停30分钟在等点,列车员给我们介绍焦裕禄的墓地就在车站旁边。在这个列车上成立一个经济委员会,有三个人组成,有江忠州任主任,成员有列车长,一个有枣庄煤矿知青,这个委员会负责整个列车上人生活按排</h3> <h3><font color="#39b54a">列车继续西行,已经进入夜间规定一切活动,10点必须睡觉(就是在自己做位上休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亮了是6月是16号,大家去洗刷,列车有餐车,早餐第一天是鸡蛋汤和一个面包,饭后自由活动一小时,然后每个班点名相互认识,这是在列车上举行第一次班务会,</font></h3> <h3>早餐后各连队代兵小组考虑列车已经运行一天多了,每人离家的思念还没有解脱出来,组织唱歌,大家每人都有了笑容。</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观音堂车站,是60年代的车站照片,我们枣庄知青别的可以忘记,唯有观音堂车站每个人都不会忘记,52年前6月16号上午我们的列车运行还有两个车站到观音堂车站,忽然停车原来前边车站给信号让停车,10分钟左右一列货车快速穿过,这是我们列车在让货车过去,货车过去我们列车继续运行,一小时后我们列车到观音堂车站,在车站停下来,观音堂站长告诉列车车长,我们的车不能望西运行了,前边铁路塌方,不知道什么时间修好,等待通知,</font></h3> <h3>三门峡车站是河南西部的大车站,在这里需要上水,上给养,所以停车半小时,大家可以下来到站台放松一下,</h3> <h3><font color="#ed2308">各连连长向我们传达了停车原因,什么时间能走没有日期,让我们可以下车到车站附近玩一下,但是不能走远,我们都下车,车站周围风景很好,有山有村庄,有小河,我们这个班还登上小山坡</font></h3> <h3>列车17号早上从观音堂车站发车,穿过山洞继续西行</h3> <h3>在观音堂车站已经一个下午和晚上,第二天列车经济委员会召开各连连长会,列车长说现在还没有日期铁路修好,列车能运行,车上的济养不充足了,观音堂是小车站无法添加济养,让大家节约用餐,经过一天一夜车站站长通知铁路修好,列车可以发车了</h3> <h3>列车运行半小时,我们向窗外惊恐看到山下翻滚一列货车,玉米撒满山遍野,车厢里还有死牛的尸体,我们惊呆了,如果不是这列货车跑在我们前面,那么翻到山下的是我们,后果难一想象,<font color="#ed2308">在观音堂出现的险情在十一师的运兵史上也是少见的,</font>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会改写,我们的命运会是什么样……</h3> <h3>列车继续西行,我们在想,我们心中的边疆处处赛江南是什么样,是未知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