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有悟

悠然自得

<h3>一:偶上一堂书法课</h3><h3><br></h3><div> 一日,去山西美术馆参观一个书法展。欣赏的过程中,突然听到前面有三四个人,边看边点评,边点评,边交流,听来觉很有新意。我急忙围了过去。看到中间好像有两位像是老师,其它的人好像是书法班上的学生。从一层大厅,到二层大厅,跟随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听着这两位老师对书法的独特理解和渊博的书法知识,就像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书法课,获益不浅,很受启发,令人佩服。由此产生了报班学习书法的想法。</div><div>(2017-1-8)</div> <h3>二:孙过庭《书谱》写到:</h3><h3> “王羲之的精妙书法大多出自晚年,因这时思虑通达审慎,志气和雅平静,不偏激不凌厉,因而风范深远。自献之以后,莫不功力不足而鼓劲作势,为标新立异,另摆布成体,非但工用比不上前人,就是神采情趣也相差悬殊。“”<br></h3><h3> 书法如此,那么人生呢?其实,人生的许多情形,在书法中也大都能表现出来。只不过是多与少罢了。“字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017-8-3)</h3> <h3>三:眼界:</h3><h3><br></h3><h3> 学书学画皆首先应提高自己的眼界,多看多学优秀的作品.是唯一的途径。只有眼界提高了,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剩下的,就只有是勤学苦练了。“与智者为伍”,即使你成不了智者,至少也不致于糊涂。(2017-9-16)<br></h3> <h3>四:雅事:</h3><h3> 结交一个智者,爱好一项雅事,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激发你潜在的激情和能量,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重塑你的气质。</h3><h3>(2017-12-25)</h3> <h3>五:学书“十要”</h3><h3><br></h3><h3> 一要一往情深,二要品高识远,三要临摹得法,四要察往知来,五要明己长短,六要气韵生动,七要笔墨精神,八要置阵布势,九要功在书外,十要推陈出新。</h3><h3>(2018-3-10)</h3> <h3>六:意境</h3><h3><br></h3><h3> 用手和笔墨传递心的感受。或强或弱,或快或慢,最终看表现在纸上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所想要的意境。心手双畅,心境合一。正如庄子所云:“臣所好者道也,近乎技也。”技道合一,方为书学之根本。</h3><h3>(2018-3-17)</h3> <h3>七:学草书起步要点</h3><h3><br></h3><h3> 认真读帖得草法,懂得用笔晓笔法;;学会用墨显情趣,空连实连最得法。气息不断有停顿,节奏起伏有快慢;字有大小和正欹,墨有浓淡和枯湿;打破平衡求均衡,篇章布局显精神。</h3><h3>(2018-3-24)</h3> <h3>八:古与今:</h3><h3><br></h3><h3> 书法,在过去,是人们学习谋生和交流的工具,所写的东西,大都是书者真情实感和品性的表露,并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真正做到了“字如其人”;而今学写书法的人,大都脱离了生活实际,把之成为一种表演和展览的诉求,所以,就凭添了过多的做作和包装的成分,从字面上,已很少能受到人们所想要的那种引起共鸣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正是古今书法的差别所在,也许是现在很难再出书法大家的缘由吧?</h3><div>(2018-3-31)</div> <h3>九:专注与放松</h3><h3><br></h3><h3> 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心不恭,则落笔松散,格法以不具,落笔过紧,则无生动气息。以恭写松,以松应恭。这是用笔之法 在乎心,使腕转之扼要。恭则心无旁用,松则手无挂碍。</h3><h3>(2018-4-7)</h3> <h3>十:升华:</h3><h3><br></h3><h3> 学习书法,需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经历“无意识的体会,有意识的强化,下意识的习惯”的过程,从而形成忘我随性自在的书写状态。这是书法学习必须经历的升华过程!</h3><h3>(2018-4-21)</h3> <h3>十一:: 草法与草意:<br></h3><h3><br></h3><div> 草书力求“草法到位,草意有味。”用笔似握筷箸,灵活自如;笔尖如快刀之仞,过纸划痕。书写的节奏,如音乐之旋律;表现的状态,如舞蹈之灵动。此乃学草书的最高境界!</div><h3>(2018-5-5)</h3> <h3>十二:草书要诀</h3><h3><br></h3><h3> 草法合度,草意连绵。方圆提按,大小倚侧。松紧连断,缓急枯润,节奏应变。</h3><h3>(2018-5-12)</h3> <h3>十三:草书气势形成</h3><h3><br></h3><h3> “提按”解决笔墨粗细的问题,提则线条细,按则线条粗;“方圆”解决用笔快慢的问题,方则书写缓慢,圆则书写流畅;“强弱”解决笔墨轻重的问题。强则用笔力度大,呈现出的墨色重,弱则用笔轻,呈现出的墨色淡。只有这三方面娴熟灵活运用,才能形成连绵不断,跌宕起伏的气势,达到完美的书写意境。</h3><h3>(2018-5-19)</h3> <h3>十四:作品的丰富性</h3><h3><br></h3><h3>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画画就如同交朋友一样,喜欢淡雅朴素。写文章交友如此,那么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也应如此。</h3><h3> 一幅好的行草作品,要通过用笔用墨的强弱和浓淡,书写速度的快慢兼顾,以及各种笔法的灵活运用,在连绵不断中增强其观赏的丰富性。岂不能过于平淡,没有起伏。强弱和快慢不是平均而为,而须从无规律中,体现出全篇的整体规律性。这样,作品看起来,才能生动,打动人的心灵。</h3><h3>(2018-5-26)</h3> <h3>十五:行草的气息</h3><h3><br></h3><h3> 学习书写行草,首先要打破书写汉字长期以来形成的“规矩整齐”的汉字书写习惯,树立行草“横不平,竖不直。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正有斜,寻找新的平衡,重新达到统一协调的局面”的全新书写理念。其次,就是要力求气息连贯。要把字分为三五成群,有主次之分,有强有弱,有重有轻。气息通畅,不等于没有节(停顿)奏(继续)。做到连中有断,有实连和意连之分。字的大小,强弱的对比,是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突兀的状态。最后,通过书写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所要表达的意境,让人有回味无穷的余地。</h3><h3> 正如虞世南在《骨髓论》中谈到的:”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h3><h3>(2018-6-2)</h3> <h3>十六:怎样理解草书书写中的“提与按”?</h3><h3><br></h3><h3> 书写过程中“提与按”,是草书中的重要笔法。俗语说:“提中有按,按中有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需要提笔书写时,不是轻轻的提起虚晃一带而过,而是缓慢运笔,需有力透纸背的感觉,做到越细越精到,越显骨力。需要按笔写字时,并不是一味的迟缓沉重运笔,而是要在重按中,把笔立起,轻快运行,使书写的线条不停不滞,不拖泥带水,显出生气和动感。越粗越厚重挺拔,越有弹性和活力。</h3><h3>(2018-6-5)</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七:控制力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草书书写中的控制力,是考验书者既能运笔灵活自如,而又不是无所节制的功力。通过书写,要真正把笔法和笔意精准到位,不是一味的追求快速流畅,而是要在流畅中找到“慢”的感觉,这样才能达到书写的目地。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是要力求中锋用笔,既要使笔尖力透纸背,又要有轻轻灵活的气息,有“沉而飘”的感觉,“虚灵劲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二是要力求做到起收转换到位,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方圆折笔,体现出每个字的“关节筋骨”部位。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是要认真领会“峻落,逆入,涩行和紧收”之间的关系,体会魏晋笔法的“绞转,一踏之下,打点提锋”的运用。做到“无往不收,无垂不缩”。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总之,就是要在书写中,逐渐体会其中所蕴含“含而不露,欲左先右。府仰兼顾,欲速则缓”的哲学思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8-6-9)</font></h3> <h3>十八:书法的“虚静”</h3><h3><br></h3><h3> 中国的书法体现的是性情,本质上更接近道家精神。重视虚静。一幅作品,一定要有虚静处。不虚,就是房子没有窗,没有内部空间一样。房子不虚,那就没法用,也不叫房子。书法中,没虚静处,密不透风的,太压抑死板,显得没有生命力。这在行草书上尤其讲究这点。我们的作品,要让人感觉到实,但是要某一处,忽然出现的虚静,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h3><h3>(2018-6-12)</h3> <h3>十九:怎么样才能使作品生动?</h3><h3><br></h3><h3>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要通过笔墨强弱的变化,字体大小开合的变化,单字的留白和空间留白的变化,行与行之间摇曳的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找到新的平衡,从而形成姿态多端,错落有致,气象万千气势,这样,通篇才能有独特的风格,产生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魅力。</h3><h3> (2018-6-16)</h3> <h3>二十:晋代卫夫人对书法的认识:</h3><div><br></div><div>点:如“高峰坠石”,让人们理解了重量与速度。</div><div>横:像“千里阵云”,让人们学习了开阔的胸怀。</div><div>竖:似“万岁枯藤”,让人们知道了强韧的坚持。</div><h3>(2018-6-30)</h3> <h3>二十一:如何解决笔力问题?</h3><div>1、要留意笔画中的方笔与圆笔的转换。如人有端方之态,则不可欺之以柔弱,方笔的作用是塑形,一个字里有几处方笔用得好,就极显眼、醒目,它能呈现一种端正感,如刀劈斧斫,这是一种外在形式上的力量感。</div><div>2、要留意笔画中的曲形与弧线的处理。尤其要在笔法上加以丰富,起笔切入的方位、角度、力度、弧度上施以变化,如引弦待发之弓、如扭曲的钢筋,则会蕴含一种内在的张力。</div><div>3、学习一些中锋行笔为主的法帖,中锋往往能够使行笔不至虚浮滑弱,笔笔飞动圆劲,银钩铁划,饱含力量感。</div><h3>(2018-7-14)</h3> <h3>二十二:临摹与创作</h3><h3><br></h3><h3> 如果把书法比作是一个游戏,那么,任何游戏都有它的规则。古人的帖就是法则,是应尊守的规矩,想进来玩书法的游戏,就比须尊守有关规则,这就需要临帖。用帖来约束自己,改掉平时书写的习惯,形成新的书写记忆,让书写方法纳入到帖的轨道上来。要选和自己有感应的字帖来临,用尽全力,临的越像越好。临一段时间后,就要尝试创作,在创作发现问题,然后再临帖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在边临边创中,形成自己的风格。</h3><h3>(2018-6-26)</h3> <h3>二十三:好的书法作品的三条标准:<br></h3><div> 艺术不是“劳动模范”,也不是“正人君子”,切忌“一板一眼”。追求个性的张扬,新颍独特,具有辩识度。</div><div> 书法作品,力求要做到:线条坚而浑;结构奇而稳;章法变而贯。不要过分拘泥于“小技”,而要追求一种“士大夫”的气息。</div><h3>(2018-7-7)</h3> <h3>二十四:草书如画 一幅好的草书作品,远观应该是一幅水墨画。从中看到,有层次,有远近;有高低,有大小;有动感,有静态;有留白,有意境......。也许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称得上是书法家吧! (2018-9-4.图片《书写中的手》拍摄于山西图书馆“诗人画展”。)<br></h3> <h3>二十五:观展</h3><h3> 每逢大展时,总遇专家临。慢步随身后,听其来点评。书艺总有道,不能乱弹琴。草求乱中胜,楷求均衡正。雅俗都能赏,时代唤本真。写出新韵味,不丢古法魂。功夫在字外,魅力看心胸。要想来参展,须有十年功。 (图片拍摄于山西文联大厦山西美术馆山西群众书法篆刻展2018-9-13)<br></h3> <p class="ql-block">二十六:如何临帖:</p><p class="ql-block"> 临帖要先读,临完之后观察自己的临作,或其他作品,都要认真读,读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一、看起笔处,看清露锋、藏锋。</p><p class="ql-block">二、看运笔过程,看清顿挫轻重。</p><p class="ql-block">三、看住笔处,看清如何收笔。</p><p class="ql-block">四、看转折处,看清方笔、圆笔。</p><p class="ql-block">五、看笔画连接处,看清是连还是断。</p><p class="ql-block">六、看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p><p class="ql-block">七、看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p><p class="ql-block">八、看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p><p class="ql-block">九、看章法布局,比较字距与行距,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p><p class="ql-block">十、看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p><p class="ql-block"> “一笔读”,就是读书法家蘸一次一笔下去的几个字(约5-10个子)连着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p><p class="ql-block">(2018,12,3)</p> <p class="ql-block">二十七:古意与新意</p><p class="ql-block"> 孙过庭在《书谱》论书法作品创作时说:“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如今的书法创作,仍应坚持这一原理。</p><p class="ql-block"> 观书法展的一些作品,要么过分拘泥于古法,一到创作,便陷于照搬照抄,缺乏个性,了无新意的境地,让人觉得不合时宜,成了书写的“工具”;要么就是脱离了古法的精髓,过分强调了视觉的效应,从用纸,用墨,装裱等表现形式上追求新奇,而远离了书写的本意,让人觉得花里忽哨,流于时尚的“俗气。”</p><p class="ql-block"> 其实,只有古意与新意完美的融合,并能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作品,才能成为让人们驻目停留,多看几眼,有所触动,带来思考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好的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2018-9-17)</p> <h3>二十八:临帖与审美:</h3><h3> 学习书法,首先是要临摹古人的帖。选好帖后,怎样临,临什么?</h3><h3> 其一是形,其二是神。临一个字,每一笔和每一笔之间的关系要弄明白,转折的时候要有蓄能量的过程。交响曲为什么美?因为它内在有变化、有埋伏。能够表现出一个字笔画之间的变化,才能形神兼得。写好一个字还要方圆兼备……等等。就是要通过临帖,学习到书法所体现的诸多审美观。……。<br></h3><h3>(2018-11-12)</h3> <p class="ql-block">二十九:古质而今妍</p><p class="ql-block"> 古质:朴素、拙厚、简约,今妍:华丽、飘逸、丰富</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为遒丽之美,遒劲而华丽,妍美而不失质朴。</p><p class="ql-block"> 孙过庭书谱为丽妍之美,华丽而侧妍。</p><p class="ql-block"> 二位多善用锋,多尖入侧行,故灵活自由。</p><p class="ql-block"> 篆隶质朴、拙厚、简约,为质胜之美。</p><p class="ql-block"> 篆隶用笔多用笔肚,藏头护尾,含蓄内敛。</p><p class="ql-block"> 而今之行草书宜质妍并举,线条既要质朴内涵,也要兼顾妍侧灵动,达到‘’沉‘’而‘’飘‘’的效果。</p> <h3>三十:书法是什么?</h3><h3> 不是所有拿毛笔的都是书家,最好的书法,总有着很深的人生烙印,在那里渗透着的是人生感怀,如果书法写得端着架子,无人格修养,无个性特质,毫无生气,如印刷如美术字,没有一点审美的张力,中规中矩,实实在在,那不是书法的至高境界。</h3><h3>(2018,12,10)</h3> <p class="ql-block">   以上学书感悟,得益于太原市南宫书法行书班李建忠老师授课内容。但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习书法,除了懂得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还需大量的动手操练,不然的话,都是夸夸其谈。</p><p class="ql-block"> “学书须有恒心志,才能日月出新篇”。书海漫长,今后尚需努力。好在,我们已从学书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这样就有了成功的支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