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西藏在我们的印象中存在着许多神秘的色彩。其中之一就是那里的比较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藏传佛教(又称为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它的流传地主要集中在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可以说藏族人是全民信教的。</b></h3><h3><b> 政教合一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寺院在旧西藏时往往是一个地区宗教、文化乃至经济、政治中心。解放后,重要的寺院依其重要程度分别规定为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b></h3><h3><b> 藏传佛教有许多教派,如宁玛派,噶举派,萨伽派,噶当派和格鲁派等。</b><b>其中格鲁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使其后来居上,势力日盛。同时由于该教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为黄教。该教派奉宗喀巴大师为祖师。</b></h3><h3><br></h3> <h3><b>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雍仲本教、藏传佛教及其它民间宗教构成。西藏共有藏传佛教寺院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信教群众300万多人。雍仲本教寺庙88座,僧侣3千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多人。另有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徒3千多人。天主教堂一座,教民700多人。</b></h3> <h3> 我们此次旅游中,游览西藏寺院首站就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该寺最早于1447年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历时十余年,初具规模。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于1601年就任该寺第十六任池巴(住持)后,加以扩建,寺中的错钦大殿可容纳2000人诵经。</h3><h3>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其它五个是西藏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也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扎寺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 <h3>扎什伦布寺的大门入口。</h3> <h3>扎什伦布寺外观局部。</h3> <h3>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沿山势蜿蜒筑有宫墙,周长3000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扎寺是班禅额尔徳尼的驻锡地。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他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h3> <h3> 这是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像(即汉地佛教的弥勒佛),是藏传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铜坐佛,蹲坐在高3.8米的莲花基座上,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耳长2.8米。它由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费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镶嵌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绿松石等珠宝1400余颗。</h3> <h3> 扎寺最宏伟的建筑除了上面说的大弥勒殿外,就是历世班禅的灵塔殿。现存的有四世班禅的灵塔(曲康夏)。扎什南捷灵塔和十世班禅的灵塔(释颂南捷)。这是扎什南捷灵塔,它是由五世班禅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五世至九世班禅的灵塔在文革中被破坏了),文革后第十世班禅把五至九世班禅的遗骨分装在五个檀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高11.52米,塔身镏金,并遍镶珠宝。该灵塔大殿总建筑面积1933平方米,高33.17米,于1989年元月22日举行开光大典。</h3> <h3>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的灵塔祀殿。</h3> <h3> 1989年元月28日,十世班禅在日喀则视察时圆寂。在大师圆寂后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内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并拨出钱款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1990年9月20日举行开工奠基,1993年9月4日,第十世班禅的灵塔祀殿举行隆重的开光盛典。该大殿总建筑面积1933平方米,高35.25米,殿内灵塔面积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安放宝石袋818个,共有24种珠宝6794颗。</h3> <h3>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之一。</h3> <h3>错钦大殿前的讲经场,有500平方米。</h3> <h3>这是错钦大殿,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殿内可同时容纳2千多人诵经。</h3> <h3>扎寺内转佛塔的佛教徒</h3> <h3>这是在寺院外转山的信徒。在藏族人中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等。</h3> <h3>扎寺院外的喇嘛</h3> <h3><b> 我们游览的第二座寺院一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意为佛殿)。它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最早于公元647年由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寺里的一座佛像有关。</b></h3> <h3>大昭寺大门口游人涌动。大昭寺内供奉有当年由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受到佛教徒门的顶礼膜拜。</h3> <h3>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鎏金铜像,十分精美和尊贵。近600年来众多佛教徒跋涉千里,三步一叩头,磕到这尊佛像脚下,以表达他们对佛的极度虔诚。现在每天仍有数以千计的信徒到这尊佛像前顶礼膜拜,佛像前的石板已被信徒们的身躯摩擦的十分光滑。</h3> <h3>大昭寺的部分建筑,都呈现金壁辉煌的特点。</h3> <h3>大昭寺门前聚集有数百人,他们虔诚地叩着长头。看他们身旁的物品(饮用水食品等),有些人是要在那儿叩上一整天,甚至数天。</h3> <h3>从装束上看,这些叩头的人已经比前些年讲究的多了,看上去更整洁美观。</h3> <h3>有些磕长头的年轻人,除了脸部还能依稀看出藏族人的特色外,衣着已难分辨。</h3> <h3>一位虔诚的藏族老人在大昭寺前广场上跪拜许久。</h3> <h3>信徒们五体投地的场景。</h3> <h3>虔诚地诵经的老人。</h3> <h3>大昭寺外络绎不绝的转寺庙者。</h3> <h3>大昭寺门前广场景色</h3> <h3><b>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布达拉宫参观。从布达拉宫右侧旁门排队入宫。布宫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b></h3> <h3> 布达拉宫是西藏最著名的喇嘛教建筑。它最早是在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建的宫室,后不断扩建。到十七世纪时五世达赖洛桑嘉措重建后,建成如现在规模的宫殿。成为了历代达赖的冬宫居所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h3><h3> 达赖喇嘛被藏传佛教认定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到现在已经转世至第十四世。</h3> <h3>布达拉宫整座宫殿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主要从宫殿外墙颜色区分)。红宫是宗教之地,也建有历世达赖的灵塔殿,白宫是生活办公区域。</h3> <h3>从布宫正面看红宫位于宫殿中央位置,左右两边是白宫,红宫白宫连成为一体。山脚下的白色建筑为雪城,布宫后面还有个龙王潭公园等组成。围绕布宫转一圈长约1200多米,总建筑面积138025平方米。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一些经堂、佛殿。其中共有五座灵塔殿,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的灵塔。各殿形制基本相同,但规模不一样。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殿为最大。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旧时是全藏政治活动的最高统治中心。</h3> <h3>布达拉宫前面的通道上立有一根石柱状的无字碑。该碑是1693年为纪念红宫落成典礼而立。</h3><h3><br></h3> <h3>2011年夏天在此留影。</h3> <h3>布达拉宫后面是个公园。</h3> <h3>布达拉宫的后背景色局部。</h3> <h3>布达拉宫背后的公园景色。</h3> <h3>公园内一景</h3> <h3>布达拉宫顶部的金顶,都是纯金制作而成,它是宫殿的最高处(不允许游客参观),金顶下是6座达赖喇嘛的灵塔,和一座布宫的主供佛帕巴洛格夏热像殿(即观音菩萨)。</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人物。他在1652年赴京朝见顺治皇帝,受到清朝中央正式册封和大力扶持,并赐满汉蒙藏四体合壁的金册和金印,取得了达赖喇嘛这一活佛转世的地位。五世达赖还是个才华横溢,著作颇丰的学者,佛学精深,备受推崇。故在1682年圆寂后,奉上最高的灵塔和最大的殿堂。这座灵塔面积725平方米,塔高12.6米,塔身用金皮3721公斤包裹,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其他的达赖灵塔形制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大小不一,目前供游人参观的只有三座)</font></h3> <h3>德央夏广场</h3> <h3>从布达拉宫高处俯瞰布宫后背景色。</h3> <h3>布达拉宫前面广场。</h3> <h3>从布宫高处俯瞰拉萨市容局部。</h3> <h3>从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市容局部。</h3> <h3>在布达拉宫宫墙上拍摄的广场全景。</h3> <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h3> <h3>布达拉宫灯光夜景</h3> <h3>市达拉宫广场夜景。</h3> <h3>布宫广场的音乐喷泉夜景。</h3> <h3>布达拉宫后山下公园里的转经信徒。</h3> <h3>在公园里转佛塔的人络绎不绝。</h3> <h3>布宫广场上磕长头的人。</h3> <h3>一个小孩也在叩长头。</h3> <h3>这些叩长头的人已经带有赚钱目的了。</h3> <h3>小孩长时间叩头很累,人们也许出于不同目的和想法,给他多少不等的钱。收入还是不错的。</h3> <h3>广场上见到的一家三个可爱的藏族小孩。</h3> <h3>这个可爱的小孩你能看出来是藏族人吗?</h3> <h3><b>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该寺位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南坡,沿山势而建,最早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动工兴建。占地20万平方米。解放前僧侣最多时达1万余人。哲蚌寺的藏文全称意思是"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b></h3><h3><b>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3> <h3>哲蚌寺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鳞次栉比,依山铺满山坡,远处看像似一个巨大的米堆,故称为哲蚌。哲蚌在藏语意为"米聚",又别称堆米寺。</h3> <h3>其中一个扎仓(寺院的学经单位,其建筑仅次于大殿,现在该寺有四大扎仓)。</h3> <h3>这也是扎仓之一</h3> <h3>措钦大殿是该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全寺中心,占地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一石铺广场,面积200多平方米。登上17级台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规模宏大,有房221间,面积1800平方米。</h3> <h3>哲蚌寺喇嘛僧人众多。在诵经课前休息。</h3> <h3>准备进殿听课的僧众。</h3> <h3><font color="#010101">哲蚌寺的晒佛台</font></h3> <h3>转经信徒</h3> <h3><b>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藏语意思是宝贝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兴建)。是历代达赖的夏宫,达赖喇嘛在此消夏理政之地。经过200多年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种植各种高原植物百余种。</b></h3> <h3>现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罗布林卡主要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颇章意为宫殿)</h3> <h3>前来朝拜的藏族信徒。</h3> <h3>格桑颇章由七世达赖于1755年兴建,是里面最早的宫殿之一。这是宫殿区域。</h3> <h3>金色颇章的门前景观。金色颇章是在十三世达赖时(1926年)兴建,规模较大。正门前广场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h3> <h3>金色颇章的宫廷区</h3> <h3>这是措吉颇章的主体建筑群,有湖心亭等,是罗布林卡最美的景区。</h3> <h3>这是八世达赖时所建造的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h3> <h3>这是1954年十四达赖在园林中部建造的达旦明久颇章,在北面也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成现在的规模。</h3> <h3>西藏的佛教寺院繁多,我们在此作短暂的参观游览,只是了解些许表象,供大家校正指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