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骆老师家做客

宝马

<p class="ql-block">骆老师家在葛溪乡马安村,她家的房子是村里最新最好的。</p> <h3>从三楼的阳光房可以看到远处的山。</h3> <h3>骆老师是胡总的妈妈,虽然已经72岁了,但她步伐矫健,思维敏捷,谈吐不凡,显得非常年轻。她热心公益,当过人大代表,得过很多奖状和证书,是当地名人。</h3> <h3>骆老师曾经是村里的小学老师,退休后仍然很忙碌,不仅组织村民开展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还从服装厂揽来了给服装剪线头的活,让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们增加收入,自己却分文不取。</h3> <h3>骆老师喜欢写诗、写文章,这篇《种菜乐》是她发表在退休教师小报上的文章。</h3> <h3>黄部长和骆老师的儿媳(胡总夫人),带我们去周边转转。这是村里自建的水景公园。月亮门两侧的对联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横批是“荷塘月色”。</h3> <h3>村民每户集资五千元,农工部再投入几万块钱,村民自建了亭子,种植了荷花。过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映日荷花和荷塘月色了。</h3> <h3>倪家仓,是与马鞍村相邻的自然村。这是村里的文化礼堂。</h3> <h3>香樟树是这一带乡村的标配,樟树巨大华盖下的小型建筑物是座土地庙。</h3> <h3>村里新建的公共厕所,外形好像是孙悟空变的,里面有镜子和洗手池。</h3> <h3>据说这里是王羲之后人的聚居地。“鵞池”二字,相传是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合书,原碑在浙江绍兴兰亭。据说,那一天,王羲之正饱墨临书,写完一个“鵞”字,忽闻皇帝诏至,即出接诏。时王献之只有八岁,见其父已写完“鵞”字,遂提笔续上一个“池”字。</h3> <h3>新栽的柚子林。黄部长说,这里的柚子很有名,不仅甜,而且水分足,一个柚子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h3> <h3>水芹。我们一边走一边用手机软件辨别植物。</h3> <h3>油桐。</h3> <h3>白茅。</h3> <h3>碓头岭水库。</h3> <h3>公示牌上讲,水库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兼具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h3> <h3>益母草。</h3> <h3>水电站。</h3> <h3>胡萝卜花。</h3> <h3>大豆,“形色”软件识别的。</h3> <h3>很多棵大豆。</h3> <h3>五谷不分的植物盲现在不怕了,可以下载这个软件来帮忙。图片右下角有二维码。如果你是植物专家,可以帮助这个软件纠正错误,软件经过深度学习,会识别得更准。</h3> <h3>碓头岭水库大坝。</h3> <h3>路过养鸭场,有好几百只小鸭子,呆呆萌萌的,十分可爱。</h3> <h3><font color="#010101">听说倪家仓村这个周末要办百家宴,届时会有很多客人来大快朵颐。</font></h3> <h3>临走前,骆老师想让我见见村主任和村书记,带我去了村委会,午饭时间他们都没在。到了书记家,他正在帮着夫人加工整理服装。村主任是个漂亮精干,落落大方的女子,叫建英。他们向我介绍了村里的情况,能感觉到他们想把家乡建设好的强烈愿望,祝愿他们的梦想能早日实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