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永宁门,帝国的愿望!

封蒨

<h3>  明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修建城墙最勤奋的王朝。虽然在修的烈度上没有秦始皇那么暴力,闹出个"孟姜女哭城墙"事件,但它在规模、技术和消耗的钱财上却是空前的……</h3> <h3>  朱元璋创建的明帝国是个羸弱王朝,在开疆拓土事功上,他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在与元帝国的生死搏杀中,朱元璋以微弱优势取得政权。失败的蒙古人又退回到了他们的草原,双方的军事边界最终僵持在秦长城一线。长城外的北方和西域广大地区依然在成吉思汗后裔们的控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少的帝国之一,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强邻环伺、边疆不稳的外患中渡过的。</h3> <h3>  朱元璋起身于草莽,靠一路拼杀取得天下。在江湖习气上他不如刘邦,在恢宏大气上他比不过刘彻,在政治胸襟上他不胜李世民。朱元璋的明帝国因为实力不济,其国策低调而保守,笃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明王朝各地大兴造墙之风。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城墙,绝大多是那个时候修建的。至今,在关中民间还流传着:"汉冢唐塔猪(朱)打圈"的俗语。</h3> <h3>  西安是国内明代城墙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城墙全长13.7千米,由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所建。六百多年来,因保存完好,让北京、南京,张家口等城市羡慕不已,后悔当初城市建设中轻率的拆迁之举。盖任何事物也要辩证地看,此一时彼一时也!彼时的政府要解决填饱肚子,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此时的政府则是要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更高需求。孰是孰非恐怕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情绪来藏否褒贬吧!</h3> <h3>  西安明城墙是在隋、唐城墙旧址上的再建,体量及规模不到旧墙的十分之一。隋、唐时期的西安是帝国首都,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两朝的国力本来就很强盛,加之京畿之地又聚集着全国的财富和能工巧匠,气势和魅力哪是明王朝一个藩王所能比的。</h3> <h3> 明城墙有四座城门,分别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晚清以后,冷兵器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下降,城墙的防御功能也就失去了意义。民国政府为了保证通行便利,便在各个城门之间又增添了14座城门。<br /></h3> <h3>  中国人爱慕虚荣,对门有着宗教般的情怀,在装点门面上是竭尽所能,喜欢搞浮夸!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帝国的强盛,人生的荣耀,家族的富庶。紫禁城的大门是天子出入,所以就叫"天安门"。富贵人家位尊而钱多,红红的大门既气派又喜庆,所以叫"朱门"。穷苦之人家徒四壁哪置得起门,是要门"没门"。像陈胜、吴广这样的"迁徙之徒",他们的家就是"瓮牖绳枢"的破草房。</h3> <h3>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露宿荒野,才有"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踏山河社稷穿"的抱负。就是这么一个门,呈现给我们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两级社会。</h3> <h3>  帝王以天子自居,充满着骄傲,这是吹鼓手们吹出来的自信。在这自信的背后,孤家寡人对政权的稳固又充满着忧虑,这种自信又不自信的矛盾,在帝国的城门中,被无情地暴露了出来。<br /></h3> <h3>  在古代,帝王问鼎中原后,认为他的王朝就是"中央之国",视周边民族和小国为未教化的野蛮藩邦。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轻蔑地称呼其他民族为: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这种瞧不起人的高傲,在历史上可是让中央帝国吃尽了苦头。</h3> <h3>  汉初,国力虚弱。面对强悍的北方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用绝世美人王昭君来换取两国的和平。从此,和亲政策成了历代帝国屡试不爽的手段。帝国都城的北门,便取名"安远门",喻意"安抚遥远的北方"。</h3> <h3>  历史上,来自西面的威胁没有北面的大。向西,黄沙漫漫,路途遥远,主要威胁是众多小国对丝绸之路商道的破坏。于是,都城的西门便取名为"安定门",意思是"希望西边的商道畅通安定"。</h3> <h3>  帝国的东方莅临大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蓬莱仙岛有海市蜃楼,传说是神仙生活的地方,这让醉心于长生不老帝王无限向往。于是,帝国都城的东门便取名为"长乐门",喻意"生命永在,长寿欢乐"。</h3> <h3>  最让帝王忧虑的其实是天下的安定。按照风水学说的讲究,帝王的殿堂与宝座一定要面南背北,这样才能君临天下!想想看,站在高高的殿堂上,天子放眼望去,天下的民众温顺如羊,安之若命。这是一种食肉动物俯瞰食草动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那种感觉!</h3> <h3>  可惜这不过是帝王们的一厢情愿,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当初就是从草民丛中纵身跃起,掀翻了元帝国的残暴统治。朱皇帝的儿子当然懂得这样的历史因果,为了祈福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便把西安城墙的南大门,起名"永宁门",喻意"朱家天下世世代代永远安宁!"</h3> <h3>  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这不过是对英雄创造历史观的批判。先秦思想家孟子早有先验的告诫:"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h3> <h3>  是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以人民为幸福的社会,即便是再富丽堂皇的城门,再森严壁垒的围墙,这样的城池也经不起历史的轰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