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巨化30年 一一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庆祝巨化华诞60年 钱明 文/摄

钱王(钱明)

<h3>  今年的5月11日,是巨化集团公司华诞60周年。5月5日,《巨化报》用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我采访记录巨化巨变30年的图片和文字。感谢巨化的发展和巨变,才使我有机会和理由来巨化采访和拍摄,才有了这些珍贵历史价值的影像。我把在巨化采访的经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h3><div> </div><div><br></div> <h3>5月5日出版的巨化报</h3> <h3><br></h3><div> 1987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年,我第一次来到衢化采访。这个1958年建立在乌溪江畔的国家化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改革开放后的突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入衢化的基层,厂区的内外。将衢化的变化,以"乌溪江上已千年"为题,刊登在1987年第9期《浙江画报》上。</div> <h3>  上世纪90年代初,衢化通过对企业内部自身潜藏的危机,引发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衢化发展战略大讨论",並开始了"二次创业"。1991年10月,衢化"二次创业"的第一个项目热电技改工程竣工。而后,氟化工程采用了先进技术和装备,成为我国最大的氟生产基地。得知这一情况,我又来到衢化采访,並以"第二次创业"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将热火朝天的技改工程第一线的镜头摄下,刊登在92年第6期的浙江画报上。</h3> <h3>  氟化学工业是国际上一项新兴的化工工业。衢化在90年代初,在"巨化人"进行第二次创业时,建成了氟化工一期,在95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交付生产。並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成为公司强劲的经济增长点。着眼长远,巨化集团公司在全面建成氟化工一期工程基础上,又紧锣密鼓地进行氟二期工程建设。三期,四期项目也在筹备。我在98年再次踏上巨化采访之路,将这一跨世纪的成果,以"在奋进中崛起"为题发表在1998年第2期的浙江画报上。</h3> <h3>  "老西"是巨化人对俄罗斯专家-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的呢称。这位参加巨化氟化工二期工程建设的俄罗斯专家,在华工作了5年了,在2000年被浙江省颁发了"永久居留证书"-即中国绿卡。得知这一消息,我于2000年底再次来到巨化。这次采访的是老外,还有他的太太"西太"。老西和太太也很配合,我的采访工作也完成的很好,特别是那张题图照片,老西不好意思地笑道:"我是中国人了",是我这次感到比较满意的照片,较传神地刻划了老西的喜悦之情。于2001年第2期浙江画报作了报道。</h3> <h3>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巨化60年华诞。4月下旬,我随浙江省企业家摄影协会来巨化摄影创作。看到巨化的巨变,我很是感概,巨化60年的巨变是党和国家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巨变,是一代又一代巨化人不懈的努力的结果。我作为一名记者,一个摄影工作者,30年拍摄了巨化,30年见证了巨化的发展和巨变。我还要将在巨化拍摄的巨变,向大家进行广为的宣传和展示。同时要感谢在巨化采访时提供方便的刘德威,吴凯生,赵中健,梁锋,蒋声汉,马立先,胡捷等诸位。</h3> <h3>巨化一隅</h3> <h3>工业记记(组照六幅)</h3> <h3>印象巨化</h3> <h3>圆-巨化印象(组照4幅)</h3> <h3>劳模</h3> <h3>巨化新一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