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建. 东明

<h3>中国古瓷文化的盛宴__中国(郑州)古代名窑标本交流会掠影。</h3> <h3>据悉:在郑州举办中国古代名窑标本交流会尚属首次。交流会由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理财收藏杂志社、郑州文博城主办,国家文物部门和各省收藏家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感谢交流会组织者们,为全国古瓷爱好者各业藏家提供了一个古代名窑标本学习交流平台。值得称道的是,交流会为参加交流的藏家提供免费展位展台和免费午餐,充分体现出大会组织者们对广大藏友的关爱。一位来自北京的藏家说:好!难得!这样的全国性古代名窑标本交流会太好了,希望每年开一次。</h3> <h3>重视传统文化,共同探讨与交流,弘扬中华文明。古代名窑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均有不少窑口分布。南方的龙泉窑、越窑、杭州老虎洞、郊坛下官窑、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长沙窑等等,北方的磁州窑,黄堡窑、巩义窑,登封窑、扒村窑、黄冶窑、鹤壁集窑、当阳峪窑、汝州东沟窑、严和店窑、段店窑、翟沟窑、密县西关窑、禹州钧台窑、宝丰清凉寺窑、汝州文庙窑、张公巷窑等等。这些众多窑址为研究收藏家们提供了最好的实地教材。</h3> <h3>交流会现场一角。</h3> <h3>藏家在认真研究一件古瓷。</h3> <h3>另一位藏家在精心观察一件汝窑洗底托支钉。</h3> <h3>上手古瓷,共同探讨。</h3> <h3>后生可畏。年轻人也不甘落后。</h3> <h3>这是几件常用的便携式小型显微镜,价格在百十元不等这是不少藏家必备的武器。</h3> <h3> &nbsp;</h3><h3><br></h3><h3>显微镜观察,唐代长沙窑呈现网格纹。鉴定古瓷器真伪,科学的方法是微观定新老,宏观断年代,已成为藏家的共识。</h3><h3><br></h3><div> &nbsp;</div><div><br></div><div> &nbsp;</div><div><br></div><div> 用100-500倍显微镜能分辨出用肉眼分不清的真伪特征,</div><div>抓住瓷器造假无法达到的特征,就是抓住了瓷器真伪的绝对特征。</div> <h3>浅说古代名窑标本。古瓷片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标本。历经数千年,古瓷完整器物日渐稀少,但大量的古瓷片散落在各地,等待着人们发现。学习研究鉴赏古瓷,起步于收藏古瓷片,建立认识古陶瓷的标本体系,应该是打开古瓷奥秘的一把钥匙。古瓷片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古瓷的藏家都非常重视古瓷标本并在古瓷标本的研究中受益匪浅。如北京有个藏家,由于痴迷于古瓷片标本的收藏和研究,业内就叫他“片儿白”,以至于把他的真实名字都忘了。北京还有个漫画家叫毕克官,也是多年钟情于瓷片收集和研究的专家,他从大量古瓷标本的绘画中,深刻研究了中国历史文貌和多种绘画题材的表现与社会人文价值的关系。视角独特,极具创意。河南知名的陈景顺先生,踏遍众多古窑口遗址,出版了研究古瓷标本的专著,为中国的古瓷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因瓷片标本价格不高,所以目前仍然是收藏古瓷标本的最佳时机。</h3> <h3>藏家展示的古代名窑标本</h3> <h3>翟沟窑古瓷标本(1)。</h3> <h3>翟沟窑标本(2)。</h3> <h3>翟沟窑古瓷标本(3)。</h3> <h3>翟沟窑古瓷标本断面胎质情况。</h3> <h3>扒村窑白地褐红彩鹤纹钵。</h3> <h3>扒村窑白地褐彩标本,底面及侧面手工彩绘情况。</h3> <h3>扒村窑白地褐彩底部标本。</h3> <h3>扒村窑白地褐彩手工人物标本。</h3> <h3>扒村窑白地褐彩标本内壁及胎色。</h3> <h3>清凉寺瓷片标本。此为清凉寺民窑标本,说明北宋时清凉寺窑址官窑民窑器兼烧的情况。故清凉寺窑址的性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h3> <h3>磁州窑白地画花大碗标本。</h3> <h3>巩义白河窑标本。</h3> <h3>巩义白河窑是唐代北方著名窑口之一,其中生产的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陶瓷界的南青北白之说应起于唐代。</h3> <h3>宋代磁州窑牡丹纹刻花标本。在器型的胎体上手工雕刻各种花纹,体现出古人的高超智慧和娴熟精巧的工艺水平。</h3> <h3>宋代磁州窑刻花梅瓶瓷片标本。瓷片内壁清晰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手拉胚及接胎工艺。</h3><h3><br></h3> <h3>北宋严和店青瓷片标本。在碗内壁出现的纹饰采用模印技术,是青瓷发展的新突破。</h3> <h3>严和店青瓷具有民窑的显著特征。</h3> <h3>唐代白河窑标本。</h3> <h3>唐代白河窑标本的断面胎质情况。</h3> <h3>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标本。</h3> <h3>北宋磁州窑标本的断面胎质情况。</h3> <h3>北宋东沟窑钧瓷标本。</h3> <h3>北宋东沟窑钧瓷标本外壁。</h3> <h3>北宋段店窑汝瓷标本断面呈香灰胎色。施釉极薄。灰天青色,釉为乳浊状。近些年来,段店窑涌现出诸多宋代时期的古瓷片标本,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和收藏。特别是段店汝窑瓷器标本和一些整器,水平质量之高,已被藏家认可,据说部分段店汝窑流落到广州深圳一代,并不被认可,而上海等地的藏家慧眼独到,如获至宝。</h3> <h3>北宋段店窑汝瓷标本。</h3> <h3>段店窑汝瓷制作工艺与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基本吻合。青釉局部有挂红现象,此类标本极为稀少。坊间有:汝瓷挂红,价值连城之说。</h3> <h3>元钧月白釉红斑标本。红斑发色自然,呈现出极美的效果。</h3> <h3>元钧碗底部标本。</h3> <h3>元钧月白釉红斑标本,发色自然美丽。历史上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h3> <h3>元代钧瓷标本断面呈香灰胎色,施釉较厚。</h3> <h3>北宋鹤壁集窑白瓷标本。白釉清纯,制胎极薄,印模纹饰精致,已超越定窑之工。</h3> <h3>北宋巩义窑珍珠底画花标本。</h3> <h3>宋代巩义窑标本。</h3> <h3>北宋定窑系酱釉碗标本。</h3> <h3>北宋三彩标本。</h3> <h3>北宋古瓷标本。</h3> <h3>北宋当阳峪窑搅胎瓷标本。搅胎瓷是中国制瓷工艺的一大发明。</h3> <h3>北宋当阳峪窑搅胎瓷标本。球体,外壁约五毫米为搅胎,内部为原土。</h3> <h3>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标本。一只螃蟹。</h3> <h3>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标本。狮子滚绣球。发色自然,绘画水平高超,是明代大写意绘画风格的体现。题材取自民间,喜庆呈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h3> <h3>明代青花标本。海水万福图案。</h3> <h3>明代青花碗底标本。大明年造。</h3> <h3>明代青花标本。花草植物,栩栩如生。</h3> <h3>明代青花碗底标本。</h3> <h3>明代景德镇青花标本。书法“寿”是古今民间乐见的文字。</h3> <h3>明代景德镇青花标本。此标本绘画人物独特:1、清晰的告诉大家,明代官僚的服饰是这样的。2、中国“官本位”历史悠长,根深蒂固。</h3> <h3>明代青花标本。极为简洁抽象的图案,在古代就广泛运用了。</h3> <h3>唐代磁州窑系手塑绿彩动物标本。龙。</h3> <h3>唐代磁州窑系绿彩动物标本。龙、蛇、兔、狗、鸡。</h3> <h3>唐代白河窑执壶标本。</h3> <h3>唐代白河窑执壶底部圈足。</h3> <h3>唐代白河窑执壶标本。</h3> <h3>唐代白河窑执壶底部圈足。</h3> <h3>宋代巩义窑珍珠底画花瓷枕。</h3> <h3>宋代定窑人物瓷枕。</h3> <h3>北宋定窑系酱釉碗标本。因此件标本有一定争议,笔者特别请教了天下收藏资深藏家杨先生和古玩城资深藏家王先生,一致认为此标本应为北宋定窑系酱釉碗,标本胎体薄,施釉薄,制作工艺精巧,定窑特征明显。至于出土窑口尚不能确定,宋代生产定窑的窑口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等地,形成诸多窑址。但无论那个窑址,其重要特征是一致的。</h3> <h3>北宋磁州窑刻花瓷枕。狮子滚绣球。器型完整,刀工犀利,构图巧妙,形象夸张完美,寓意吉庆。</h3> <h3>北宋磁州窑刻花瓷枕标本。</h3> <h3>北宋磁州窑刻花瓷枕底部。</h3> <h3>  北宋汝窑瓷器有关拍卖报道摘要: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重头戏『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专场于1017年10月3日上午举行,该场宋瓷盛宴无疑是本季香港秋关注度最高的一场拍卖,乐从堂释出的15件宋瓷件件精彩,全场总成交额高达364,815,000港元。</h3><div> 最令人瞩目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不负众望,以8000万港元起拍,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后,最终以 294,287,500 港元天价成交,远远超出苏富比1亿港元预估价。 一件北宋时期的汝窑瓷器拍到如此惊天价,如果北宋王朝的宋徽宗能够预测到汝窑瓷器的今天,即使他被金人虏掠也会心情愉悦,因为他毕竟是个文人皇帝。 话又说回来了,汝窑好就好在充分体现了宋代人的思想高峰。直至今日,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人人皆知,汝窑为魁,当之无愧。那究竟汝窑好在那里呢?简单归纳出几个字就是:至简至美至清。举个例子,当代经济发达,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生活无忧。但伴随而来的空气污染,噪声损害,水源破坏以及日益严重的精神污染等等,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使得人们开始回归自然,体现生存价值。纵观古今,宋代人的社会环境及人文理想中极有价值的东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思考,而汝窑瓷器这一实物最好的诠释着宋代的精神追求。“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形容汝窑瓷器朴素与纯净的美感。在宋代及宋代以前,各地窑口已经生产出大量在瓷器上绘画的灿烂夺目产品,为什么没有得到宋代从上到下的青睐?唯独造型极为讲究的单色釉汝瓷受到宋人的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汝瓷体现在至简至美的造型艺术方面。汝瓷一般器型不大,尺寸在30厘米以上的少见。北宋汝瓷所体现出来的至简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这个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这要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北宋成熟期的汝官窑瓷器和官窑瓷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瓷器都有飞越式的创新发展。在工业设计领域,有个学名叫实用新型设计,直到今天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都还停留在模仿北宋汝瓷(实用新型设计)的阶段,只是有些设计做了部分延伸和改造而已。回顾近几十年的工业发展, 中国始终突破不了工业设计的瓶颈,如汽车实用新型设计,不断模仿德国日本等国的设计,中国自主创新的红旗轿车几乎被淘汰。 小中见大,历史给中国开了一个玩笑。由此可先见,汝窑瓷器的传奇极具现实意义。汝窑的价值不是只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和汝窑拍卖的天价没有太大的关系。</div> <h3>据历史记载,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北宋皇都汴梁,北宋灭亡,汝瓷匠师流离失散,辉煌的汝瓷历史从此消失。到南宋时,皇家贵族依然念念不忘,常叹汝瓷“近犹难得”。由于北宋汝瓷极为稀少,又因北宋汝瓷达到两千年以来中国青瓷史上最高的艺术境界,故一直受到国内外藏家的钟爱,收藏界的朋友们把得到一件北宋汝瓷作为顶级追求。注:本文所提及的汝瓷指北宋汝官窑。 汝官瓷的烧造年代在北宋晚期,到具体时间未研究者意见不一。陈万里、冯先铭先生认为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叶吉民认为认为大约在元佑至宋哲宗宋徽宗时期。李辉炳认为在政和元年至宣和六年。孙新民认为汝窑创烧期不晚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成熟于宋哲宗时期。郭木森认为汝瓷创烧于宋神宗时期,盛烧于宋哲宗时期,停烧于宋徽宗时期.……</h3><h3><br></h3> <h3>北宋文庙(下)和张公巷窑汝瓷(官窑)标本。目前市场交流价在每片3000--5000元左右。</h3> <h3>北宋张公巷汝瓷标本。</h3> <h3>北宋张公巷窑汝瓷标本及修复器。</h3> <h3>北宋清凉寺汝瓷(官窑)标本。</h3> <h3>北宋清凉寺汝瓷(官窑)标本。每片市场交流价在2万元左右。</h3> <h3>说明:因篇幅有限,本次编辑仅收录了部分古瓷标本,其中部分古瓷标本为编辑者的收藏。笔者提醒,存世古瓷片有成千上万片,其中不乏精品,切望大家留意。本次古代名窑交流会鲜见哥窑、官窑标本,因此未录入本编辑。本编辑的个人观点仅为初探,有不当之处,期望大家发言,共同探讨。本次编辑者:魏建.东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资深学者。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河南省科学技术史文物考古学会陶瓷史专业委员会会员。香港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会员兼广东分会副会长。</h3>